银行理财到期以后,大家都是怎么选择的?六种情形很有代表性

2022年两次大的银行理财震荡确实对理财买入前者形成了非常大的冲击,特别是2022年11月份以来的银行理财净值大幅度回撤以及6000多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对银行理财乃至整个理财市场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面对银行理财市场的冲击,投资者如何选择呢?特别是那些理财亏损的投资者在理财产品到期以后会如何选择呢?我们主要看以下六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理财产品到期赎回后,购买了3.55%五年期限的大额存单,就是图个踏实

网友A:理财产品到期赎回后,不敢再买理财产品了,这些钱目前也用不着,就买了利率3.5%的5年期大额存单,到期利息能给35500元,虽然没有前两年高了,不过购买银行定期存款这心里比较踏实!

这一类朋友占很大比例,就是有一些余钱,短期内也没有什么真正需要的用途,存放期限长一点的存款也没有关系,在选择时就有三个选择点:一是安全,选择了存款;二是利率相对高一些,所以选择了大额存单;利率再高一点,所以选择了五年期限。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以来大额存单抢手,甚至有的银行20分钟大额存单就抢光的重要原因。2023年虽然面临着大额存单利率下行的趋势,但大额存单作为利率比较高的存款产品,仍然是很多投资者最喜欢的存款产品,因此在2023年大额存单的供需矛盾仍然会非常大,短缺和抢购仍然是主要特征。

第二种情形:理财产品到期赎回以后,从此不再购买各种理财投资

网友B:经过2022年的银行理财两次净值回撤和收益调整,买理财产品的人每天都是头大,说好的比银行存款利率高的收益,没想到连本都亏进去了,以后收益再高我也不想买理财了,理财产品的收益就像露水那么和,而理财产品的亏损像洪水那么大。

还有网友表示,去年我购买了理财产品,两个月后亏损严重,永不会再买理财产品了。太坑人了!!

在网络上,这样想法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实际上占绝大多数,本来就是奔着比银行存款利率高的理财收益才投资购买的,结果收益没有了也就算了,最终本金还亏进去了很多。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最多时达到6000多只,去年底仍然有4000多只理财产品破净,现在据说回暖了一些,但仍然有2000多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这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是非常难以想象和难以接受的。毕竟银行理财的投资者都是稳健型的投资者,所有的投资都是以不亏本为前提,所以一旦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的很多理财机构在2022年反复提出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实际上说的就是这批人,目的无非是想说要提高投资者面对投资风险的能力,但实际上这里存在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一是目前的银行理财投资者绝大多数并不完全是合格的银行理财投资者,而仅仅是银行存款人,所以银行理财投资者本来就是银行理财销售时选择错了对象;二是银行理财机构和银行投资者对稳健型理财产品出现了巨大的认识偏差,银行理财机构对于稳健型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并不合格,所以风险损失程度并不低,而投资者认可的是“低风险、低收益”。

所以,有网友提出:2022年理财市场真正教育了理财投资者,那就是:“远离理财,才是正确的选择”。还有网友表示,以后就是理财产品收益率5%,甚至更高也不买了。毕竟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理财投资者接受教育的结论显然与理财机构希望的目标南辕北辙,并不利于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

第三种情形:虽然短期内不再购买银行理财,但对银行理财未来仍然有期待的类型

网友C:银行理财已成为历史,目前理财投资者都知道,理财投资到期多少赶紧跑多少,对目前还在封闭期的理财投资只是没有办法跑路而已。银行理财市场已经宣告结束了,因为收益水平和风险程度不成正比,预期略高存款的收益,承受着股票期货的风险,以后如果改革理财也能一天赚百分之十,肯定能东山再起。

还有网友表示,现在才明白,钱交给银行打理肯定会亏本,我购买的有基金、有理财,现在都是亏本的。准备全部亏本退出,再也不玩了。什么时候理财形势好转了再说。

实际上,购买理财是大众投资者最有效、最简单的投资理财方式,一是比较稳健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二是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投资能力,真正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因此,即使银行理财一再出现净值风波,但投资者充满期待也是必然的。

第四种情形: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到期赎回以后,已经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网友D说,购买的银行理财到期赎回了,昨天银行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让我购买日存款,我说再等等看看再说吧,然后就啥也没有买。

与这位网友相同的是,另外一个网友则表示,银行理财亏都亏了,但银行连个电话都没打。到期后直接全部取出,不买理财,不存款。

这样的网友也有一些,虽然表示不再购买理财,也不办理银行存款,但这些人的资金最终大多数实际上都会体现为银行存款,有的可能没有找到合适的存款方式,但即使是什么都没有购买仍然是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上。最终自然成为银行存款。

有的网友就表示,我现在就买一年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在4%左右,以前办理的银行存款的利率在5%以上,现在虽然利率下降了,但毕竟还是安全的。

这实际上反映了大多数银行理财投资者的心态,毕竟银行理财投资者都是稳健型的投资者,那些追求高收益、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不会购买银行理财,所以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时要考虑投资者群体的定位和现状,有效控制风险和有限的本金损失以及及时处置风险的能力,尽可能减少本金损失。

这些理财产品投资者短期内资金回流存款是必然的,这也是为什么在2022年两次银行理财风波以后,银行储蓄存款超量增长的重要原因,2022年银行储蓄存款增加了近18万亿,比上一年多增加了万亿,最重要的原因是银行理财市场的波动造成储蓄资金回流,因此可以认为,2023年银行储蓄存款会继续回流,而银行理财部分投资也将延续回流储蓄存款的状况。

第五情形:银行理财投资者希望银行理财重新回归保本时代

网友E说,过去银行忽悠你理财时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在所有的理财投资现状是:你来理财,财离开你。让投资者都成为金融投资专家并不现实,购买银行理财的投资者是希望银行理财能够成为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毕竟银行理财管理人员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人,只有银行理财机构把理财投资者的风险控制住了,不让投资人亏损至少保本才能形成银行理财的良性循环。

有网友表示,理财投资者的记忆力是短期的,等银行理财收益的形势好转了,又有很多理财投资者会被忽悠进去投资购买银行理财。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资产管理新规实施后所有的理财产品都不再保本保息,都是有投资风险的,但很多投资者仍然希望银行理财能够保本,如果银行理财能够回归保本时代,相信银行理财仍然会是大多数理财投资者的首选投资产品。

第六种情形:希望建立银行理财管理者与投资人的风险共担机制

网友F:银行理财你连理财的本金都不保证,谁还敢信你?最起码在出现风险时银行能够与客户理财责任共担。

另外有网友表示,只有形成银行理财与理财投资人患难与共、责任共担的理财产品投资管理模式,才是银行理财未来的唯一出路。只想空手套白狼方式用投资人的资金为银行理财公司赚钱,出现理财投资亏损时由理财投资人承担所有的亏损,这样的强盗逻辑永远不会得到投资者的信任,目前用换马甲的方式以摊余法忽悠投资人只能是自欺欺人。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银行理财投资者不接受出现投资亏损风险,而是不能接受的是出现的所有投资风险由理财购买者全部承担,如果出现理财投资亏损风险后由银行理财与购买人共同承担损失,那么银行理财投资者实际上也是能够接受的。

我国的银行理财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信任危机,同时也让银行理财处于严峻的转变期,教育投资者是逐本求末,口头道歉只是表面文章,正在转变银行理财未来的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全新的投资资产风险管理模式,才能真正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在评论区说说吧。(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