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乌克兰,这7处世界遗产让全人类揪心
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种族与种族之间可能会引发各种矛盾、斗争甚至是武力冲突,但文化遗产是超越国界的、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珍宝。早在1954年的《海牙公约》,世界上第一个武装冲突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法律和国际公约,就已系统规定了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范围、缔约国的义务、执行措施等。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文明社会的共识。乌克兰现有7处世界遗产,希望这些作为人类文化精华的世界遗产能够安然无恙,在动荡的局势中给人以慰藉,继续陪伴人们度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I-
基辅:圣索菲亚大教堂及相关修道院建筑和基辅洞窟修道院
Kyiv: Saint-Sophia Cathedral and Related Monastic Buildings, Kyiv-Pechersk Lavra
这片建于11—18世纪的古建筑群,位于首都基辅的中心,乌克兰国家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内。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文化保护区内最著名、最宝贵的建筑,属于古罗斯时期的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并在此建立了斯拉夫民族的第一个图书馆。教堂为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室内装饰着拜占庭壁画和马赛克。
△ 圣索菲亚大教堂外观
△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形式
图片来源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尖顶
图片来源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窗户与壁画
基辅洞窟修道院始建于1051年,是基辅市内最古老的寺院建筑,也是包括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内的古代罗斯的重要宗教圣地和学术中心,因拥有深达数千米的人工洞窟而得名,洞窟曾用作防御工事,内建有教堂、墓地和经房。洞穴里的遗体已埋葬了7个世纪之久。修道院建筑群以高达97米的金顶钟楼为中心,为欧洲教堂钟楼之最。
1990年,圣索菲亚大教堂和洞窟修道院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基辅洞窟修道院全景
△ 修道院教堂金顶
摄影 / 白雪骐
△ 修道院钟楼
图片来源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 教堂建筑外观
图片来源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 修道院内景
图片来源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II-
利沃夫-历史中心的集合体
L'viv – the Ensemble of the Historic Centre
利沃夫是乌克兰西部的中心城市,建于中世纪后期,由于历史上曾为许多国家征服和占领,乌克兰人长期与波兰人、奥地利人、德国人、匈牙利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希腊人、犹太人等共同生活,这里成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和多种文化混居的城市。
△ 利沃夫在乌克兰的位置
利沃夫历史中心不仅保存了大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建筑,维也纳分离派、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等艺术家的作品也都有体现,并且还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了中世纪的城市地形,特别是反映了不同民族在此居住的证据。
△ 利沃夫历史中心鸟瞰
城市的中心是集市广场,广场中央是利沃夫市政厅大楼。
△ 市场广场
△ 市政厅钟楼
广场东北角是多米尼加大教堂及修道院,巴洛克风格的希腊天主教堂,俄罗斯皇帝彼得大帝曾在这里与波兰签下了共同抗击瑞典的盟约,前苏联时期曾作为无神论博物馆开放。
△ 多米尼加大教堂及修道院
南面的东正教圣母升天大教堂始建于1344年,教堂为半圆形屋顶,与常见的东正教洋葱型屋顶大相径庭,绿色的钟楼高达65米,为利沃夫标志性建筑。
△ 圣母升天大教堂
广场西南角的博伊姆教堂建于1609-1615年,由外来的商人博伊姆为自己的家族兴建,类似中国的祠堂。教堂外部有大量的雕刻和装饰,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
△ 博伊姆教堂外观
△ 博伊姆教堂细部
△ 博伊姆教堂内景
教堂雕刻中有许多中国元素,这是因为家族中的卜弥格1639年加入天主教耶稣会后,被派到中国北京,进入明朝的钦天监做传教工作。他是第一个将中国古代科学和文化介绍给世界的欧洲人。他的科学著作遍及中国的多个学科,其中的《中国报告》成为当时畅销欧洲的著作。
△ 欧洲素描插图上的卜弥格形象
△ 卜弥格所著的《中国报告》成为当时欧洲畅销的著作
△ 卜弥格亲手所绘的地图集里的永历朝廷
1998年,利沃夫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利沃夫歌剧院
△ 城市中心的有轨电车
△ 街头雕塑
△ 利沃夫斑斓的建筑色彩及形制
-III-
斯特鲁维测地弧
Struve Geodetic Arc
斯特鲁维测地弧是从挪威北部的哈默菲斯特,一直到乌克兰伊兹梅尔的一组三角测量点,穿越10个国家,总距离为2820公里。这组测量点是由德国出生的俄罗斯天文学家瓦西里·雅科夫列维奇·斯特鲁维于1816年到1855年期间进行测量的测量点,代表着人类首次对子午线长短的精确测量。这一测量帮助人类掌握了地球的确切大小和形状,是地球科学和地形绘图学发展中的重要一步。
△ 1964年11月30日,前苏联发行斯特鲁维肖像邮票,面值4戈比,以纪念这位杰出的俄罗斯天文学家去世100周年
△ 斯特鲁维测地弧,图中密密麻麻的三角测量链环环相扣,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条边为两个三角形共用,大部分测量点为3-4个三角形共用,其中用红色标示的测量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原始弧线包含258个主要三角形和265个测量站点,现在共有34个原始测量站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乌克兰有4个,挪威4个、瑞典4个、芬兰6个、俄罗斯2个、爱沙尼亚3个、拉脱维亚2个、立陶宛3个、白俄罗斯5个、摩尔多瓦1个。它们带有各种不同标记,如岩石钻孔、铁十字、堆石标或方尖石碑。
△ 2011年5月5日,联合国邮局发行全套6枚的《北欧世界遗产》邮票,其中一枚0.70欧元票表现建立在弧线最北端、挪威哈默菲斯特的大地测量弧纪念碑
2005年,斯特鲁维测地弧以跨国遗产的身份申报成功,成为这10个国家共同拥有的一项世界遗产。这是世界遗产有史以来首次有3个以上的国家共同成功申报一个项目,也传达出世界遗产事务在全球开展以来不懈坚持的基本精神红线。
△ 以不同形式进行标记的测地弧地点
斯特鲁维测地弧作为世界遗产的突出价值在于:
1. 它属于“现代遗产”,现代遗产在世界遗产中被定义为19世纪以后产生的人类的杰出创造,是符合世界遗产标准的文化遗产。
2. 它是见证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项“科技遗产”。以往的科技遗产以“点”为主,如瓦特蒸汽机、广播电台;以“线”为特点的也仅限于一国之内,如铁路。此次“点”、“线”结合,弧度跨越了近3000千米的地域,可谓极大的突破。
3. 它不仅是多国科学家通力合作的一个特例,也是多国君主为科学事业联袂协作的一个特例,这对全人类的启示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IV-
喀尔巴阡山脉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山毛榉林
Ancient and Primeval Beech Forests of the Carpathians and Other Regions of Europe
喀尔巴阡山脉是欧洲中部山系的东段部分,绵延约1500公里,是仅次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欧洲第二大山系。这里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山毛榉原始森林是欧洲分布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是上一个冰河时代结束后生态系统重建和演化的典型代表,也是欧洲地区生态复原力和演化以及地质历史的证明。
△ 乌克兰喀尔巴阡山脉
2007年,分布在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的山毛榉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遗产名为“喀尔巴阡山原始山毛榉林”;2011年第一次扩增“德国古山毛榉林”;2017年进行第二次扩展“欧洲其他地区的山毛榉林”。
△ 乌克兰喀尔巴阡山脉山毛榉林
现由乌克兰与德国、斯洛伐克、以及阿尔巴尼亚、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意大利、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等12国共有。
这是高度脆弱且对全球极其重要的宝藏之一,为展示进行中的冰后期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生态进化过程提供了范例,并成为了解山毛榉树种在北半球的多种环境下,繁殖扩散情况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 欧洲山毛榉林
-V-
布科维纳与达尔马提亚的城市民居
Residence of Bukovinian and Dalmatian Metropolitans
布科维纳与达尔马提亚的城市民居是位于乌克兰切尔诺夫策(Chernivtsi)的一处建筑群,修建于1864年至1882年期间,当时布科维纳被奥地利帝国统治。
这组建筑群原本为东正教的都主教们所建,包括住宅、教堂、修道院和庭园,由捷克建筑师约瑟夫·赫拉夫卡(Josef Hlavka)设计。
△ 建筑俯瞰
这一遗产是19世纪历史建筑的杰出典范,体现了拜占庭时期及其后历史时期对此处建筑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表明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期间东正教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反映出了奥匈帝国所持有的宗教宽容政策。
这组建筑群现在经修复后,是切尔诺夫策大学校园的一部分。
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建筑形式
△ 建筑穹顶内饰
△ 建筑细部
-VI-
陶瑞克-切森尼斯古城及其城郊
Ancient City of Tauric Chersonese and its Chora
陶瑞克-切森尼斯古城(Tauric-Chersonene)由希腊人于公元前5世纪在黑海北海岸所建,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塞瓦斯托波尔附近。
△ 古城遗址所在位置
从残留的断垣残壁,可看出那时还相当繁华,有公共建筑、住宅社区基督教古迹、罗马和中世纪防御工事及供水系统,以及许多保存完好的葡萄园和隔墙。
△ 遗产保存状况
2013年,该项目由乌克兰申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世界形势、政治格局、地理归属等屡有争端,本次我们还是按照申报时的归属地情况进行介绍。
-VII-
波兰和乌克兰的喀尔巴阡地区木质教堂
Wooden Tserkvas of the Carpathian Region in Poland and Ukraine
喀尔巴阡地区木质教堂是波兰和乌克兰联合申遗的跨国项目,在2013年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一跨境遗产位于东欧东部临近乌克兰和波兰边境的喀尔巴阡山区,包括16座木制教堂,乌克兰和波兰各8座。
这些木质教堂建于16-19世纪,是当时东正教的社区成员和希腊天主教信徒用原木建造而成。
其建筑特色结合了东正教建筑及当地传统的宇宙信仰和民族习俗,体现了当时木质结构教堂建筑的最高水平;其丰富的外型、卓越的设计和木质建筑解决方案成为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木质教堂的奇妙建筑,木制钟楼,圣像屏,室内彩瓷装饰是其最大特点。
△ 乌克兰利沃夫州的三圣教堂,在联合申遗的文本上作为代表性建筑出现
△ 三圣教堂建筑细部
摄影 / 龙行七大洲
△ 三圣教堂内部
摄影 / 龙行七大洲
乌克兰境内的8座木教堂,多为全木结构,这与当地盛产木材有关;在设计上多采用在乌克兰西部常见的古典博伊科(Boyko)样式,整座建筑一般分为圣殿、圣堂和前廊三部分,其上为穹顶或三至五层的塔楼,顶部安放东正教标志性的十字架,有多层屋檐及木质坡顶。
这些木质教堂零散地分布在小镇和乡间,寻找十分困难。
△ 乌克兰利沃夫州的圣乔治教堂建筑外观与内部
摄影 / 龙行七大洲
△ 乌克兰外喀尔巴阡州的圣迈克尔天使教堂
摄影 / 龙行七大洲
△ 乌克兰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的圣母玛丽亚的圣诞教堂,外有金属外衣
摄影 / 龙行七大洲
△ 乌克兰外喀尔巴阡州的耶稣升天教堂
2020年11月,乌克兰文化和信息政策部长亚历山大·特卡琴科提议,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周边地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不知这见证人类惨重灾难的区域,是否会成为乌克兰又一处世界遗产。
审阅 / 丛容
编辑 / 丘博文
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一支联合国内外多学科方向 较早从事建筑遗产保护的产学研团队
你也许还想看,点击图片查阅
《关于乌克兰,你还可以了解这些新鲜、迷幻、怪诞的视觉美学》
《5部拥有治愈力的纪录片,即使剧透也好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