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癫的世界,参加个马拉松咋还得“服美役”?



年前,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开放报名了。从收到公众号推文开始,我就知道今年的女子上马跟去年一样,在性别意识方面毫无进步:

文案一开头就是“公主快来”“共度2024年女王节”,好似“妇女”二字烫嘴,他们至今无法直面“三八”一样;接着便是女子马拉松专有的“补妆点”“妆造站”,时刻提醒着跑完了半马的女人“服美役”的重要性;最无语的是,在终点处主办方又安排了手拿鲜花的“骑士”为跑完了的“公主”献花,默认每个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被男人看见和呵护……



虽然今年的上马还没开跑,但作为去年的参赛选手,上述种种我都曾亲身经历。这一系列歧视女性而不自知的赛程设置,勾起了我痛苦的回忆。



2023年5月1日,作为刚刚跑步半年的萌新,我十分慎重地选择了人生第一场半程马拉松——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

原因很简单:上海女子半马是白金标赛事上海马拉松的系列赛,赛事组织规格高,补给充分,最重要的是,参赛者都是女性。对于一个女权主义的i人来说,能在一个势必要人挤人的场合里轻松自在不受男凝,是助力我心情愉悦完赛的最大保障。

然而,现实告诉我,心想事成哪有这么简单。从完赛奖牌开始,上马就一肚子心眼:不同于其他赛事巴掌大沉甸甸花纹繁复的奖牌,去年女子上马赛事的完赛奖牌是一条挂着一片纯银小叶子的手链。他们用于宣传的公众号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主办方对自己这个“小巧思”的得意劲儿。


图 / 公众号”上马“

为什么这么精巧简约的设计恰好用在女子半马?这让我非常不解。作为参赛者,我不是不能接受异形奖牌,但主办方搞这一出,究竟是真诚地认为女性参赛者都会更喜欢首饰,还是因为觉得女生好哄,玩概念顺便降成本呢?

其中缘由不得而知。我只能说,我收到完赛包时,翻了很久很久才找到它。这个小手链缩在一堆物料中间轻得可怜,我根本不敢戴。出于随手一搁就再也找不到的担心,我把它郑重地挂在书桌前,一个月之后,小叶子上生了一层锈(嗯看来至少确实是纯银的)。


图 / 作者提供

这说多了都是眼泪,让咱们回到领参赛包的那天。就是那天,我的纯女马拉松梦想破灭了。

在领物场地的展板上,我看到了此次赛事的各分组配速员的照片:兔子们(马拉松的配速员和领跑员)竟然全是男的。

我理解对于大部分跑友而言,能在自己的城市尤其是在如此高规格的赛事上当上兔子,是一种荣耀,而在跑步大神云集的上海,能通过兔子的选拔,更是实力的象征。但是,全员男兔的背后显然存在刻意的异性恋的权力反转:用物化一个性别来“彰显”另一个性别的“权力”。

如果这就是主办方认为的“女子力”,那接下来上马一系列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和异性恋性缘关系的下头操作都能解释得通了。



不同于男程序员们的“鼓励师”只需要夸“你很棒棒”就好,女子上马赛道上的兔子们除了稳定带配速,鼓励选手,还会非常“贴心”地问“小姐姐是否需要帮忙拍照和录视频”。

我并不是针对某些热心的男兔,而是在大部分人认知里,这样的举动传达了如下信息:即使是参加如此严肃高强度的比赛,女性也不会是一个纯然的运动员形象,仍然会有美的刚需,有“运动媛”的刚需,需要被照顾被迁就。

美,成了贯穿这个赛事最核心的词汇。单纯展示女性的运动之美是不足以满足主办方对于“美”的贯彻的。

于是当我好不容易顶着30度的大太阳拖着不知道还是不是自己的双腿到达终点时,收到了陌生男子递来的花以庆祝我的完赛;当我被晒晕的脑袋还没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又被告知前面的休息区可以免费给选手们化妆……



我嗡嗡的脑袋里仿佛听到了一个声音在说,给你素颜了三小时了,够可以了,赶紧美回来,服你的美役去。

我不理解,我只想问,下次有男选手参赛的马拉松,是否可以允许我支一个男士美容区,男选手们不给头发抹油,不刮好鼻毛、腋毛、腿毛,一个都不许走。



无独有偶,另一个马拉松赛事胜地无锡将在今年三月举办的无锡太湖女子半程马拉松,同样在奖牌和赛道上做足了文章:

先是设计出了可以当作化妆镜的奖牌,又是推出了暖男陪跑,不仅有半马陪跑,还有很少见的11km组别的陪跑。

我不禁要问,马拉松作为个人赛事的严肃性到底在哪里?

虽然马拉松赛事一般不禁止私兔,但是公然设置异性“陪跑”,很难不让人感受到对所有女性参与者的矮化:女性究竟是少了哪块生理结构,非得需要一个男性陪跑,才能完成比赛?为什么名为女子马拉松,却有几千名男选手名额?


图 / 公众号”马拉松报名“

我不仅没有从这等“大场面”中看出主办方的“用心”,反而深觉其黔驴技穷:主办方看似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想把女子马拉松办好,但其始终缺乏对女性友好赛事的想象,功夫全下在表面上。

他们奉行拿来主义而不管其中真意。“girl power”的概念火,就把它用于赛事主题,并不懂这里的女子力到底意味着什么,更看不到其与赛程设置中传达出来的“女性需要时刻保持美”之间的矛盾之处。好像只要是市面上与女性强相关概念的事情,他们就都能往比赛里扔。

我并不否认许多女选手享受手链奖牌带来的惊喜,也看到不少完赛女性去体验化妆服务。但这其中多少是纯粹出于“来都来了”的好奇心,又有多少是出于“我是女的我就是很喜欢这种方式”的呢?



要知道直到1988年,女性才赢得参加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权利。在此之前,马拉松有害女性身体健康的谬论大行其道。

女子马拉松最需要的,不是所谓的暖男陪跑、做成首饰的奖牌、赛后化妆,而是像任何一个严肃跑者一样被对待,让选手的每一滴汗、每一步的努力都被看见。

如果非要有一些切中女性主题的设置,可能是更多的流动厕所、便于拿取的卫生用品、更专业的热身指导、对国内外职业女性马拉松运动员的介绍和互动、把化妆区扩展成拉伸放松区域,等等。

简而言之,女子马拉松最需要的,是女性作为一个群体被尊重和平视,是作为运动员被专业地对待。


点击上方卡片,即可阅读“女子马拉松的发展历史”。

不过,对Pussy来说,赛程设置的刻板印象并不能妨碍我继续奔跑。骂归骂、跑归跑,跑完也不耽误咱们吐槽主办方。毕竟跑步这么健康的运动值得姐妹们疯狂分泌内啡肽,值得我们尝试一次马拉松。

如果有姐妹也对马拉松感兴趣,Pussy可以在此根据个人经验给跑步萌新提几点判断自己是否可以参加半程马拉松的标准(不权威,仅供参考):

1.月跑量100公里以上,已坚持至少2个月;2.单次长距离可以跑15公里以上;3.心肺没有不适,腿脚没有影响活动的损伤。4.就是想用奔跑的方式认识这座城市,不强求自己必须完赛。

最后,希望姐妹们都能大胆地迈出脚步!怎么跑、跑多远,全凭你乐意,尽情享受跑步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