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版税,原创音乐人还有哪些赚钱路子?
在全世界范围内,原创音乐人都被认为是一个不太挣钱的职业。在美国电影《布拉德的中年危机》中,男主人公看着自己考入哈佛大学音乐专业的孩子,依然认为他将来有可能衣食无着,在街边卖唱。
图片来自电影《布拉德的中年危机》
在中国,音乐人更穷。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2020中国音乐人报告》指出,中国音乐人的平均收入只有世界同等收入的 9%。其中,有52%的音乐人没有音乐收入。
虽然穷,但音乐人在物质方面很有“盼头”。许多行业虽然可以使你在入行之初就过上温饱生活,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升空间有限,做到最后也很难实现阶级跨越。音乐行业普遍贫困,但只要混出来就是大富大贵。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艾伦·克鲁格的统计,2016年,美国Billboard百强单曲榜的音乐人当中有26.5%来自经济状况居全美最底层的10%的家庭。艾伦·克鲁格认为,如果一个音乐人的作品进入Billboard百强单曲榜,他很可能会跻身于当年全美收入最高的1%的行列,很明显,在阶级固化日益严重的今天,音乐行业比绝大多数行业都更容易诞生“土鸡变凤凰”的故事。
这份成功的可能性,和对音乐本身的热爱混在一起,吸引和支撑着许多年轻人投身于歌曲创作。在很大一部分年轻音乐人的畅想中,自己终将能靠版税维生,并且过得不错。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苹果唱片公司就看准了这种心态,在广告中宣传称:“有天赋的小伙,把作品寄到贝克街的苹果音乐,就开上宾利了!”
跨阶级逆袭的故事固然激励人,但原创音乐人的财务自由之路,远比选秀广告和音乐公司所描述的要坎坷和复杂,鉴于音乐行业的偶然性与竞争激烈程度,每个真心热爱创作,想从事这一行的音乐人都应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辈子都无法靠版税养活自己,应该如何谋生?
大多数人注定过不上
“靠版税吃饭”的日子
“靠版税养活自己”为什么这么让人向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一种“不干活也有钱”的生活状态。汪峰在一次演讲中十分羡慕地讲起加拿大唱作人艾拉妮丝·莫莉塞特的经历,这位与汪峰年龄相仿的歌手,凭一张专辑赚得大概一亿美金版税,而且由于专辑的持续销售,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汪峰介绍,由于实现了财务自由,莫莉塞特得以真正无畏、忘我地写歌,其后期的音乐确实也越来越好。相信这也是很多音乐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创作状态——吃喝不愁,想写什么写什么。
图为艾拉妮丝的专辑《Jagged Little Pill》
然而,令人失望的现实是,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大多音乐人注定过不上仅靠版税就能养活自己的日子。
首先,虽然与其他许多行业相比,音乐行业更容易让从业者在物质层面实现阶级跃迁,但这个概率是相对的,我们当然可以说,当你拿起吉他或键盘后成为第二个周杰伦的概率,大于你进入一家电商公司后成为第二个马云的概率,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种可能性的差别意义不大,从绝对难度上来看,想在音乐行业混到靠版税实现财务自由,是一个难于上青天的目标。
据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创始人Daniel Ek预测,2025年,Spotify每年大约新增1.37亿首新歌。面对如此此列的竞争,仅仅是让自己的音乐被注意到就已经很难了,然而,据市场研究机构Trichordist调查,即使是在版税制度相对完善的英国,音乐人也需要让自己的作品在Spotify上收获每60分钟3000多次的播放,才能通过流媒体版税分成获得仅仅是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的收入。
殿堂级摇滚乐队滚石2019年全年版税收入仅80.4万美元
综上,仅靠版税就能致富的神话确实存在,但太稀有了,音乐人必须要在版税收入之外,找到一条或几条“后路”,以确保自己不被饿死。
别灰心,没有版税
创作者也能吃饱
除了创作所得,音乐人还能靠什么挣钱呢?
很多行业报告都显示,目前,教育和演出是音乐人的两大重要来源,下午在琴行教琴,晚上去酒吧驻唱也是很多音乐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这两份工作当然不错,但并不完全符合音乐人的需求。根据网易云音乐发布的《中国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2020)》,大多数音乐人将优质的创作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看得很重。然而,无论是教课还是演出,本身都与创作无关,也很难高效、系统地提高音乐人的专业技能。
数据来自《中国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2020)》
音乐人的心态可以理解。其实,单纯从挣钱角度来看,教课和跑场子是比窝在家里写歌更合适也更直接的选项,或者干脆不干音乐才是最合适的。年轻人选择搞创作,不全是为了挣大钱,抛去功利心,或多或少也带有一些对于“表达”、“创造”本身的热爱。许多音乐人心心念念要靠版税吃饭,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他们的价值观——靠写歌或音乐制作这类“创造类”的工作活着,才是最体面的。
事实上,即使在音乐产业结构和版权环境短期内难有大改观的情况下,也还是会有一些工作机会,既能让音乐人保持创作、锻炼技能,又能获得比较不错的物质回报。
1、音乐人挣快钱的富矿:广告歌曲
专门为了推销某个商品或宣传某个品牌而创作歌曲,不是一件新鲜事。20世纪80年代末,江苏盐城燕舞集团为其收录机产品打造了一首广告歌,歌词“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曾脍炙人口。
一些愿意制作广告歌的企业拥有较高的企宣预算,音乐人也因此获得了通过创作挣一笔快钱的机会。《龙的传人》的作者,台湾知名音乐人侯德健就曾计划涉足广告歌曲创作,原因之一就是“写一首歌不少钱啊”。
图注:摘自侯德健2015年采访稿件
近两年,优质的广告歌案例频出,阿肆与屈臣氏合作的《热爱105°C 的你》,以及《蜜雪冰城甜蜜蜜》等歌曲,都已经超越了广告歌的属性,成为了一段时间内的爆款,让企业和创作者共同获益。
随着企业对于品牌宣传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市场对广告歌曲的需求日益增多,腾讯音乐娱乐发布的《华语数字音乐季度报告2020 Q4》显示,2020全年广告歌曲数量逐季上升,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翻了3倍。对于具有创作能力的音乐人来说,该领域值得关注。
2、搭乘影视产业的快车:影视原声音乐
影视原声音乐,英语是Original Sound Track,大家习惯将其简称为OST,指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或片头片尾曲)和主要的插曲或配乐。合适的原声音乐可以让影视作品更上一层楼,而优质的影视作品可以带火一首歌,以及歌曲背后的创作者。
去年的爆款网剧《隐秘的角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剧使用了34首配乐,12首片尾曲,外加7首插曲。随着作品的走红,创作出“阴间配乐”的电子音乐人Anti-General,以及后海大鲨鱼、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木马、P.K.14、发光曲线等独立音乐人都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图为“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民谣圈知名组合
此外,由科恩兄弟指导的音乐题材剧情片《醉乡民谣》也是一个典型的“电影带动音乐”的例子,在这部电影进入中国网络之前,《Five Hundred Miles》这首老歌基本只会在民谣爱好者的小圈层中流传,随着《醉乡民谣》在中国知名度的提升,《Five Hundred Miles》也走入了大众视野,短视频平台上流传的也基本都是电影中三人合唱的版本。
随着中国影视产业规模的扩大,OST正在给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带来挣钱机会。据从事配乐、音效工作多年的音乐人沙皮介绍,影视配乐近几年需求量很大,尤其是网络影视剧、大电影,新剧天天有,对于影视方面的投资处处在。沙皮表示,配乐本身并没有太多套路,依靠的主要就是编曲能力、音画理解以及沟通能力。就能力结构而言,很多音乐人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3、值得关注的新蓝海:儿歌市场
2007年,中国音协联合多部门组织了一次儿歌创作大赛,征集到7000多首歌曲。然而,在数量如此众多的作品中能够流传开的却寥寥无几,很多创作者因此不敢再触碰这个领域。然而时代在变化,随着以网易云音乐、抖音数字音乐平台等流媒体平台的入局,儿歌创作的推广渠道逐渐完善。
图注:全民创作时代,许多儿歌在短视频平台拥有较高使用量。
另一方面,当代父辈、爷辈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已不同往日,在中国典型的“4+2+1”家庭结构中,孩子是全家最核心的消费投入点。综上,儿歌创作很可能是原创音乐人的“新蓝海”。
4、其他“to b类”创作
除了以上几种接单方式,音乐人还有很多通过创作挣钱的路子,比如将自己已有的词曲版权完全出售给企业,这意味着如果这首歌以后火了,自己将无法参与分成,但往往也意味着更高的一次性劳务费用。
不过,我们还是由衷建议,如果不是真的很缺钱,最好不要轻易出卖自己认为很有价值的作品。在你的作品获得市场关注度之前,一锤子买卖的价格再高也高不到哪去,但如果卖出去的作品真的火了,你的损失是很大的。叮砰巷时期的作曲家蒂尔泽就是一个很惨痛的例子,他创作的《My Old New Hampshire Home》曲谱销量破百万,但出版商只给了他15美元。
其实,随着我国音乐行业版权意识的提升,很多企业给音乐人开出的条件已经不再是在一次性劳务和遥遥无期的版税之间二选一。比如音乐版权公司曲酷,会提前给予优质的作者平均6-8K的保底月薪,如果音乐人的歌挣不回来太多钱,保底月薪也不会扣回,对于版税收入超过保底补贴的部分,公司方面会和音乐人三七分成,让音乐人占大头。
因此,在走投无路,决定卖歌之前,音乐人完全可以先冷静下来,在不同的版权公司之间多挑挑,或许就会有更好的选择,能避免被买断的命运。
5、重要的事业积累:参与事业单位文艺创作或公益宣传
我们一时间很难把带有自由气质的艺术家和严肃严谨的事业单位联系起来,但政府部门也是有文艺需求的。比如,一些大型活动可能需要有人创作一些歌曲,配合活动宣传工作。近两年比较出名的一个案例就是赵雷的《成都》两会版。
近年来,很多省、市,甚至乡镇,都会推出当地主题歌曲征集活动,作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手段。比如,2019年,山东济南政府举办“民谣济南”活动,旨在用现代音乐诠释济南传统文化,这场活动的参加者不乏业内知名人士,彩铃时代“神曲”《丁香花》的作者唐磊,就为该活动创作了《平陵春晓》。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说唱类音乐频繁出现在各类由事业单位牵头组织的文艺项目中。今年春天,新华社原创Rap《十四五@十四亿》刷屏,这首歌采用说唱的方式,融合动漫、中国风等元素,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生动阐释“十四五”规划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让网友增进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理解。
这已经不是新华社的Rap首秀了,从2016年的《四个全面》,再到新华社版《PPAP》和《大唐Gang》,由于歌词创作空间相对较大、受年轻人喜爱等原因,说唱歌曲被应用在宣传工作中,效果十分理想。
有些热爱家乡的说唱音乐人还自发参与到了带有公益性质的城市宣传活动中,比如《中国好歌曲》参赛选手、青岛说唱音乐人MC沙洲,他创作的《挖蛤蜊》等宣传青岛当地特色的歌曲一度在网络上引发一轮青岛话热。
这类例子还有很多,比如,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市四十周年,rapper王中祐参与献礼歌曲《深圳情2020》的录制,负责这首歌的说唱部分。
参与政府项目或公益宣传的好处不只在于经济回报,也可以让大众看到音乐人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对于长期独自工作,缺乏商务社交的音乐人来说,参加这类活动可以接触到更加优质的人脉资源,这些资源很有可能对音乐人的演出、作品宣发等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上述几条挣钱路子大多需要创作者进行“命题作文”,这当然不如纯粹的自我表达那么爽,但至少不会让音乐人为了生计停止“创作”,而且不管有没有版税,至少有一笔劳务。另一方面,这种类型的创作也可以锻炼音乐人的表达能力。阿肆在谈及自己与企业的合作时就曾说:“因为有了定制的能力,我也开始用专辑企划的概念创造我新专辑的歌,如果不经过这样的锻炼,我可能还达不到拥有这样的能力。”
6、参与到“第九艺术”中来:游戏音效/配乐师
随着旋律音乐的发展进入瓶颈,当代游戏对于音乐、音色的要求越来越丰富,配乐和音效调制成为新世代音乐人的重要能力项,专业的游戏配乐师、音效师应运而生。
我们玩游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酷炫的技能特效声,而音效师的工作就是创造这些声音。
游戏作为“第九艺术”,源源不断的吸引着技术和资金。参与在游戏产业中,可以让自己始终感受到最先锋和主流的市场品味,不被时代抛下,同时薪资也更可观,据音频设计师、B站up主“Mask不是马赛克”介绍,一线/新一线城市刚入行的游戏音效设计师,平均薪资就能达到12K左右。
数据来自职友集
无论写广告歌、做影视剧配乐、当音效师还是做其他工作,本质上都是在追求同一件事情——既能保持创作,又能获得比较体面的物质生活,如果你想全职做音乐,那么在你成为乐坛天王/天后之前,这或许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案。
写在最后
日本精神医学家森田正马曾提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观念,本意是用于应对强迫思维、焦虑等症状。当我们的人生出现一些执念时,同样可以用这样的心态面对,即接受你不能控制的,掌控你能控制的。
在今天的音乐行业,“靠版税吃饭”就是这样一种执念,它既需要能力,也需要运气,并不是一个通过努力就很有可能达成的目标。如果音乐人陷入“不靠原创吃饭不靠版税吃饭就不行”的思维中,就有些偏激了。摇滚歌手郑钧就曾经批评过这种思维。
另一个乐坛大佬崔健也不认同这种不现实的想法,在谈及一些住在城中村里“死磕”的地下音乐人时,崔健表示,这些人或许并不理解真正的社会。采访中,崔健隔着屏幕有些急躁地问贫穷的音乐人:为什么不去找工作?
幸运的是,在今天,出现了上文中提到的各种职业机会,“找个班上,业余时间搞音乐”不再是唯一的选项,但妥协仍然不可避免。成为巨星,靠版税住进别墅,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命运而不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如果你没有这个命运,就应该即使制定plan B,而不是作无谓的抱怨与坚持。一个人能否成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都有关系,如果把周杰伦放到你的生长环境中,他未必能做得比你更好。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通过力所能及的努力接近梦想,尽力撑下去。这样无论将来好运能否降临到你身上,你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音乐人,不比任何一个在体育场里开演唱会的巨星差。
最后来个有奖竞答:你还知道哪些音乐人赚钱的方式?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路子不怕野,合法管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