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现实的影视作品以剧情片的方式拍纪录片,他用镜头面对家人的死亡

接近现实的影视作品以剧情片的方式拍纪录片,他用镜头面对家人的死亡

写在开头 一如大部分家族纪录片的主题,死亡和新生在这里交替发生,生活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如静流长河中闪耀的珍贵粼光,相互缀连而缓慢流淌。 这部作品的呈现无疑是独特的,脚本写作,自我搬演,黑白与彩色,虚构与纪录交替,不仅是对生活本身的纪录,而且是以主观的视角在进行对家庭生活的讲述。 一个个场景的断续连接仿佛生活横切面的拼贴画,四代同堂的家族,永不止息的生死流转,作者无意于做苦难叙事,而尽量以一种平实幽默的口吻,来面对生命中即将消逝的事物,同时将之与新生编织出家族记忆,涌动出不灭的力量。 重构家庭记忆——家庭影像展冬日献映现已开启,点击此行文字或文末购票,在影像里留下家庭记忆。 《生命的河流》The river of life 杨平道丨2014丨103分钟|中国大陆 影片简介:我已经感觉到养育我长大的奶奶即将离世,将近13年,她一直惦记着先离她而去的大儿子,即我的父亲,如同对父亲一样,我一样感觉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是在她驾鹤之前,给她做一部关于她,关于我爷爷,关于我自己——一部家族生命史。我女儿在她祖母离世4个月后出生了,未能生活在同一时空下,生前我奶奶一直惦念她的曾孙,却遗憾未能见面。所以我拍了这部电影,生命的交替,时代变迁一如既往,传承破立一直存在,比如风俗仪式等。当女儿长大时,我要让她好好看看这部电影,一个人要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 导演阐述:这是关于我家族的史与诗,由纪录和剧情两部分构成且融为一体,纪录片部分历时6年拍摄,剧情部分在2012-2013年新旧年交替时拍摄。生命的格局是相当广阔的,当人问我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我往往语塞,不是故作深沉,而是概括不了。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厚重且有趣的电影,当要我们概括自己的一生时,很多时候都是一声叹息、一个笑容、一个木然的表情,那么简单却意味深长,这是人生给予个人的亦繁亦简的纠结和韵味,所以这部电影的力量不是我给予的,是人生本身。 杨平道 Yang Pingdao 广东人,电影导演/编剧/作家。著有小说集《两节哥的哀伤》。纪录片《家谱》获云之南纪录影像双年展评委会特别推荐奖;《生命的河流》获中国独立影像展最高奖、北京独立电影节开幕片且获评委会奖等。剧情长片《好友》获上海国际电影节欧洲制片人协会特别关注项目奖等;《裂流》获平遥国际电影展迷影选择荣誉/青年评审荣誉、台湾南方影展最佳剧情长片奖等;《浪漫的断章》入围2023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竞赛单元等。 “生活中其实并没有一个核心事件推动着你走,但是所有这些毫无相关的事,构成了你生命的完整性。” ——杨平道 学剧情片出身的杨平道,对影像有着专业的掌控力,无论是剧本结构,还是视听调度,都展现出不同于常规纪录片的气质,可以说这是一部被建构出来的纪录片。 建构始于家庭叙事,在《生命的河流》之前,杨平道就已经在《家谱》中拍摄了父母两个家族的故事,以影像做家谱,“人死后会在影像里活着,我以后老了,我的后辈,他会知道这个人跟他是什么关系”。 奶奶的病危和女儿的出世让他萌生了继续拍下去的意愿,以献给奶奶,同时纪念新生命的诞生。 在拍摄之初他就已经基本设想好了影片的结构框架,而随着对家人生活的纪录让他觉得,电影可以只是碎片,并非要有因果相连的情节,但会有统一而绵延的情感力量贯穿其中。于是影片以时间卡的形式将生活片段相连,展现如私人日记般日常的流淌。“生活正是由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每一天组成其完整性的”。 而这些片段的呈现并非纯粹真实生活的纪录,影片通过色彩区分为两个时空,彩色部分是真实的家族生活纪录,黑白部分是由杨平道和妻子搬演的,他撰写剧本并设计了分镜,有些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而有些是为了表达出一种情绪,其中他扇妻子耳光的一幕,是他让妻子拿着一张纸,他往画外扇,通过扇纸的声音来虚构这一动作,而这样一个不真实的声音,也同时制造出虚实之间的张力。 ▲ 《生命的河流》剧照 “我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来选择还原真相的方式,而剧情的形式有时候更能把握。”影像本身就是作者主观选择的结果,作者在一个自洽的美学或者逻辑中去讲述他所理解的世界,杨平道直言:“纪录片不可能还原现实,我们天然是带着主观偏见去看世界的,而任何艺术作品也都必须从个人的情感出发”。 因而整个故事的结构看似随意无因果逻辑,只是线性的生活之流,其实都是作者主观的安排,例如奶奶过世的段落放在作者讲述的部分去呈现,是为了表达或许是他导致奶奶去世的愧疚感,他既是影片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讲述者,在这样一个参与者和审视者之间进行着微妙的变换,于他而言,拍摄家庭影像是为了将自己的生活看得更清楚,而如果介入很深,就很难看得清了。 好几年里杨平道都会重复做一个梦,梦里阴沉沉的,他和一大家族的人走在农村泥泞的路上,大家都扛着很多行李往前走,可他不知道他们要去往哪里,这个梦给他非常深的孤独感,热闹是暂时的表象,人最终还是要回到面对自己的孤独里。 ▲ 《生命的河流》剧照 而家人于他而言,是陪伴,是支撑,彼此相伴着走完生命,因而他对家庭始终带着温情而眷恋的态度,避开冲突的激烈,回到流淌的平缓,在日常中提炼诗意,“生活的真相,是隐藏在生活琐碎的日常里的,生活永远比电影重要”。 受到侯孝贤导演的影响,他也总保持着一个适度的距离感,适度的情感表达,下着雨的空镜是他发出的一个破折号,并不直言的空白拉伸出淡淡的诗意,像最后那一声似轻若无的叹息,飘荡在前行且仍将长久前行的路上。 家庭影像展杨平道专访精选 家庭影像展: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是什么? 杨平道:《生命的河流》最初只是一些断断续续拍摄下来的素材,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关联和逻辑。为了把碎片和碎片连接起来,一般来说就需要一个叙事的框架。我当时想的是,能不能有一部电影它只是闲笔,只是碎片,用情感的力量让观众沉浸其中。但这样还是不够,所以在影片中也还有一些补拍或虚构的内容,构成了整个剧情。这些内容并非是当下那一刻真实纪录下来的,但它们的确是我最真实的情感体验。 家庭影像展:您摄影机下的家庭故事和实际的家庭生活的区别是什么? 杨平道:其实拍家庭影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你要解决的是,我们拍的东西是为了看清楚这个家庭。但是如果你要如此的贴近,那跟平时的生活是没有区别的。最后从美学来讲,它那种韵味,那种淡淡的哀伤和苍凉的感觉,是需要冷静地品味和回想的。我拍了一组空镜头,我的镜头也是有我的情绪在里边的,有一些涟漪,这就是我的内心,这就是我的温度。我作为这个家庭的一员,他是第一人称的一个视角,但如果要读解电影的话,你可能要走出这个电影,在电影之外去思考这个问题。 家庭影像展:片名是《生命的河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杨平道:影片描述过去的都是黑白,当时我在生命非常焦灼的一个时间节点里,觉得当下的生活非常黯淡,但它又带我某些喜悦,女儿的出生确实给我一些支撑,让我意识到我必须要承担一些责任。 那是我生命的一个状态,包括前面那条河流,每年到那个时候季节性的,水会涨满整条河。但从窗户看去,却像死水一样,就非常像我生命的状态。生命那么旺盛的时候,发现它是静止的。 ▲ 《生命的河流》剧照 家庭影像展:能看出整体你对家是温柔的态度,家这个概念你是如何理解的? 杨平道:我是需要家庭的。家对我来说就是陪伴,这种陪伴关系很重要。有了家庭中的情感关系,人们更容易找到支撑。哪怕你做了一件错事,你也能在家庭中找到支撑,让你度过这个危机和难关,并且有机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我并不认为,血缘就是家庭,亲密关系才是家庭的本质。在你需要的时候,有人能够来到你身边陪伴你,这就是家人。人们需要这样的亲密关系,彼此温暖,彼此支撑。 采访/撰稿:朱钰 套票限时优惠 影展开设早鸟全场次通票 12月16日前购买通票 原价440,早鸟价390 并赠送全套影展衍生品 放映信息 放映地点: 星典影城北京六里桥店 北京丰台区西三环南路10号(近六里桥地铁) 观影说明: 可提前30分钟取票,早到可优先选座 *除不可抗力取消放映 售出票务不接受退款,可自行转让 周边福利 #1购买任意场次电影票将获得该电影定制票根、明信片、影展手册等。 凭三张不同场次票根可兑换家庭影像FamilyLens帆布包一个。 #2 #3 凭全通票(7场次)票根可兑换家庭影像FamilyLens帆布包+定制家庭相框+整套海报+整套影展衍生品。 家庭影像展组委会 策展人:顾雪 特邀策划:朱钰 活动总监:郝叶子 助理策展:朱鼎辉、吕铃 主视觉设计:陈大床、叮叮咚咚文化传媒 概念短片:TL STUDIO 新媒体运营:郭佳欣、陈艺萱 翻译及字幕组:房泽祎、李延、赵婉汝、温莜、王以琳、朱锐、徐尧 衍生品设计组:叶芷彤 视频组:纪宛君、刘渝、Andy 文案组:杨逸群、张雅文、吴思哲、顾雪梅、王子薇、丁娅琪 现场摄影组:滕天琪、周荣辉、李雨潼、郝阿茹娜、姚雄元 特别致谢:曹剑平、草场地工作站、沈林子、沈念、郭舟、丁大卫、丁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