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风险评估精选(九篇)
2011年和2012年夏季在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进行恶臭气体监测,通过GCMS分析恶臭气体的浓度及恶臭指数,同时选取24名(男11名,女13名)被试者佩戴HOLTER进行急性暴露实验,评估其健康风险。实验共检测出67种恶臭物质,格栅处恶臭气体浓度最高,以硫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为主;格栅处的急性暴露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血压反应正常,最快心率明显偏高,且多出现于现场测试时段,HRV参数值均偏离正常范围,表明受恶臭气体刺激被试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对污泥脱水间恶臭气体进行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评估可知,二氯甲烷和苯存在潜在致癌风险,恶臭非致癌危害指数HI小于1,其非致癌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恶臭;心率变异性;健康风险
污水处理厂作为环保工程,缓解了污水直接排放对地表水的污染,但污水处理厂的恶臭问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恶臭气体刺激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潜在影响,比如危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同时也影响人的精神状态[1]。Aatamila等[2]通过对废物处理中心附近区域的恶臭气体评估发现恶臭气体对居民的健康症状(如呼吸急促、眼睛不适、声音嘶哑、发烧以及肌肉疼痛等)有较大影响,OR均在1.4~1.7之间;同时有研究表明工厂附近VOCs暴露量高,增加了人们患喘鸣和上呼吸道疾病的风险[3];卫生调查结果显示职业人群暴露于苯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甚至神经功能障碍或死亡[4]。
恶臭主要是由含硫化合物、醛、丁酸类物质引起的,唐小东等[58]研究了广州一个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挥发性恶臭有机物的组成和含量,苯系物、2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甲硫醚等是该污水处理厂重要的分子标志物,污水进水区、污泥处理区是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的主要污染源。Cheng等[9]对费城东北污水处理厂恶臭中有机硫化物进行检测表明二甲基硫醚为主要物质,其平均浓度为419 μg/L;Lasaridi等[10]探讨了希腊污水处理厂的恶臭问题,共监测了硫化氢、氨、苯、甲苯等10种物质,其中硫化氢为重要组成(0.01~200 mg/m3),与Cooper等[11]在佛罗里达州的研究结果相近;Lehtinen等[5]监测了污水处理厂非甲烷类VOCs和厂内工作人员个体暴露量,结果显示TVOCs浓度为149.8~7 719.0 μg/L,工作人员的个体暴露量不会引起重要的健康问题,但会引发恶心、过敏等症状。笔者选取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进行研究,实地监测各构筑物及厂界处恶臭气体的浓度,分析恶臭气体排放特征,并通过急性暴露实验探究恶臭气体对人体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同时进行致癌与非致癌风险评估。
王秀艳,等: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健康风险评估
1实验方法
1.1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简介
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54万m3/d,污水处理采用了脱氮AO工艺、脱氮除磷AAO工艺以及除磷AO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浓缩中温厌氧消化机械脱水处理工艺[12]。
1.2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按照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依次在不同的处理单元设置采样点,设置顺序为:格栅、初沉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及厂界,在采样的同时监测风速、风向。使用8 L聚四氟乙烯采样袋对源进行采样,采样袋在采样前先用现场气体清洗袋子2~3次,再采集样气,采样时间约60 s,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采样点选取在各处理单元下风向边界线上,采样头高度为1.5 m,即人体呼吸带高度。将采样袋中的气体注入GCMS自动进样分析仪,分析样品中气体成分及浓度。
研究中实验人员还进行了恶臭强度调查,分别在每个构筑物下风向处进行臭味嗅辨,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同时选取24名测试人员(身体健康)佩戴HOLTER,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佩戴人员在休息室静休15 min后,测量血压,记录其5 min心电信号后;在格栅前记录4~5 min的心电信号;回休息室测量血压,静休0.5 h,观察延迟反应。
2结果与讨论
2.1组成特征分析
对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7种恶臭气体,其中烷烃21种、烯烃5种、芳香烃15种、卤代烃14种、含氧化合物7种、含硫化合物5种,不同处理单元恶臭气体中各物种的浓度(取自然对数值)如图1所示。
图1各监测点不同恶臭物种的浓度自然对数值
从图1所示各监测点恶臭气体浓度值可以判断各处理单元恶臭气体以硫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为主。各监测点恶臭气体浓度大小为:格栅(2 775.43 μg/m3)>污泥浓缩(814.73 μg/m3)>污泥脱水间(574.04 μg/m3)>初沉池(565.30 μg/m3)>厂界处(521.97 μg/m3)>二沉池(513.07 μg/m3)>曝气池(436.99 μg/m3),格栅处恶臭气体总浓度最大,其中硫化氢的含量为2 286.74 μg/m3,占该处恶臭气体总量的82%,是其嗅阈值的5.6倍。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3],厂界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二级标准硫化氢为0.06 mg/m3,实验监测得厂界处硫化氢浓度为0.1 mg/m3,是标准值的近1.7倍。
2.2污水处理厂恶臭指数评估
恶臭混合气体中,采用阈稀释倍数作为衡量物种对臭气强度贡献指标,阈稀释倍数计算公式为
Mi=Ci/ui (1)
式中:Mi为物种i的阈稀释倍数;Ci为物种i的物质浓度,ui为物种i的嗅阈值。恶臭物质的阈稀释倍数越高,该物质在臭气中的贡献值越大。按照总和模型法,混合物的臭气浓度等于各成分阈稀释倍数的总和[14]。
根据式(1)计算可知格栅处的恶臭气体浓度远远高出其它点位,恶臭气体总体阈稀释倍数为5 737 141,恶臭气体整体嗅阈值为0.000 484,与硫化氢相近,硫化物对总恶臭强度的贡献率为997%。厂界处的臭气浓度为258 067.62,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3],厂界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二级标准恶臭浓度为20,表明该厂厂界处远远超出标准值。格栅、厂界处各物种的阈稀释倍数如表1所示。
2.3健康风险评估
2.3.1恶臭气体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对于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状态一般采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表征。心率变异性HRV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脏窦房结自律活动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断受中枢神经及压力、化学感受器传入的心血管反射等因素调节[1517]。
以HRV作为研究指标,选取24名18~30岁大学生(男11名,女13名),进行HOLTER急性暴露实验,测定的参数包括血压、心率、HRV时域指标(SDNN、rMSSD)、HRV频域指标(LF、HF、LF/HF)。图2是19名被试者现场测试前后的血压值,其中SBP1、SBP2分别代表现场测试前、后被试者的收缩压,DBP1、DBP2分别代表现场测试前、后被试者的舒张压。
图2被试者的血压值
图2显示,被试者在现场测试前、后的血压值(SBP/DBP)无显著性差异,对比SBP、DBP,除了个别试验者略超出正常范围外,其他均在正常范围内,由此可知污水处理厂格栅处的恶臭刺激对被试者的血压值未产生明显影响,即受恶臭刺激人体血压指标反映正常。
由十二导全息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了24名被试者在室内安静时间段—现场测试—回到室内安静时间段整个过程的心率变化情况,其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值如图3所示。
图3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值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率在70 b/min左右,实验中被试者心率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最慢心率均出现在室内安静时段,最快心率多出现在现场测试时段,由图3可知,最快心率明显偏高,说明在现场测试阶段被试者受恶臭气体刺激心率变化较大。
由HOLTER测试所得的心率变异性(HRV)各参数值与参数正常值[18]的对比,如图4、5所示。
图4HRV时域指数
图5HRV频域指数
HRV时域指数是以RR间期的变异为基础,SDNN、rMSSD参数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总的调控情况,即窦性心律不齐的程度,男、女组SDNN平均值只为正常值的50%,受恶臭气体影响,rMSSD明显集中于正常范围的平均值以下。HRV频域指数中,高频带(HF,0.15~0.40 Hz)成分由迷走神经的张力所决定,主要代表呼吸变异,低频带(LF,0.04~0.15 Hz)成分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影响,其中交感神经占优势,LF/HF比值代表交感迷走神经张力的平衡状态[1920]。男生组LF值为正常值的7倍左右,而女生组LF值是正常值的近10倍;男、女生组HF平均值均低于正常范围平均值,表明迷走神经活动减弱;男生组LF/HF平均比值高出正常值2.8倍,女生组LF/HF平均比值高出正常值7.3倍,说明被试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能降低心室活动阈值,严重者将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此外,对比图4、5中女性和男性的实验结果可知,同时受到恶臭污染的刺激,女性比男性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所产生的反应更为显著。
2.3.2致癌与非致癌风险评估致癌风险评估,一般用终生致癌风险(Lifetime Cancer Risk, LCR)为衡量指标。用慢性摄入量(Chronic Daily Intake, CDI)作为潜在剂量评估职业慢性暴露,公式为:
由表2可知,二氯甲烷和苯的终身致癌风险值(LCR)均介于10-6~10-4之间,表明其存在潜在致癌风险;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间非致癌危害指数HI为0.11,其值小于1,表明非致癌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3结论
1)各监测点恶臭气体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格栅、污泥浓缩、污泥脱水、初沉池、厂界处、二次沉淀池、曝气池,恶臭气体以硫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为主。影响污水处理厂恶臭指数的主要物种为硫化物、芳香烃类。
2)急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血压反应正常;最快心率多出现在现场测试时段,且受恶臭气体刺激在现场测试阶段心率明显偏高。HRV时域指数中,男、女组SDNN平均值只为正常值的50%,rMSSD明显低于正常值;HRV频域指数中,HF值均低于正常值,LF、LF/HF值远远高出正常值,说明被试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能降低心室活动阈值,严重者将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对比男、女生组的实验结果可知,同时受恶臭污染的刺激,女生组比男生组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所产生的反应更为显著。
3)通过对污泥脱水间恶臭气体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可知,二氯甲烷和苯存在潜在致癌风险。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间非致癌危害指数HI小于1,其非致癌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杨晶. 恶臭污染及防治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5,7(1):1820.
Yang J. Odor pollu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J].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1995, 7(1):1820.
[2]Aatamila M, Verkasalo P K, Korhonen M J, et al. Odour annoyance and physical symptoms among residents living near waste treatment centres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1, 111:164170.
[3]Tanyanont W, VichitVadakan N. Exposure to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health risks among residents in an area affected by a petrochemical complex in Rayong, Thailand [J]. Southeast Asi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2012, 43(1):201211.
[4]Greenberg M M.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exposure to toluene: a risk characterization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997, 72:17.
[5]Lehtinen J, Veijanen A. Determination of odorous VOCs and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irborne compounds at the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s [J]. Water Science &Technology, 2011, 63(10): 21832192.
[6]唐小东, 王伯光, 赵德骏, 等.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挥发性恶臭有机物组成及来源[J].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4):576583.
Tang X D, Wang B G, Zhao D J, et al. Sources and components of MVOC from a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Guangzhou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1, 31(4):576583.
[7]Frechen F B. Odor emission inventory of Germany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odour flow rates and odour emission capacity [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50(4):139146.
[8]郭静,梁娟,匡颖,等.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2):4142.
Guo J, Liang J, Kuang Y, et 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odour pollution from sewage treatment plant [J].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2002, 18(2):4142.
[9]Cheng X, Earl P, Burlingame G A. A study on volatile organic sulfide causes of odors at Philadelphias Northeast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lant [J]. Water Research,2005,39:37813790.
[10]Lasaridi K, Katsabanis G, Kyriacou A, et al. Assessing odour nuisance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composting facilities in Greece[J]. 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2010,28(11):977984.
[11]Cooper C D, Godlewski V J, Hanson R, et al. Odor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at a WWTP in Orange County, Florida [J]. Environmental Progress, 2001, 20(3):133143.
[12]杨国瑞. 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除臭工程结构方案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3]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14]包景岭,邹克华,王连生.恶臭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15]Poyhonen M, Syvaoja S, Hartikainen J, et al. The effect of carbon dioxide, respiratory rate and tidal volume on huma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4, 48:93101.
[16]Bickel A, Yahalom M, Roguin N, et al.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uring positive pressure pneumoperitoneum [J]. Surgical Endoscopy, 2002,16(9):13411344.
[17]高知义. 大气细颗粒物人群暴露的健康影响及遗传易感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18]全国心率变异性分析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心率变异性正常值及其重复性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3):165170.
HRV Cooperation Study Group. Multicenterstudy of HRVs normal field and its reproducibility [J].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2000, 4(3):165170.
[19]Atsushi M, Kazukiyo K, Naomichi Y, et al. A novel methodology to evaluate health impacts caused by VOC exposures using realtime VOC and Holter monitor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0, 7:41274138.
[20]Malliani A, Lombardi F, Pagani M.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 tool to explore neural regulatory mechanisms [J].British Heart Journal, 1994,71:12.
[21]Kim S, Cheong H K, Choi K, et al. Development of Korean exposure factors handbook for exposure assessment [J].Epidemiology, 2006,17(6):460.
[22]王宗爽,武婷,段小丽,等.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呼吸速率暴露参数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0):11711175.
【关键词】防风固沙 生态 建设
1 基本情况
目前,康平县有22个风沙口,风沙以每年3-7米速度向南推进,最近的风口距沈阳市区只有一百多公里,局部地区,沙地以每年150米以上的速度向南推移,形成了沙进人退之势。干旱等自然灾害一直困扰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全县经济的振兴。
2 防风治沙现状及评价
由于康平县脆弱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康平森林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草地植被稀疏,功能退化,已失去防风固沙能力。二是天然森林基本消失,人工林覆盖率还不高,防风固沙功能薄弱。三是水生态失调,湿地逐渐缩小萎缩,旱灾发生趋势加重。四是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土壤板结、贫瘠化趋势加重[1]。康平县虽然经过长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但防风固沙效果未得到有效体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重,科尔沁沙地南侵速度加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森林草原生态特点基本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大量珍稀物种灭绝,严重地威胁着沈阳及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存,也严重地制约了康平县生态县的成功创建。
3 防风治沙区的划分
根据当前康平县的沙漠化情况,可以将其分为:
(1)防风固沙重点区,该区域面积470多平方公里,包括康平县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的7个乡镇和林场。其中有17处沙丘在500亩以上,平均高度3~7m,植被覆盖率95%,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因此,应结合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在该区域边缘建立防风阻沙林带,另外,在此基础上,还要固定流动沙丘,以防止其就地起沙。(2)河岸沙地治理区,该区域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包括辽河沿岸的7个乡镇和牧场。地形多为冲击沙地,并近年来呈现逐步蔓延的趋势。因此,应结合辽河防护林等工程,对区域内的山水田路进行综合治理。(3)潜在沙漠化防治区,该区域面积900多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上述两区域的中间地带,沙丘的平均高度15%,由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宜林地、盐渍地等组成[2]。若不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可加重其沙漠化程度,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应采取生态经济型的手段,采用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发展原则,以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
4 防风治沙主要内容及办法
4.1 科尔沁沙地南缘防风阻沙林带建设
康平县辽蒙、沈阜边界线总长114.4公里,系科尔沁沙地南侵的前沿。在该沿线内,有林地段长约67公里,无林地段长约50公里。有林地段中,过熟林长35公里,面积0.8万亩;幼林长32公里,面积0.7万亩。按照相关规划标准,在现有林基础上,沿该沿线营造防风阻沙林带,需造林8万亩,树种采用乔灌木相结合,行间混交为主,乔木树种主要是柳树、杨树、樟子松,灌木树种主要是紫穗槐、沙棘。
4.2 流动和半固定沙丘围封造林
康平县有1000亩以上的半固定和流动沙丘共14个,总面积约6000亩。围栏采用生物围栏与工程围栏相结合的方式,即先在沙丘周围用水泥刺线围上,进行封沙育林育草,在封育区域内进行人工造林,在围栏的四周栽植灌木树种,等灌木成林后,将工程围栏撤掉,开始使用生物围栏;在人工造林的方面,沙丘的迎风面进行沙障的设置,在沙障内进行人工造林;可也在沙湾地进行人工造林;人工造林也可以采取乔灌相结合的方式;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低缓沙丘在造林基础上可采用条状混交的手段,栽植防护林和速生林。
4.3 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
康平县需建农田林网的面积为86. 8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网6万亩。采取通风结构和疏透结构林带,建设窄带小网格护田林网,主带间距离250 m,副带间距离500 m,每块条田面积187亩,窄带小网格仅有3~5行乔木组成,无灌木。农田林网的布局结合条田、方田建设实行全面规划,水、土、林综合治理,条田、渠系、道路、林带四位一体。树种以新疆杨、速生杨、钻天杨、旱柳为主[3]。
4.4 速生林建设
重点在辽河、秀水河及境内中河流沿岸上的冲击沙地和沙化耕地实施推耕还林的耕地中以及沙荒地和闯田中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进行速生林建设,发展10万亩,树种以杨树为主。
4.5 经济林开发
首先在康平县的西南部小流域,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以仁用杏为主发展水保生态经济林,以混农生态经济式和四位一体组合式两种方式进行建设。其次在康平县的西北部重沙化土地分布区、要求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块栽种苹果梨,采取早期丰产栽培模式。经济林开发共15万亩,其中苹果梨5万亩,仁用杏10万亩。
4.6 水保林建设
水保林建设共1.5万亩,重点进行沟道防护工程,以流域内沟谷生物防护为目标,建设沟谷林、护岸林、护滩林、护堤林等。
4.7 绿色通道建设
在乡级以上公路进行绿色通道建设,县级以上公路两翼绿化宽度为10m,乡级公路两翼绿化宽度为20m。县级以上公路以香化、美化为目的,树种以倒垂类、常绿类、花果类为主,实行乔灌草相结合;乡级公路以绿化为主,树种以常规树种为主,其中立地条件好的地段要栽植杨树速生品种。绿色通道建设造林总面积3.5万亩。
4.8 环镇、环村林建设
到2010年全县重点完成15个农村乡镇所在地和180个村委会所在地的小城镇和村屯绿化任务。环村林的宽度为20m,株距2m、行距4m。树种以新疆杨、速生杨为主。
参考文献:
[1] 赵洪利,杨云飞,董立国.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与生态功能利用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8(04):40-43.
[2] 巩国丽,刘纪远,邵全琴.草地覆盖度变化对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03):426-434.
杀虫剂氯氰菊酯的评审包括外消旋氯氰菊酯(racemic cypermethrin)及单一异构体Z-氯氰菊酯(zeta-cypermethrin)。这种原药产品登记用于一系列作物,棉花,花生,油菜,并且还可以用于住宅区和工业区。登记者有马克西姆阿甘,FMC(zeta-cypermethrin),先正达,联合磷化和Valent Biosciences。
一共有103种传统农药和31种抗菌剂包含百菌清。其登记者包括爱丽丝达,GB,Sipcam Agro(美国),Orion ATO, Vischim 和Celsius Property。登记用于食用作物,水果,蔬菜,禾谷类以及草坪及其他非农业用途。环保署要求对其所有应用提交数据以进行生态和人类健康风险测试评估。
霜脲氰(cymoxanil)登记者是杜邦公司,它是一种叶面杀菌剂和种子处理剂,主要在马铃薯,黄瓜,西红柿,南瓜和辣椒上使用。环保署要求对其所有应用提交数据以进行综合生态风险评估,对其降解将进行特别关注。
先正达登记的嘧菌环胺(cyprodinil),用于水果和蔬菜,还有一种产品可以用于观赏作物,但是不能用于住宅附近。环保署希望对其所有应用进行综合风险评估,还希望能重新对其进行人类健康风险评估。
磺酰脲类除草剂氯吡嘧磺隆(halosulfuron-methyl)登记用于一系列作物,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和甘蔗,还批准用于草坪和观赏作物,可用于住宅附近。原药登记者为Aceto 和Nissan 与Gowan的合资企业Canyon 集团。环保署要求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及人类健康风险评估。
先正达的primisulfuron-methyl是一种芽后除草剂,针对玉米中禾本科和阔叶类草,有几个地方州对其有特别登记。环保署要求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及初步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估。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在中国,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食品安全是全过程的安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涉及到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中的各种危害因素,因此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复杂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来支持。
一、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现状
尽管不少发达国家不断的修改并提高本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但严格来说,因开展风险评估存在很多困难,一些看似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常常缺少严密的风险性考量。目前,不少国家对此已有所认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刚刚起步,在中国虽然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在风险评估方面的起步比国外晚了20多年,因而我们更要有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紧迫感,相信无论是政府还是业内的专业人士已经感觉到了这种紧迫感,《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及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成立都是对此的很好解释。但就目前而言,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象仅限于已确知有毒有害的食品以及食品原料,食品召回也针对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危险的食品。而对不断涌现的新食品、食品原料的安全性,以及新涌现的生物、物理、化学因素、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没有开展科学风险评估,因此应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迎来我国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新时期,真实、客观科学的引导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
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几点建议
1、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
我国应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这是保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以此为基础,应增强食品风险评估工作的透明度,一是公开评估机构内部管理及运行程序,确保程序的透明性。公布出版各类风险评估结果以及其他的一些科学建议等,公开各类会议的日程和记录以及科学专家的利益声明等等。二是举行各类活动邀请消费者代表或其他感兴趣的组织来参与,或者利用网络和咨询论坛等最大限度的与社会大众进行交流,使工作深入大众生活,实施以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目标的措施,切实关注百姓的健康。第三,应加大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人员、经费及技术、设备的投入,加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力度,严格执行食品检测标准,增加食品安全保障硬件投入和软件培训,推进监管新技术装备如快速检测、溯源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电子化监管系统、温度监控系统等的全面应用,提高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2、评估指标的设定与结果的应用
一方面,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原则的科学核心,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措施的制定和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也是风险交流信息的来源和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应将贯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食源性危害均列入风险评估的范围,定性或定量描述风险特征,同时考虑评估过程的不确定性,应根据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应用头脑风暴法、经验分析列出指标,再进行指标分类,反复经过讨论和筛选,收集专家意见,修改后最终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评判内容。另一方面,应加强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对于风险评估的结果,主要用于风险应对。就是在确定了食品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
3、开展风险评估需要引入公众参与
现实中,由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见存在不一致性,因此专家与民意之间的价值共识也就成了风险沟通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动员、引导、支持公众参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活动、参与食品风险的监督管理,并保证公众对影响自己健康利益的食品风险事项,应当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另一方面,立法机构也应当保证公众参与。比如,政府制定食品法规的相关信息、文件和发表的评论,需以各种方式公布,并考虑公众的评议;再如,食品安全委员会召开正式或非正式的专家咨询、论证会议时,公民可以通过宣传单、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免费获得其内容。而且一旦发生紧急食品风险事件时,应及时进行风险沟通,使所有公民都意识到风险,以最终消除公众对食品风险事件的恐惧和不安,建立起专家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机制。
4、开展风险评估需要司法机关的支持
公众参与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引入司法审查机制,由法院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是否遵循法定的程序,以及是否尽到说理的责任进行审查,能够降低风险评估的依附性,同时,也会促使行政机关更加尊重专家的意见。可以说,作为一种有效的机制担保,司法审查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有其独特的作用。不过,在这样一个高科技和不确定性共存的领域中,无论从法官的能力还是法律的规定看,司法审查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法官能力方面,由于法官既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也不掌握充分的数据信息,让法官对科学上的争议作决断,这将授予法官过度的权力,最终会削弱公众对法院的尊重。因此,法院绝不能用自己的判断代替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决定,只能对该机构的决定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进行审查。
5、开展风险评估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获取了流通环节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应及时对收集、汇总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信息处置不当或处置不及时,极有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研究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电子预警数据库,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流通环节食品监测数据和分析评估数据(包括结论)按统一的格式进行整理、汇总并上报,经专业人员审核后,导入这个数据库系统。通过对数据库的科学设计,实现数据的各种分析功能,并根据分析结果发出风险和预警信息。这些检验数据经过各种统计分析,可以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从而确定监管重点领域和食品,据此提出风险评估建议或检验结论。还可实现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享,避免重复监测,利于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于一些难以判断风险高低的有害因素,应交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风险评估,以便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对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大意义,不仅使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同时也带动了其他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和相关领域的共同发展,必将为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宁,严卫星.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1)
关键词: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24-01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为防止骨科老年患者发生跌倒,我们制定了针对骨科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表,对跌倒风险进行分级,让护士能早期判断,针对风险级别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证了患者安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12月118例年龄≥65岁的新收老年骨科患者设为观察组,回顾性调查2008年1-12月110例老年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跌倒预防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床头铃、物品放置于易拿到的位置;床位设置于靠近洗手间位置;床头设置醒目“慎防跌倒”警示牌;加强巡视,及时协助;反复向患者与家属进行跌倒预防健康教育;发放自行制定的图文并茂的预防跌倒健康教育小册子,内容包括:跌倒发生的原因、危害,老年人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家居物品的摆放要点,平衡能力的训练等。观察组使用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依据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2.1.1制定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评估内容包括: ①年龄≥65岁;②平衡能力受损(头晕/低血压/患者主诉有眩晕或步伐不稳);③不稳定的步态(用“起身-行走测验”测定,即观察老年患者在不用手帮助的情况下直接从标准的靠奇上站起,在室内步行10步的距离然后返回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不稳定的表现,整个过程完成时间应少于16S,观察患者在测试的每个步骤中是否有不稳定状况或存在困难);④6个月内跌倒史;⑤神志异常(思维混乱/ 痴呆/癫痫病史);⑥经常去厕所(<次/2h);⑦ 下肢截肢;⑧长期使用降压、得尿、降糖、扩张血管等药物。存在1项风险因素计1分,总分2分为有跌倒风险,总分≥3分者为跌倒高危风险。
1.2.1.2建立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流程:对骨科护士进行相关培训,使每位护士都能根据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准确评估患者。对新入院年龄≥65岁患者由日班责任护士进行评估,有跌倒风险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同对照组措施),跌倒高风险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特殊护理干预;如陪同患者去厕所,使用便盆、尿片;上床栏保护、加高床栏;给予适宜的助行工具;行走或转运时陪伴及提高警惕;服用特殊药物时给予指导;给予身体约束。责任护士每天对患者评估1次,根据评分调整护理干预方法。
1.2.2评价方法:①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②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度调查。出院时对观察组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18份,收回116份,有效回收率98.3%。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跌倒6例,观察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3,P<0.05)
2.2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度情况见表1。
03讨论
3.1预防跌倒的干预渗透于护士的常规工作:以专科护理表格――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为指导,建立骨科老年患者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流程,在工作流程指引下,护士主动采取跌倒风险评估――得分判断――护理干预――评估反馈的工作方式,通过评分进行判断,对跌倒危险性进行分类,根据评分予具体的指引,对跌倒风险评分高的患者进行重点关注,重点交接班,预见性防范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并得到患者家属的关注与支持,从而减少了跌倒发生。
3.2连续性的跌倒风险评估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对跌倒风险的连续性评估(每日1次),已经成为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内容。这种连续性的关注,使每个当班的责任护士都对辖区内患者的跌倒风险心中有数,并采取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及家属也知晓跌倒风险因素,对跌倒有更具体的认识,更好配合护理人员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3.3护理干预降低跌倒风险因素:加强护理健康教育,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对其安全下床动作要领,穿鞋、如厕、低头、转头等动作的指导仔细到位;增加老年患者本人对自身跌倒因素的认识与配合,需要离床时呼叫护士协助;告知患者使用某些特殊药物可能造成头晕、平衡失调等,在活动时要加倍注意;注意鞋的防滑、保持地面干洁、病区环境的规范整理;设置醒目的高危跌倒标志;对特殊的患者予以适当的身体约束,使用床栏、助听器。通过这些举措,降低了可能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率达93.1%-100%。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近年来,国内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与讨论与日俱增。根据《食品安全法》,我国目前正在通过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来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作为核心议题,受到国内外众多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就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如何该理论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一.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1. 食品安全风险的定义
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发生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1]。
2. 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和实施适当的管理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保证公众健康[2]。
3.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结构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可分为4个部分:风险评价、选择评估、执行评估、监控和回顾。
4.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则
4.1 遵循结构性方法
风险管理结构性方法的要素包括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风险管理决策执行以及监控和回顾。
4.2 决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
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判定应该首先考虑人类健康,而且风险水平的差异应避免随意性或不公正性。
4.3 决策和活动应当透明
风险管理应当识别所有风险管理过程要素的系统程序和文件,包括决策的制定。对于所有利益相关方面而言都应当遵循透明性原则。
4.4 风险评估政策的制定应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风险评估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对于有价值的指南或政策性意见的选择,特别是有可能被应用到专门的风险评估过程决策中的意见,应当与风险评估人员事先沟通,在风险评估之前做出决策。
4.5 应当确保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独立性
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职能应当相互分离,这是确保风险评估过程科学完整所必须的,并且这也有利于减少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利益冲突。虽然在职能上应相互分离,但风险管理者和风险评估者应当相互合作。风险分析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风险管理者和风险评估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在风险分析的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3]。
4.6 应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风险评估都应包含关于风险不确定性的定量分析,而且定量分析必须采用风险管理者容易理解的形式。这样,风险决策制定才能将所有不确定性范围的信息考虑在内。
4.7 应当保持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
保持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交流是风险管理整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风险信息交流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换的过程,其更为主要的功能是通过风险交流,使那些对于风险管理来说切实有效的信息和意见能够真正应用到管理决策中。
4.8 应当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
风险管理应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决策进行评估和审查。
二.如何运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1.加强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运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的前提。风险评估的结果是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重点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提高风险评估的水平:(1)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实体机构,培养从事风险评估专业人员队伍;(2)加强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加强危害识别技术、危害特征描述技术、暴露评估技术研究,加强评估所用模型和软件的开发,加强食品和食品中新的危害物质的系统毒理安全性评价,将风险评估建立在自主性的危害识别科学研究基础上;(3)加强风险评估基础数据的采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大用于人群暴露评估的膳食消费数据库建立,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别食品中各类污染物水平检测,从而获得食品污染物数据;(4)有序开展食品中化学物和微生物的危险性评估: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和国际关注热点,制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规划,提出有限风险评估计划,并对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开展有序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依据;(5)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使得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安全问题,防止食品安全问题放大。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建设
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完善的检测体系、有力的资金保障、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建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综合监管队伍:增加行政监管人员、执法人员、专职食品巡查队伍、基层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和食品安全专家组;(2)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增加各类国家级质检中心、省级食品检验机构、县级食品理化实验室等;(3)保障食品抽检经费:要将食品检验和购样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4)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以普查建档、监督抽查、市场准入、巡查企业、回访政府、查处违法行为六项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3.开展危害调查分析,查清食品安全风险源
全面查清食品安全风险源,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的重要手段。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推进:(1)开展食品安全危害因素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编制食品生产技术和监管工作规范,开展以大型企业为重点的飞行检查,排除食品安全隐患;(2)大胆应用国外成熟经验和信息:广泛收集国外食品安全标准等风险评估数据,为制定科学监督措施提供了依据;(3)推动技术机构加强风险评估能力建设:省级、市级的质检院应当努力推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工作;(4)落实食品抽检制度,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应当针对危害风险源监测抽查食品,发现有风险隐患的企业,根据情况严重性给予勒令整改、停产或查处,还要及时开展行业整顿,消除潜在的行业性食品风险隐患。
4.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广泛收集食品安全风险信息
发挥企业、群众的主动性和专家的专业性,拓宽信息交流渠道,是掌握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途径。应当积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1)每月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接待日活动:积极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和意见建议;(2)加强热点信息收集:通过专业的信息平台,建立起质监部门与消费者、企业及社会的快速信息通道,并安排专人负责食品安全舆情检测;(3)畅通专家信息交流渠道:建立由省内重点院校食品专业教授、食品行业和食品检验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专家组,定期开展信息交流咨询,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4)积极应用食品电子监管系统:通过对各类监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时采取风险管理措施。
5.实施动态重点整治,遏制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应当动态调整工作重点,实施食品专项整治,努力防范系统性风险:应当明确重点监管的食品、重点监管的区域、重点监管的对象,通过实施重点整治,消除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
参考文献
[1]苏志,等.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1-3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风险;目标;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较好,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行业主要以土地和建筑物为其日常经营对象,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多种经济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一定的带动性作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走势稳步提高,同时人口流动增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加了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因此人们对房屋的需求较为强烈,房地产行业处于买方市场。
但是,2011年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出台了限购、限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息率等政策,强化了对房地产企业的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其行业竞争性逐渐增大。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的高收入和高利润等特点被打破,出现了部分撤资现象,日常的资金营运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在进行市场运作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市场风险系数增大。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对内需要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转变房地产企业在财务危机前的被动局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
笔者认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是动态的,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的,因此风险管理目标可以将风险作为管理目标区分的重要划分线。
在风险对房地产企业产生影响之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实现成本支出合理并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开展。房地产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其会选择预期收益或者是预期收益现值最高的投资方案,而且会尽可能的控制成本,以期通过合理的成本支出获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同时,房地产企业十分重视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工程的投入成本,同时还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工程项目的进度。
在风险对房产企业产生影响之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和实现企业的项目预期目标。财务风险的产生会直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房地产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风险产生之后,房地产企业需要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害,保证资金营运健康,以便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房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需要控制风险对项目开展的影响,缩小并调整企业在实际运行和计划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得工程项目的收益达到预期目标。
三、房地产企业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应该财务的措施
无论是房地产企业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其构建财务管理体系都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估和财务风险防控。
(一)财务风险识别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房地产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工作,首先就要根据企业的性质选择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识别办法,保证财务风险识别工作的嗜沸裕以便为风险防控和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风险管理部门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供依据。其次,房地产企业在风险识别方面要重视财务风险调查表的使用,可以使用风险调查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工作进行辅助,以便对风险定性因素进行识别,帮助房地产企业迅速判定自身是否正面临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识别表简单可靠,对企业的初步自查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财务风险评估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财务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需要有风险评估指标,可以将风险评估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可以分为财务效益指标、资产运营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等,不同的指标下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评估内容和指标。风险评估的定性指标可以主要分为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导综合素质、员工综合素质、组织运行效率、经营发展战略、技术装备等。房地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根据典型性原则选择并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系统,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可以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入手进行选择,并将财务性风险评估指标和非财务性评估指标结合起来。房地产企业可以对财务性指标进行分层次管理,可以设定一级的财务性评估指标,在一级财务性评估指标下设置二级财务评估指标。比如,房地产企业可以将短期偿债能力设为一级财务性评估指标,在短期偿债能力下设置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二级评估财务性评估指标。非财务性指标可以分为组织运行效率、销售渠道、人才管理、岗位设置、制度管理、战略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
(三)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房地产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就要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开发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因此房地产企业要重视资金运营工作的重要性,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可持续性的资金流,为项目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其次,房地产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根据项目和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对资金的筹措、使用和分配进行科学的规划。在资金的使用上,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拨付资金,杜绝预算资金挪用和盲目借贷行为的出现。再者,要加强流动资金管理,重视大宗大额资金的财务稽核,定期进行对账工作,随时检查项目后期的资金保障情况。同时要完善风险防控监督管理机制,保证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效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入院;风险评估;精神科;护理管理
0引言
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往往难以预料。因此对精神科入院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掌握其精神状态、性格特征,社会支持等实施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本院精神科新入院110例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病人发病的相关因素,从而提出改善对策。观察应用入院风险评估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精神科住院患者不分性别、年龄、病种,随机抽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55人,对照组55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48~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1.3±4.2)岁,疾病类型包括: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躁狂症患者,12例抑郁症患者,6例神经症患者,其他2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50~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4±1.7)岁,疾病类型包括: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1例躁狂症患者,10例抑郁症患者,8例神经症患者,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5,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遵医嘱,予以生活、饮食、用药以及心理等常规护理评估。即安排专人负责患者的生活和饮食,叮嘱患者要定时、定量的用药,通过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语言予以患者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接受治疗;实验组利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科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首先对新入院病人进行压疮、跌倒/坠床,日常生活功能进行首次评估,通过这三类比较常见的评估表,评出低中高分值,分类进行干预。低度风险:存在或潜在风险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加强看护,做好心理护理,开展健康教育。中度风险:加强安全护理管理,给于保护性隔离,专人看护。高度风险:每天进行风险评估,给予24h看护,制定详细周密计划,安排重症观察室。再结合患者当前状况,家属的代诉以及医生提供的病史分别给予暴力。出走、藏药、自杀、自伤、噎食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建立评分等级。低度危险性患者要对其精神状态和行为实施全面观察,如发现新风险应提高危险等级,做好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中度危险性患者应加强心理疏导,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防范。高度危险性患者应该作为重点管理的对象,可以将其安置在观察室,实施全面监控并给于患者相应的心理辅导,制定针对性心里辅导方案,在监视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行为,及时予以制止。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暴力、自杀自伤、外走、藏药、噎食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应用入院风险评估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10.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组间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实验组在住院期间风险发生率为7.3%,对照组在住院期间风险发生率为21.8%,实验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安全管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管理效果。良好的医院管理是促进医院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保证医院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尤其是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其护理对象多为行为异常、精神混乱的患者,可能随时存在自杀、他杀等意外,因此,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精神病患者大脑活动异常,思维行为异常,自理能力下降,特别是在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往往出现危害自身和伤及他人的行为,护理风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突然性,护理安全存在极大挑战。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于精神科患者予以入院风险评估,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与该报道结果一致。在此次调查中,在精神科实施入院风险评估,对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55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风险事故,其风险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21.8%。因此可以得出,利用精神科护理评估表、评估风险程度,在危险未发生前采用积极措施有效防范,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和护理风险识别能力,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陆沈艳.护理安全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咨询讯,2010,02(30):49-50
[2]李静,樊海雷,等,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8):236-237
[3]徐志欣.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安全管理对策[J].精神医学教育,2013,(11):102-103
[4]张瑞.加强精神病患者入院风险评估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2):296-297.
论文关键词 基本原则 全程监管 信息公开
食品安全法基本原则是食品安全法基础理论中的核心,它是食品安全法的精神和灵魂,它体现着食品安全法的根本价值,反映着食品安全法的本质,并对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和贯彻执行起着普遍的指导作用。客观、准确、科学地概括、分析、提炼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法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则,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食品安全法》的本质,有利于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内容,更好的指导食品安全活动,满足国家在调节社会食品安全活动中所产生的对食品安全关系调整的需要。由于食品安全法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范畴、任务和目标与其他法律不同,所以食品安全法具有独特的基本原则。
一、分段监管原则
分段监管原则是指在坚持按照食品生产、加工、流动每一个环节由一个行政部门负责下,采取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各尽其责为主导方针的多机构分段监管原则i。
分段监管原则首先形成与美国,1906年6月30日,美国通过了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之后的32年为了适应食品安全发展的需要,美国先后颁布了五部法案,进行了两次大的修改,确立了详细的检验标准和检验程序,使涉及食品和药品安全的法律不断得到完善,这些法律涵盖了美国所有的食品领域,使各个食品环节在监管上做到了有法可依,至此分段监管原则在美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中被充分体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完善这种分段监管原则,美国在1998年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来协调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这样就形成了由一个委员会总协调,六个部门来进行分管,对各自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段监管从分落实了分段监管的特。
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将《食品卫生法》的监管体制变为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充分体现了分段监管原则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到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我国食品安全遵循分段监管原则,对应的实行分段监管体制。在这种分段监管的原则下我国形成了与之适应和配套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种监管体制是国家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采取的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2010年2月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分段监管体制,国务院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最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共有15个部门参加。至此我国正式形成了在中央层面由一个总体机构协调,具体监管由五个部门在各自领域分别管理的分管监管体制。因此,我国现行的监管体制就是在分段监管原则的指导下构建的,他直接体现了食品安全法分段监管原则的核心精神。
二、信息公开原则
信息公开原则,是指为了实现公众的知情权、食品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除依法不得公开的信息外,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任何信息应向公众公布的准则。iv《食品安全法》始终坚持信息公开原则,食品安全信息如果不公布或公布不规范、不统一,会造成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国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开制度,坚持信息公开原则。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受到广泛关注。食品安全信息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总体情况、标准、监测、监督检查(含抽检)、风险评估、风险警示、事故及其处理信息和其他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首先,明确了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布信息,应当做到准确、及时、客观。根据食品安全信息的内容,及其重要程度、影响范围的不同,公布信息的部门主要有:(1)卫生部负责公布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以及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即现行体制下的省卫生厅、直辖市卫生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统一公布其影响限于特定区域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这些信息的特点是影响力限于特定区域。(3)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县级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形式公布本部门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其次,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报告、通报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获知《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由上级主管部门立即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相互通报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
三、预防性原则
预防性原则,它是一项行动原则,是指将来很有可能发生损害健康、或者以现有的科学证据尚不足以充分证明可能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现有科学证据尚不足以充分证明因果关系的成立,为了预防损害的发生而在当前时段采取暂时性的措施。v食品安全预防原则意在将食品安全事后规制变为重点预防事故的发生,这是对食品安全监管理念的重要转变。预防原则和风险分析原则是相对应的,它针对的是风险,而不是损害。风险是将来发生损害的可能性,一旦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那就是实际损害。预防的目的并不是将风险降为零,因为从实际情况来讲,即便根据预防原则采取措施,也不可能将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根源在当前消除为零。
预防原则的概念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Vorsorge法则。2002年《欧盟食品基本法》该法第7条第2款对预防原则的具体措施提出如下要求:“根据第1款所采取的措施应恰如其分,对贸易的限制作用不超出实现共同体所选择的高水平健康保护所必须的、技术经济上可行的,以及考虑事情的其他合法因素。应在适当时期根据鉴定作出的风险对生命及健康危害的性质及所需科技信息种类,澄清科技不确定性并开展更全面的风险分析。”vi美国采取的开放政策和欧盟的限制管理截然相反,其认为对风险预防原则的过度适用将阻碍技术的进步、妨碍贸易自由,因此必须给予一定的限制。
我国规定的预防性原则的内涵和外延要比欧美更加宽泛,预防性原则在我国《食品安全法》中体现在下具体内容:第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第二,食品安全标准制度。制定并且实施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是真正实现食品安全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条件。食品安全标准为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应成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依据。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第三,食品安全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于不具备自检条件的生产企业强令实行委托检验。第四,食品安全标签制度。食品标签是粘贴在产品外包装上的标识。食品标签提供了食品的内在质量信息、营养信息、时效信息及食用指导信息等,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重要依据。食品标签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食品与标签应当一致。
四、风险分析原则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原则是指的是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根据风险程度来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控制或者降低风险并且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中保证风险相关各方保持良好的风险交流状态。viii这一原则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现也是制定食品安全管措施和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风险分析是对人体接触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已知或潜在的对健康不良影响的科学评估是一种系统地组织科学技术信息及其不确定性信息来回答关于健康风险的具体问题的评估方法。
1997年4月30日欧盟委员会铁于欧盟食品法的一般原则委员会绿皮书肋欧盟食品法确定了6个基本目标“确保法规主要以科学证据和风险评估为基础”是其中之一。2000年2月12日《欧盟关于食品安全自皮书》,该自皮书在第二章食品安全原则中认为风险分析必须成为食品安全政策的基础欧盟必须把它的食品政策建立在三项风险分析的运用之上:风险评估(科学建议和信息分析)、风险管理(管理与控制)和风险交流同时认为如果合适的话预防原则将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决议中。
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都明确地规定了风险预防原则。探索该原则实现的法律机制,其实质在于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贯彻执行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措施。《食品安全法》首次提出的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从经验监管向科学监管、从传统监管向现代监管逐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