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两会声音”,引中央及市属多家媒体关注!

石景山“两会声音”,引中央及市属多家媒体关注!

(来源:北京石景山) “两会”期间 石景山区召开“两会”新闻发布会 介绍石景山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实成果 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中新社、人民网、央广网、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20余家中央及市属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聚焦石景山区“城市更新、法治建设、教育保障、推动消费、文旅产业发展、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等工作,并对石景山今后发展给予高度关注。 除此之外,百万级抖音达人“环球小姐姐 ”、区属学校孩子们“化身”小记者,也来到会议现场关注石景山“两会”。 会上这些亮点工作备受关注 ★石景山四个“破千亿”,交出产业转型“成绩单”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址今年9月开学;推进北京市一七一中学、黄城根小学与衙门口配套中学、金顶街小学合作办学 ★新首钢科幻产业集聚区落地科幻企业和机构184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探索“老工业遗址+冬奥遗产+文体产业”模式,打造更多开放空间、文化消费场所和特色旅游线路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15处景观节点、29座精品院落陆续亮相 ★推进30条市政道路的建设,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全区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三点六四,位列城六区第一 ★实施109个老旧小区改造,老楼加装电梯开工100部、完工40部 发布会上 区领导李先侠、王其志、申键 王智勇、尹圆、李文化 一一回答记者提问! 问:石景山区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地区发展和百姓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下一步计划?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先侠 答:近年来,石景山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两大战略”,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工作的战略重点,把产业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协同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2021年在全市率先发布区级“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以新首钢为龙头,统筹推进老旧厂房、老旧小区、老旧平房和低效楼宇等更新改造。几年来,我们在多个领域形成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经验,显著改变了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有力支撑、推动了区域产业转型,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立足“引领带动”,发挥新首钢龙头作用,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石景山和首钢是命运共同体,“石景山就是新首钢,新首钢就是石景山”。近年来,我们聚焦“四个复兴”,全面推进新首钢园区规划建设,北区景观公园、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三大片区基本建成,国际人才社区、怡和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东南区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厂区、园区加速向社区、街区转变。我们大力发展“科技+”“体育+”,持续办好中国科幻大会,筹建国际开放合作区,累计入驻企业突破300家、其中科技类企业占比70%以上,“工业锈带”加速转变为“活力秀场”。我们不断完善园区功能,成功举办、承办服贸会、滑雪大跳台世界杯、首届永定河马拉松、冬博会、2024年新年跨年活动、北京文化论坛等200余场重大活动和赛事,园区热度和活力持续攀升,首钢园入选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城市更新“首钢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石景山5次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 二是立足“腾笼换鸟”,加快推进老旧厂房、低效楼宇更新改造,产业转型动能加速转换。 石景山区是首都工业文明的发祥地,除了首钢还有北重、北锅等“京西八大厂”,这些老旧厂房已融入城市血脉和居民生活,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工业遗产是城市复兴的关键。近几年,我们充分借鉴首钢更新经验,让更多老旧厂房焕发新活力。比如,2023年巴威公司实现停产,巴威-北锅老厂区正在打造智能科技园,积极导入航空航天、金融科技、虚拟现实等科技型龙头企业;由北重电机厂改造成的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与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融合发展”,代表人工智能的智能算力中心落地建设,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一期获批市级低效楼宇和老旧厂房改造典型示范项目。制定楼宇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宏昌商务园等11处低效产业载体提升,有效促进腾退空间和低效楼宇“腾笼换鸟”。 三是立足“民生需求”,一体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真正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是实施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们着重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已经全部纳入了改造计划,惠及群众近3万余户8万余人。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18个、新完工27个,累计实施44个小区、276万平方米,加装电梯完工40部,上下水改造率达到87%,远超全市70%的平均水平,9个小区上下水管线改造比率达到100%。持续推进衙门口、北辛安等重点棚改项目,2023年保障性住房竣工2666套,全区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达到83.64%,位列城六区第一,百姓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石景山区“2022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获国务院表彰。推进实施新首钢大桥桥下等一批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建设符合市民需求的生活便利、环境宜人、景观优美、文化体验丰富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四是立足“保护传承”,延续文化脉络,城市魅力充分彰显。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和展示窗口,自启动更新改造至今,街区面貌不断刷新、业态不断丰富,名片成色更足,15处景观节点、29座精品院落陆续亮相,百余商铺临街而立,获评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市级示范商业步行街等一系列奖项和荣誉称号;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开馆运营,荣获2023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让沉睡600年的壁画艺术活了起来。我们深化工业遗存、冬奥遗产再利用,首钢工业遗产改造成的RE睿·国际创忆馆入选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光场成像平台一期落地由首钢物料仓库改造成的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石景山功碑阁完成保护性修缮并开放试运行,首钢工业遗产活化利用项目获首批国家级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新的一年,我们将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中心城区功能定位,贯彻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紧抓中央推进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政策机遇,继续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全力打造“复兴之城、活力之城、美丽之城、品质之城”,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问:石景山区在推动养老服务、扩大长护险试点工作中有什么举措?未来还有什么样的考虑? 北京电视台 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其志 答: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石景山区始终坚持首善标准,直面养老难题,依托政策优势和改革权限并结合区情实际,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人民为中心思想和指导方针,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指引,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各项养老服务工作,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切实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有效满足全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不断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重要举措及工作成效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区共建成养老服务机构62家,养老床位共计4541张,每千名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超过8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累计达到700张,为失能老年人家庭解决居家照护难题。累计建成养老助餐点位61家,解决老年人就近用餐需求。 二是加强养老服务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以星级评定为抓手,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及培训,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稳定运营。加强人才队伍管理,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化建设。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不断精准为老服务。开展“揭榜挂帅”,6家养老服务商参与石景山区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1.17万“三失一独一高”老年人家庭安装“一键呼叫”信息机,累计提供服务266万余次,提供紧急救援服务超过1200人次。建立9个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整合养老资源,对接养老服务,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加强养老基本保障,不断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切实抓好各项惠老政策落实,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签约,签约率95%以上,基本做到应签尽签。累计为4000余户基本养老服务对象配备安全智能监测设备,提供各类上门救助及咨询服务近500次。 五是加强养老试点工作推进,不断促进养老事业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试点,促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积极推进长护险试点,不断探索惠民政策落实落地。累计为4503名重度失能人员(实时享受待遇2509人)提供长护险待遇保障,切实减轻了重度失能群众的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 下一步工作计划 石景山区将继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创新,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围绕“1+N”政策体系,研究石景山区工作方案,完善石景山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养老服务工作统筹协调;二是加强体系建设,推动各项为老服务做实做细;三是加强行业监管,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平稳有序;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五是加强兜底保障,推动各项养老服务补贴政策落地;六是探索异地养老,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七是发挥试点优势,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全面推广。八是加强对长护险各协议机构日常经办工作、护理服务工作的监管,保障重度失能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待遇保障。 问:教育问题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引入,势必会有很多优秀人才进入石景山,为了更好培养下一代,教育方面如何做好相应保障工作? 新京报 副区长申键 答:教育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也是石景山区打造“活力之城”,吸引优秀人才和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石景山区聚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锚定“办一流教育、建一流学校、带一流队伍、育一流人才”的发展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绘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地图,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深化合作办学,加快培育和建设优质学校 近年来,石景山区先后引入景山学校、北大附中、北大附小、十一学校、人大附中等北京市基础教育名校,通过优质学校的管理输入、师资输入和课程输入,有效发挥学校在创新办学、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我区教育发展实践充分融合,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发展建设了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办学成效和人民满意度持续提升。 2024年,我区将进一步落实《石景山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5年)》,按照“做强西部、夯实北部、提升中部、优化东南部”发展策略,统筹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做实存量提升,促进增量高端,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积极推进北京市一七一中学、黄城根小学与衙门口配套中学、金顶街小学合作办学,进一步提升东南部学区和西部学区教育质量。扩大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办学规模,位于西黄村地区的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址)9月正式启用,新增中小学学位2790个。首钢东南区配套学校和衙门口配套小学近日已获批建设,将通过引进名校合作办学、优质学校承办等方式,努力实现新建校高起点、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加快教育布局优化升级,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持续助力学校内涵质量提升,实现“学有所教、学有优教”。 二、聚力第一资源,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我区将教育人才发展纳入区级人才发展规划,加大优秀人才引育力度,聘请知名专家组建石景山“校长专业发展智库”,2人进入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7人入选石景山区“景贤计划” 领军人才;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建设“十百千”工程,依托特级教师工作室、新教师“双导师”制、暑期全员教师实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全面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实现名师资源八大教育集团全覆盖、区级骨干教师所有学校全覆盖。 2024年,我们将深入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加快推进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开展聘请教育专家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项目,做优做强“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书记工作室”等项目,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建立“青年教育人才库”,持续厚植教师成长沃土,夯实教育中坚力量。 三、着眼全面发展,推动五育并举育人创新 近年来,我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育人持续深化。北京市一体化德育实践研究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课题《幼小初高一体化德育实践研究》荣获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研究优秀成果奖。成立石景山区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着力构建“全程伴随式”家长培训体系。写好“后冬奥”时代冰雪文章,深入推广普及青少年冰雪运动。建设石景山区中小学生爱乐交响乐团,推动学校艺术特色高水平发展。教育质量稳中有进,教育工作满意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24年,我们将深化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实践研究,依托“大思政”综合改革试验区创建工作,开发精品大思政课。推进“互联网+”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和空中课堂建设,不断探索突破空间和系统边界的教学新范式。继续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加强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持续围绕“学生动起来、体质好起来”设计体育赛事活动。加强美育教育,创新科普和科技实践活动的手段和方式,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厚植沃土,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问:近年来,首钢六工汇、京西大悦城相继在石景山落地,进一步激发区域消费活力,这次全国经济工作会提出要激发潜能消费,石景山都有哪些好的举措和规划来扩大内需推动消费? 北京日报 副区长王智勇 答:作为国家级产业发展转型示范区,随着城市更新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石景山区迎来消费扩容升级的新阶段,培育新兴业态,拓展优质空间,提升消费环境,点燃城市“烟火气”,焕发经济“新活力”,京西消费地标魅力日渐彰显。 一是初步形成“一核三圈多点”消费空间布局。实施“一圈一策”方案,突出首钢园消费极核作用,持续打造全球首发消费圈和国际品牌新高地,首钢园成为北京29个城市消费中心之一。“十四五以来”,新开业运营六工汇、京西大悦城等一批商业项目,新增商业面积37.4万平米,通过存量商业综合体调改升级,落地首店项目118个。二是打造“京西消费节”品牌消费引流IP。已连续举办13届,品牌效应不断增强。2023年京西消费节以“京西新纪元 畅享新消费”为主题,贯穿全年,覆盖餐饮、商超、冰雪、文旅、金融5大板块,策划文商旅体各类活动200余场;发放餐饮、汽车消费券2100万元,充分让利于民。三是构建文商旅等多元消费融合新场景。用好“冬奥”名片、六张“文化名片”,促进商文旅体多元消费融合,首发“点石成金”主题信用卡,以消费等场景为特色,打造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打出“消费+金融”组合拳。四是试点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刘娘府地区共享+”等多元业态的综合社区商业项目,鲁谷路东街区和刘娘府社区商业街获批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 目前,石景山正处于消费规模培育、结构优化和品牌提升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入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紧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主线,激发消费潜能,释放消费活力,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一是持续优化“一核三圈多点”国际消费空间格局。突出新首钢极核地位,用好“冬奥会”品牌效应和“服贸会”高能级开放平台,支持首钢园举办首发首秀、展会论坛、冰雪赛事等活动,推动打造以“体育+”“科技+”“文化+”为特色的融合消费地标。以万达为核心,联动周边鲁谷路美食文化街、郎园PARK-启迪冰雪体育中心,围绕阜石路活力商业走廊,联动周边,以点带面、连廊成片,以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为目标,持续提升鲁谷路综合体验商圈、苹果园交通枢纽商圈品质。加快西部浅山文商旅融合商圈建设,推动五里坨便民商业中心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丰富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推动首钢东南区、国际雕塑公园地下文化娱乐中心、五里坨053、055地块等商业项目招商进度,进一步扩大“一核三圈多点”商业规模,提升综合品质。 二是充分释放商文旅体等多元消费活力。迎合消费需求和发展趋势,研究优化促进商文旅体等多元消费融合发展的工作举措,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推动打造街区消费、露台消费、滨水消费、浅山消费、赛事消费、演出消费、夜间消费、虚拟消费等融合消费场景,推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丰富消费产品,塑造消费品牌。 三是全面焕新“京西消费节”品牌活动。作为连续13年举办的主题促消费活动,今年的京西消费节将主打“惊喜”主题,焕新玩法儿,发布消费地图、打卡攻略,通过线上、线下、商文旅体融合的方式带领大家挖宝、探店,发现宝藏路线,参与互动活动。贯穿全年,将推出新春庙会、“玉兰赏花季”“中国园林茶文化节”“国潮体验季”“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北京精酿啤酒节”“88体育消费节”“冰雪新年盛会”等主题活动超50余场,繁荣消费市场,提升城市“烟火气”。 问:在之前打卡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现在石景山现在蕴藏了一批网红打卡地,“氧气石景山”“漫游石景山”品牌也越发响亮,我们是如何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未来还有什么计划? 抖音达人“环球小姐姐” 副区长尹圆 答:近年来,石景山区紧紧围绕首都文化中心功能定位,高标准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创新,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旅成为地区新的“城市名片”,不断赋能市民美好休闲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优化发展环境培育新动能。高质量实施区“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发布文旅消费提质扩容计划、实体书店发展、非遗传承保护等系列政策,2021年至2023年累积投入7.749亿元用于文旅产业发展。完成14项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年度文化惠民活动突破1.1万场次。联合北交所完成重点文旅投融资项目库建设,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北京冬奥公园、重美术馆、Re睿·国际创忆馆、天泰山自然营地、瞭仓类博物馆等文旅新业态新空间不断涌现,八大处公园、石景山游乐园等传统景区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一轴一带两核三组团”的文旅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二是聚焦资源联动发展,升级文旅品牌塑造新形象。整合文商旅体科技等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推出“氧气石景山”“诗意石景山”“漫游石景山”等融合创新品牌,实现“文旅+”联动发展。打造长安街西延线、炫酷潮玩首钢园、法海寺国宝壁画、京西古道模式口等流量新IP。首钢园入选北京微度假目的地,郎园PARK、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SoReal科幻元宇宙乐园入选全国“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区内15家单位获评北京网红打卡地。在全市首创发布主题原创MV、文旅印章及杯套联名等。市级以上媒体文旅营销曝光、传播量成倍数增长。品质休闲、时尚活力、创新创意、舒适宜人旅游目的地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三是聚焦市民多元需求,丰富产品供给引领新消费。与优质社会资源打造叫座叫响的活动,联合创新开展中秋音乐诗会、城市漫骑、服贸会我来了文旅嘉年华、哈恰图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国环境舞蹈展、跨年热闹大会等融合促消费活动。联合旅行社及在线旅游平台落地骑行、人文漫步、主题客房等城市微度假精品线路产品,开设线上品牌馆和“石景山文旅好物直播间”,开发博物馆、非遗和旅游文创,促进流量到消费转化。与中青旅、中国旅游集团、美团、抖音等达成战略合作,构建产业生态。 2024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我区发展定位、人文底蕴和资源禀赋,扎实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文化赋能,挖掘资源潜力。深挖自然山水、古道村落、工业遗址、红色印记、文化创意等特色资源价值并转化应用,做好文化标识打造。建设非遗资源“大数据”。开展“博物馆之城”示范区建设,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持续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二是坚持项目带动,激发产业活力。千年古道、百年老街的模式口,“美山”等特色院落即将上新,公共空间品质优化提升,来一场CITYWALK,慢品传统京西特色与时尚潮流生活;天泰山旅游开发研究扎实推进,带您走进古香道,露营、戏雪、徒步,开启一场奇遇之旅;石景山区艺术中心、雕塑园小剧场集群等演艺新空间正在精心谋划中,相信将成为拉动消费升级的“新引擎”;石景山古建群高标准修缮提升,在石景山上看石景山将成为独家限定体验;全球首个全沉浸式科幻综合体Soreal科幻乐园,将“未来”置入首钢园工业遗存,科幻美学、电竞体验、特色餐饮带我们穿越时空,未来已来。此外,北京最神秘的寺庙之一承恩寺也将精彩亮相,2024大家一定要走进石景山,打卡魅力新地标。三是坚持业态融合,释放消费动力。联合头部企业开发十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空间、新场景和新玩法,结合北重、郎园Park等园区提升丰富复合休闲新业态,无论是I人E人都能在石景山找到文旅生活新方式。推动石景山区文旅智慧化平台建设,推进剧本娱乐标准化发展,让科技赋能文旅、文旅驱动科技创新。我们将制定文商旅体融合促进文旅消费奖励办法,加大“引客入石”、首店、首进、文创开发、促消费活动等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四是坚持品牌引领,展现魅力新姿。进一步提升景区(点)、酒店、旅行社、文娱场所服务品质,丰富消费业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一批文旅“金字招牌”。继续大力实施品牌发展计划,推出十大品牌活动,打造“石景山礼物”文创产品。构建立体传播体系,关注市场动向、热点趋势和市民需求,讲好石景山故事,焕新城区形象。 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石景山文旅产业的关注与支持。今年春节期间,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石景山游乐园、首钢园、模式口街区等多个点位将举办庙会、元宵灯会、游园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这里向大家发出热忱邀请,新春欢聚石景山,其乐融融度佳节。 问: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方案已印发,市里明确支持石景山发展科幻元宇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石景山区打算如何抓住新一轮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机遇,以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副区长李文化 2023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我区在全市率先印发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本届人代会进一步明确园区作为全区产业转型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要紧抓新一轮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机遇,主动谋划、乘势而上,以高品质产业功能区建设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开创发展新局面。强化工作统筹,将园区改革提升纳入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定期调度,编制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指标“三张清单”,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市区协同联动,出台科幻元宇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或行动计划,推动国家、北京市重点创新机构或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园区创新发展评价、空间优化调整等举措,印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二是聚焦重点产业,打造发展新动能。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在全市“一超多强”布局中凸显石景山特色。坚持算力为基,建成投用610P智算中心,夯实产业发展底座。推动数据先行,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共建“数据(数字)资产流通创新中心”,激活数据价值。强化平台支撑,加快建设“百度千帆大模型(北京)创新基地”,与工信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评测”重点实验室合作构建前瞻性、引领性测评验证平台。注重龙头引领,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在内容制作等方面引育一批垂直领域大模型,已集聚市级人工智能重点企业30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三。构建生态体系,出台专项政策,成立专项基金,举办人工智能发展论坛等品牌活动。 三是优化空间布局,厚植发展新优势。科幻产业集聚区特色凸显,高水平筹办中国科幻大会,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实施“首钢园元宇宙统一入口”等重大项目,发挥中关村通力市级引领型标杆孵化器作用,用好“光场成像计算”等市级重大平台,集聚科幻企业184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全力打造京西科幻之城。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暨中国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金融+科技”双轮驱动,650地块实现开工;电科系优质资源持续导入,网空院等机构落地发展。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加快建设,组建轻资产运营公司,核心区一期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展示中心建成投用;二期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提质增效,与北重东厂“双园融合”发展,发挥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产业链接能力和虚拟动点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 四是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发展新环境。加快政策兑现速度,优化兑现方式,6月底前应兑尽兑,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加大招优引强力度,制定招商引资行动计划,梳理招引企业长短名单,发挥区国际商会作用,综合运用以商招商、“走出去”招商等方式,全年招引高精尖企业不低于2000家。做优做实“服务包”,积极扩容服务范围,全面提升服务质效,研究制定协同考评办法,探索建立“大平台”考核机制,为更多优质企业提供贴心暖心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问:首钢园过去一年有了很大变化,作为石景山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首钢园还将有哪些变化,会启动哪些建设项目? 中新社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先侠 继续围绕城园融合、产业融合、山水文化融合、治理力量融合,四个融合,扎实工作,加快实现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四个复兴。具体来讲就是:深化与首钢集团高层对接机制,加快首钢北区和东南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服贸会场馆4.0改造。整治提升石景山登山步道和绿化景观,持续开展石景山古建群整体修缮,高水平办好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加快文化复兴。聚焦元宇宙、科幻、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加大重点企业引育力度,推动“科技+”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复兴。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水系连通和水环境改善,加快生态复兴。推进怡和、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国际学校前期工作,吸引知名国际组织落户,举办服贸会、科幻大会等高端论坛、展会和品牌体育赛事等活动,建立首钢园大型活动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活力复兴。 问:据我所知,正在建设的苹果园交通枢纽将是北京市未来日发送量最大的城市客运枢纽,请介绍一下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未来围绕苹果园交通枢纽,石景山区还有哪些发展规划? 北京青年报 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其志 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为《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心城区规划的33座交通枢纽之一,集三条轨道交通(M1,M6,S1)、快速公交、常规公交、P+R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是以换乘功能为主并与商业开发相结合的典型TOD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是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客运枢纽综合体、TOD一体化开发的标杆项目。 目前,南区、北区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机电设备安装、装饰工程、配套道路等施工,力争今年年底实现基本完工,启动联调联试和综合验收程序,建成后将极大缓解京西地区交通压力。 问:虽然现在各中学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高中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参与实践的机会仍比较有限,学生缺乏实践基础和操作技能,难以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也导致了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出现了适应困难的问题。请问区委区政府对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何规划? 中学生记者 副区长申键 答:区委区政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工作,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是立足区情、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挖掘首钢、永定河、革命公墓、模式口等区内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建好用好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推进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场地上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支持。 二是做好区属博物馆、科技馆及其他公益性场所面向未成年人免费优惠开放工作,加强区级财政支持,足额下达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经费、社会大课堂区级配套经费(生均150元)等教育配套经费,从政策上、经费上保障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三是学校组织好中小学生实践活动。严格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通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并制定了区级实施方案,对中小学学科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和学分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好各类实践活动。每年举办“七个一”、观影观赛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科实践,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与路径,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确保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时、师资、组织落实到位。 问:在7.13洪水后,北京冬奥公园河道旁边的塑胶跑道大部分被冲毁或掩埋。在未来修复重建过程中,是将继续铺设塑胶跑道,还是根据此次洪水的情况,对河边的建设进行相应调整? 中学生记者 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其志 北京冬奥公园在莲石湖区域的马拉松跑道局部被洪水冲毁或被洪水过后的淤泥掩埋,今年的水毁修复项目会进行修复。为了方便运行管理,并且考虑马拉松长跑者的体验,建设的时候经过筛选选用了柏油的材质,这次修复还是按照柏油材质来恢复,它更结实耐泡。 关于跑道的位置,由于河道内水面不会有大的调整,所以大部分道路都是原来的位置。当然,随着堤防加固项目的实施,局部道路的路由会微调。 两会时间 新华社 在10日举行的北京石景山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石景山区区长李新介绍,初步预计,2023年石景山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0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达到2%,全区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记者发现,这份区域经济发展成绩单中有四个“破千亿”,展现了石景山产业转型增进效力、重点功能区提质增效的发展态势。第一个“破千亿”是现代金融产业实现收入1300亿元。2023年,石景山区启动建设全市首个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发行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科幻硬钱包”,落地北交所服务基地。第二个“破千亿”是数字创意产业实现收入260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迈入千亿级产业集群。2023年,石景山区举办了北京电竞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建成咪咕数智竞技体验中心。第三个“破千亿”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收入超过1000亿元。目前,石景山已建成全市首家光场成像重大技术平台和超高清未来影像实验室,落地深空探测实验室、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评测实验室、5G元宇宙应用场景实验室,打造互联网3.0应用场景,首钢园13个路段获批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第四个“破千亿”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预计超过1400亿元。2023年,石景山区加快推动数据(数字)资产进场交易,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共建“数据(数字)资产流通创新中心”;建成投用610P智算中心,夯实产业发展底座;在内容制作等方面引育一批垂直领域大模型,已集聚30家市级人工智能重点企业。 石景山区多个重点产业“百花齐放”,也极大激发了区内市场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石景山区新引入高精尖企业1800余家、同比增长90%左右,新增市场主体1.1万余家、同比增长25%左右。 李新表示,2024年石景山区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锚定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四大领域,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两会时间 中国新闻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推动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举办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永定河马拉松等200余场重大活动和赛事。今年将探索“老工业遗址+冬奥遗产+文体产业”模式,盘活冬奥场馆设施,充分利用工业遗产资源打造更多开放空间、文化消费场所和特色旅游线路。 ▲2024年1月4日,市民在北京首钢园首钢秀冰场滑冰,体验冰上活动乐趣。记者 易海菲 摄 推进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 去年,石景山区打造新首钢科幻产业集聚区,成功举办2023中国科幻大会,落地科幻企业和机构184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揭牌,智能算力中心落地,发布全球首个万字创作大模型“中文逍遥”。 今年,石景山区将高标准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制定促进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办好2024中国科幻大会,构建科幻全产业链,聚集企业突破200家。建成投用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一期,加快二期项目建设,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提升园区专业化、国际化运营服务水平。 同时,推进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建成智能算力中心,实现集聚区一期开园,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研发、创新应用和产业集群,集聚区力争实现收入850亿元。 打造模式口博物馆集聚区 去年,石景山区成功举办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和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实施14项文保工程,修缮石景山古建群。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8个重点院落完成修缮,街区面貌不断提升、业态不断丰富,入选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北京市商业步行街高质量发展项目。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开馆运营,荣获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壁画艺术数字展获评全国文旅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完成八大处公园园内景观和业态提升,成功举办西山八大处文化节等品牌活动。 今年,石景山区将统筹做好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院落改造、空间整治、业态导入,加快重点院落搬迁腾退和更新改造,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筹建北京壁画研究院,打造模式口博物馆集聚区。 同时,有序推进八大处公园香界寺藏经楼院等修缮工程,实施公园索滑道改造和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推进经营类点位腾退,建设智慧人文景区。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大力挖掘文物资源价值,讲好石景山故事。 探索“老工业遗址+冬奥遗产+文体产业”模式 ▲资料图:2023年8月13日晚,北京首钢园夜景如画。记者 田雨昊 摄 今年,石景山区将深化工业遗存和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探索“老工业遗址+冬奥遗产+文体产业”模式,盘活冬奥场馆设施,充分利用工业遗产资源打造更多开放空间、文化消费场所和特色旅游线路。发挥全球冰雪产业联盟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国际体育赛事、企业、行业商协会对接,推动冰雪体育产业集聚,打造以冰雪为特色的城市时尚新兴体育基地。 同时,加快冬奥公园修复,提升运维管理水平,打造户外、骑行、慢跑精品目的地。开展“快乐冰雪季”“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建设成果。(完) 两会时间 北京日报 2024年,石景山区首钢园启动新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其中服贸会场馆群将迎4.0版本改造,把首钢四高炉打造为集展览、会议于一体的京西城市会客厅。项目完工后,将于2024年服贸会开放亮相,展区面积将拓展至约11万平方米,打造成为服贸会永久会址。这是记者1月10日从石景山区两会上了解到的。 ▲改造前后对比(效果图) 首钢服贸会场馆迎4.0版改造 功碑阁新年开放亮相、首钢冰壶馆变身元宇宙内容创作基地、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开放营业等,近年来,京西地区变化令人眼前一亮。把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作为战略重点,石景山区正以新首钢为龙头,统筹考虑老旧厂房、老旧小区、老旧平房和低效楼宇更新改造,有力推动全区转型发展。 ▲功碑阁 目前,新首钢北区石景山景观公园、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三大片区基本建成,怡和、国际人才社区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厂区、园区加速向社区、街区转变。新首钢园内,入驻企业已突破300家,服贸会、滑雪大跳台世界杯、首届永定河马拉松等230余场重大活动和赛事相继举办,园区热度和活力持续攀升。 2024年,石景山区将继续开展好与首钢集团高层对接,深入落实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首钢国际人才社区、怡和、服贸会4.0场馆等重大项目。其中,服贸会4.0版场馆改造将对首钢园现有服贸会展区进行新建改造和提升,迁建3号馆,改造新建四高炉及主控楼,将展区面积从9.4万平方米拓展至约11万平方米,增加了1.6万平方米,打造为服贸会永久会址,确保2024年服贸会建成投用。 记者了解到,即将启动改造的四高炉位于首钢园区北区工业遗址公园内,已于2008年停产。项目将充分利用高炉本体、重力除尘、粗煤气系统、热风炉系统、主控楼等工业建构筑物进行改造设计。改造后的高炉本体共三层,首层为展厅,二层为展厅及会议,三层为多功能空间。完工后,全新的四高炉主要功能为展览、会议等,成为服贸会永久会址的重要展馆,打造服务城市会展功能的工业遗存可持续利用新亮点。 推进工业博物馆前期研究 石景山区是首都工业文明的发祥地,除了首钢还有北重、北锅等“京西八大厂”,这些老旧厂房已融入城市血脉和居民生活,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工业遗产是城市复兴的关键。2023年,巴威公司实现停产,巴威-北锅正在打造智能科技园,积极导入航空航天、金融科技、虚拟现实等科技型龙头企业;由北重电机厂改造成的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与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融合发展,民营现代美术馆“重美术馆”开馆,智能算力中心落地建设。 充分借鉴首钢搬迁调整经验,石景山区努力让更多老旧厂房焕发新活力。2024年,石景山区将探索老旧厂区拆除新建、厂房翻新、补充城市配套等城市更新路径,继续实施“京西八大厂”和低效楼宇更新改造,推动巴威-北锅、特钢地区等转型发展,推进工业博物馆前期研究,促进“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优化商务楼宇业态布局,出台楼宇经济行动计划,推进产业载体地图二期建设,推动载体空间高效利用。 实施68个城市更新项目 持续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让城市发展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2023年,石景山全区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18个、新完工27个,累计实施44个小区、276万平方米,探索形成了“首开经验”“鲁谷模式”;保障性住房竣工2666套,老百姓居住条件得到大力改善。 2024年,石景山区将深入实施68个城市更新项目,计划推进100个、49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实施黄庄村、衙门口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麻峪村环境整治提升;老楼加装电梯开工100部、完工40部。 两会时间 新京报 1月10日,石景山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石景山区区长李新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从石景山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初步预计,过去一年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0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344元、同比增长5%左右,全区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新的一年,城市更新、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等依旧是石景山区要重点着力的工作。今年,石景山区将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力;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活力之城”;在教育方面,将陆续有新学校“开学”增加学位。 城市更新 推进衙门口东路等30条市政道路建设 2023年,石景山区围绕城园融合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城市更新“首钢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石景山区区长李新介绍,2024年,石景山区将加快首钢北区和东南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元宇宙、科幻、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点企业引育,构建大型活动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2023年,石景山区完成了“京西八大厂”搬迁调整,并推进巴威北锅地块智能科技园区前期工作,完成11处低效产业载体年度提升。滚动实施109个老旧小区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计划。2024年,石景山区将继续探索老旧厂房城市更新路径,促进“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并滚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通过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石景山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24年,我们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197个重点项目,推进衙门口东路等30条市政道路建设,实现五里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扩建工程、鲁谷北重供热厂供热调峰工程完工,苹果园、北辛安变电站建成投用,万商集团应急保障用房、安全小屋等一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李新说。 产业转型 科幻产业集聚区落地企业有望突破200家 2023年,石景山区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关村石景山园实现收入4400亿元,同比增长4.9%;新首钢科幻产业集聚区落地科幻企业和机构184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2023年,石景山区高精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石景山区制定了“金融八条”支持举措,启动建设全市首个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发行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科幻硬钱包”,落地北交所服务基地,现代金融产业实现收入1300亿元。完成23项科技专项成果转化应用,国高新企业保有量超过9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60亿元,科技服务业实现收入270亿元。 记者了解到,2023年9月,石景山区在全市率先印发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市级明确支持石景山发展科幻元宇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2024年,石景山区将围绕产业融合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将落实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方案,制定园区创新发展综合评价、空间优化调整等配套工作方案,中关村石景山园实现收入力争突破4600亿元。 此外,继续高标准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制订促进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办好2024中国科幻大会,构建科幻全产业链,聚集企业有望突破200家。 民生保障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址)将建成投用 教育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根据2024年石景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石景山区将建成投用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址),加快建设衙门口配套小学、首钢东南区配套学校、北京市第九中学分校新建综合楼工程,新增2所配套幼儿园、540个学位。“学位很充足,请家长和学生们在学位这方面保持坚定的信心。”石景山区副区长申键介绍。 近年来,石景山区先后引入景山学校、北大附中、北大附小、十一学校、人大附中等北京市基础教育名校。“合作办学是我们的传统优势,未来将继续保持。”申键说。 2024年石景山区重点任务摘录 197个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197个重点项目,推进衙门口东路等30条市政道路建设,实现五里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扩建工程、鲁谷北重供热厂供热调峰工程完工。 540个 新增2所配套幼儿园、540个学位。 两会时间 央广网 近年来,石景山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两大战略”,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工作的战略重点,把产业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协同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 2021年在全市率先发布区级“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以新首钢为龙头,统筹推进老旧厂房、老旧小区、老旧平房和低效楼宇等更新改造,在多个领域形成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经验,显著改变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有力支撑、推动区域产业转型。 发挥新首钢龙头作用 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石景山和首钢是命运共同体,‘石景山就是新首钢,新首钢就是石景山’。”石景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先侠表示,近年来,石景山聚焦“四个复兴”,全面推进新首钢园区规划建设,北区景观公园、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三大片区基本建成,国际人才社区、怡和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东南区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厂区、园区加速向社区、街区转变。 石景山区大力发展“科技+”“体育+”,持续办好中国科幻大会,筹建国际开放合作区,累计入驻企业突破300家,其中科技类企业占比70%以上,“工业锈带”加速转变为“活力秀场”。同时,不断完善园区功能,成功举办或承办服贸会、滑雪大跳台世界杯、首届永定河马拉松、冬博会、2024年新年跨年活动、北京文化论坛等200余场重大活动和赛事,园区热度和活力持续攀升,首钢园入选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城市更新“首钢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石景山区5次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 加快推进老旧厂房低效楼宇更新改造 产业转型动能加速转换 “石景山区是首都工业文明的发祥地,除了首钢还有北重、北锅等‘京西八大厂’,这些老旧厂房已融入城市血脉和居民生活,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工业遗产是城市复兴的关键。”李先侠介绍,近几年,石景山充分借鉴首钢更新经验,让更多老旧厂房焕发新活力。2023年巴威公司实现停产,巴威-北锅老厂区正在打造智能科技园,积极导入航空航天、金融科技、虚拟现实等科技型龙头企业;由北重电机厂改造成的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与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融合发展”,代表人工智能的智能算力中心落地建设,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一期获批市级低效楼宇和老旧厂房改造典型示范项目。制定楼宇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宏昌商务园等11处低效产业载体提升,有效促进腾退空间和低效楼宇“腾笼换鸟”。 一体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 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真正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是实施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石景山着重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已经全部纳入改造计划,惠及群众近3万余户8万余人。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18个、新完工27个,累计实施44个小区、276万平方米,加装电梯完工40部,上下水改造率达到87%,远超全市70%的平均水平,9个小区上下水管线改造比率达到100%。 石景山区持续推进衙门口、北辛安等重点棚改项目,2023年保障性住房竣工2666套,全区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达到83.64%,位列城六区第一,百姓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石景山区“2022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获国务院表彰。推进实施新首钢大桥桥下等一批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建设符合市民需求的生活便利、环境宜人、景观优美、文化体验丰富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延续文化脉络 城市魅力充分彰显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和展示窗口,自启动更新改造至今,街区面貌不断刷新、业态不断丰富,名片成色更足,15处景观节点、29座精品院落陆续亮相,百余商铺临街而立,获评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市级示范商业步行街等一系列奖项和荣誉称号;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开馆运营,荣获2023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让沉睡600年的壁画艺术活了起来。 石景山区深化工业遗存、冬奥遗产再利用,首钢工业遗产改造成的RE睿·国际创忆馆入选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光场成像平台一期落地由首钢物料仓库改造成的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石景山功碑阁完成保护性修缮并开放试运行,首钢工业遗产活化利用项目获首批国家级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2024年,石景山区将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中心城区功能定位,贯彻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紧抓中央推进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政策机遇,继续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全力打造“复兴之城、活力之城、美丽之城、品质之城”,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两会时间 北京交通广播 2023年,石景山区聚焦产业复兴和生态复兴,不断推动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建设等。2024年,石景山区将积极推进衙门口东路等30条市政道路的建设,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2023年,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石景山段首批开工站点已启动场地平整和施工围挡搭建。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南区、北区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等施工,田村路等6条道路建成通车。2024年,石景山区将加快推动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石景山段建设等交通工程。 石景山区副区长王其志说,2024年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将基本完工,石景山区将推进衙门口东区、首钢北区东部、西部地区等重点区域周边次干路和支路的道路建设;加快推动金顶山路(永引渠至石景山园北I区一号路)、福寿岭南路和八大处路道路大修工程建设。推动衙门口新二路、衙门口新四路、潭峪路等道路前期手续。 ▲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北京石景山 截至目前,石景山区整合文商旅体科技等资源,推出“氧气石景山”“漫游石景山”等融合创新品牌,并打造了长安街西延线、炫酷潮玩首钢园等流量地点。下一步,石景山区将深挖古道村落、工业遗址等特色资源,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继续围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做好产品的上新,例如在模式口,“美山”等一批特色院落即将推出。 在首钢园,SoReal科幻乐园在春节前后即将开放。今年还将继续整体打造石景山的品质,建设石景山书院,“未来在石景山上看石景山就会成为独家的限定体验。”石景山区副区长尹圆说。 ▲模式口大街/来自网络 2023年,石景山区不断推动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基本完工,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排名中心城区第一。2024年,石景山区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石景山区区长李新表示,将加快首钢北区和东南区重点项目建设,探索老旧厂房城市更新路径,促进“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97个重点项目,推进衙门口东路等30条市政道路建设,深入推进花园城市建设,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便利、更美好。 两会时间 北京时间 2023年,石景山充分借鉴首钢更新经验,加快推进老旧厂房低效楼宇更新改造,完成包括宏昌商务园等在内的11处低效产业载体提升。持续推进衙门口、北辛安等重点棚改项目,2023年保障性住房竣工2666套,全区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三点六四,位列城六区第一。今年,石景山区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两大战略”。 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新京报、央广网、北京交通广播、北京时间、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 人大报道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