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关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银发〔2021〕92号)的文件要求,全面落实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结合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的工作部署,借助我市03专项试点及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两个国字号政策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关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银发〔2021〕92号)的文件要求,全面落实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结合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的工作部署,借助我市03专项试点及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两个国字号政策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信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此件主动公开) 鹰潭市创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 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金融业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依托鹰潭市03专项全国试点平台,以科技赋能为核心,不断探索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机制体制和方式方法,弥合数字鸿沟,加快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领域赋能的步伐,打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模式。 (二)基本原则。 ——以市场运作为导向。以科技赋能引领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和定价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增强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建立收益覆盖成本的科技赋能市场化服务模式。 ——以政策扶持为引导。加大金融政策引导力度,完善差异化监管,强化农业保险保障,发挥财政政策对金融的引导、撬动作用,运用各类政策性担保手段,弥补农业收益低、风险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短板,促进金融科技赋能,引导金融资源回流农村。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利用03专项试点的优势,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加强与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研发部门合作,深入推进金融科技赋能,探索推出科技赋能服务模式和创新产品。 ——以防范风险为底线。坚持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管控两手抓,坚持先试点,后整体,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强化资金风险管控,持续探索与服务乡村振兴相适应的风险管控和科技赋能新机制和新模式,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目标任务。 到2023年,构建起以用户为中心,以“数字乡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为载体,以“党建+金融服务”机制为保障,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赋能的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因地制宜,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农村金融知识普及,优化农村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与数字化治理能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居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本实现金融科技赋能农村各领域、各行业、各产业,基本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和创新产品,具体目标实现金融科技赋能“五大领域”的全覆盖: ——金融知识普及宣传领域全覆盖,全面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授教面达80%以上,金融知识普及“阵地+基地”网格化体系形成,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手段科技赋能率达80%以上,实现金融知识普及线上线下融合。 ——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全覆盖,基本实现一个服务平台涵盖但不限于医疗、社保、交通、水电、煤以及农村电子商务结算等各领域服务。 ——农村政务领域全覆盖,不断增强乡村治理效能,为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股金)”、“农民”变“股东”提供金融科技赋能。 ——农村产业场景应用全覆盖,借助科技赋能,切实解决贷款投放难、风险防控难等问题,为农村产业提供供应链、产业链等全流程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环境培育与整治领域全覆盖,不断提升信用环境优化质效。 二、主要任务 (一)运用科技手段延伸金融教育触角,提升农村居民金融基础教育覆盖面和普及率。 1.打造线上金融教育阵地。以“党建+金融服务”为主线,依托“数字乡村+普惠金融”平台,发挥大数据优势,打造涵盖“政策介绍”“案例讲解”“互动交流”等子栏目的金融微课堂,通过数字化、移动端打造,提高“党建+金融服务”工作的互动性、可视化,拓宽党建工作推广途径,实现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多元化、服务群众便捷化。(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各银行业机构) 2.探索线上金融教育基地。探索利用客户经理云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触手可及的线上金融知识,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受众量。探索建立自媒体协会和讲师团两支专家队伍,利用直播平台、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开展直播活动,实现宣传形式的渠道创新。开办一个金融宣讲微课堂,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传情达意的语言和方式,制作转发图文、视频等,加大线上宣教传播的力度和广度。(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各银行业机构) (二)加快金融与民生系统互通,推进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便利化。 3.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加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与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等线下资源融合共享,运用5G、千兆光网、图像识别、智能终端等推动服务设施智能化升级,全面打造“多项服务只需跑一次”的综合型金融“触点”,探索线下服务渠道可持续经营模式,提升农村线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发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优势,通过手机银行渠道,实现农村基础金融业务就近办、掌上办。深入分析农村客户金融需求,因人而异打造“惠农版”“大字版”“简化版”“民族语言版”等智慧金融APP,为农村居民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惠农理财等贴心金融服务。(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市银保监局、各银行业机构) 4.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缴费结算模式。加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自助服务机具投放力度,推进非接触式缴费平台应用,实现水、电、燃气等缴费项目“一站式”办理,解决“跑腿缴费”“人工记账”“人工代缴”等农村地区缴费问题。(牵头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责任单位:各银行业机构) 5.探索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鼓励社保卡合作银行集中入村办理社保卡发放、金融功能激活等服务,对外出务工等人员提供线上申领、补换、挂失等联动服务。推动电子社保卡普及应用,将就业、社保服务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相融合,增强农村居民就近办、线上办服务能力,提升求职招聘、参保登记、社保缴费、社保查询、待遇认证、待遇领取等便民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各社保卡合作银行机构) 6.扩大金融产品在民生场景的应用。推广发行乡村振兴卡等主题银行卡,提供农产品物流优惠,涉农意外保险,免费法律、农技咨询等农村生产生活的涉农特色权益,将乡村振兴卡与银联“云闪付”APP紧密联合。聚焦老年、残障等人群日常生活中的高频金融场景,因人而异打造适老化、关怀式移动金融产品,运用智能移动设备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不断提升服务深度、广度和温度,让守正向善的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牵头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各银行业机构) (三)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力度,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 7.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运用物联网、区块链、卫星遥感、GPS、图像识别、围栏等技术,动态跟踪、采集和监测农作物、畜禽、水产等活物的生长情况,加强种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运输、销售等全链条数据自动化采集、可溯化信任和智能化分析。依据农产品分类建立蔬菜、水果、禽畜、禽蛋、养殖水产五大品类,涵盖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和小散农户等不同生产主体的溯源系统,完善信用评价模型和风险监控机制,让“动产”转换为“不动产”,减少对融资抵押物依赖,提高信贷融资可得性、下沉度和渗透率。(牵头单位:市农粮局,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各银行业机构) 8.构建农业综合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农业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深度融合,促进金融机构与电商平台、运输企业合作,结合现代仓储、冷链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的存货仓单信息、销售信息、现金流信息、客户的质量反馈信息等数据优化资信评估模型,满足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拓展农村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贷款手续,强化对农村电商新基建、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农村商业网络建设改造、县域连锁经营、农业品牌建设、农产品网络品牌建设和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建设的信贷支持,为链条远端经营主体提供便利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牵头单位:市农粮局,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市银保监局、各银行业机构) 9.构建农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嵌入农产品生产、交易、加工、物流、仓储等全生命周期,准确识别融资需求性,动态监测信贷资金流向流量,通过更多元、更智慧、更精准的数字信贷产品为乡村振兴“输血供养”。探索符合当地特色的应收账款资产池融资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间“多级信用可信传递”,解决农资供应链中的赊销问题,保障数据和交易规则的真实性和一致性,降低信用协作风险和成本,满足农业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资金需求。鼓励支持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通过签发商业汇票替代应付账款。(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市银保监局、各银行业机构) (四)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10.推动农村三资管理云平台建设。实现跨部门、跨地区数据信息共享,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建设,推广应用范围,为各级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客户提供清产核查、股权等级、资金支付、缴费、产权交易等综合金融服务。依托三资管理云平台对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三地(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三务(党务、财务、村务)进行全维度监管,创新“农权E贷”“地押云贷”等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产品,扩大农权资源抵押贷款发放规模。(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市银保监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中心、各银行业机构) 11.规范农村金融标准体系。充分依靠数字技术,围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涉农数据共享、移动支付、农村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强金融标准建设。推动金融科技在农业旅游、农产品、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探索“旅游+”、“生态+”等模式,向周边地带的特色农庄、农家乐、采摘、景区等具有乡村特色的场景延伸,通过将移动支付与消费购物、特色民宿、休闲旅游、生态采摘等场景的融合应用,打造农旅观光的特色村、特色镇。(牵头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责任单位:各银行业机构) (五)强化科技赋能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12.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以鹰潭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及“信用鹰潭”为依托,加快重点领域、行业、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库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13.健全农村地区信用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探索开展信用县创建工作。探索建立“通用积分”系统,科学记录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以及信用等情况,并给予相应激励,重建农村诚信体系。依法依规建立多部门、跨地区的信用联动奖惩机制,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地区信用意识。(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市发改委、各银行业机构) 14.加强农村地区信用培育。建立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池,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优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推广运用企业收支流水大数据征信平台和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建立“信易+”等信贷模式,让守信者得到便利和实惠。(牵头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发改委、各银行业机构) 三、组织实施 (一)抓好贯彻落实。各牵头单位根据工作职责分工,对责任单位分步骤、分阶段督导和检查,推动各项创建措施落到实处;建立问题反馈整改机制,及时梳理问题、督促研究解决,推进工作质效提升。 (二)强化督导考核。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会同各牵头单位定期开展评估,有关工作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市政府适时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奖励,对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将评估结果纳入相关考核评价。 (三)加强宣传推广。各有关单位要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加大推广应用。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要结合相关单位工作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经验交流。 附件:鹰潭市创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信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