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中国首席合规官王颖:助力中国青少年金融素养提升|首席知识官开讲④

“小莫小于水滴,汇成大海汪洋,细莫细于沙粒,聚成大地四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恒生银行在粤语广告歌曲中,鼓励储蓄、积少成多。多年来,恒生中国连续开展“中国青少年金融素养提升计划”项目,培养青少年树立健康的财富观和品格,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促进国民金融素养均衡发展。

“金融素养是青少年未来参与经济生活的一项核心技能,我们非常重视在青少年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树立健康的财富观。”王颖表示。此外,跨境理财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金融素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亟待金融消费者和从业者共同努力。

南方日报:消费者金融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王颖:一方面,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效。金融消费者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金融消费者提出清晰的金融诉求,有助于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准确设计金融产品,定位目标客户,最终将金融资源投放于真正需要的地方。

另一方面,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提高还有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提高了,在进行金融消费或投资时会更加理性,金融管理的成本会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会更加顺畅和高效。

南方日报:当前,我国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呈现什么样的状况?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投资者的素养存在哪些挑战?

王颖:总体而言,我们感到金融消费者素养参差不齐,有的消费者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或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但也有一些金融消费者不具备金融知识,特别是面对一些复杂的金融产品时,可能出现对金融产品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投资的行为。

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金融消费者自身的金融知识的储备,包括对金融产品投资理念的转变。如果消费者自身没有意愿去了解金融产品的风险而盲目投资,或者始终秉持着最原始的理念,极可能引发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争议。

其次,是针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者。金融机构在推出金融产品和服务时一定要做好产品介绍和信息披露,特别是对于产品的风险和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一定要如实、完整、详尽且通俗易懂地向消费者进行披露,便于消费者基于此进行投资决策的判断和参考。如果金融机构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披露不足够或者金融从业者对于披露流于形式,没有尽心尽责、合法合规,那么可能会误导金融消费者作出错误判断。

恒生中国首席合规官王颖:助力中国青少年金融素养提升|首席知识官开讲④

南方日报:恒生中国在推动金融素养教育工作方面有哪些值得推广的举措?

王颖:恒生中国十分重视提升国民的金融安全和金融健康,多年来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特别针对青少年群体,我们连续六年开展“中国青少年金融素养提升计划”项目,培养青少年树立健康的财富观和品格,促进国民金融素养均衡发展。该计划通过灵活多元、线下线上结合的创新实践活动方式,为全国7个城市、近30所学校超过5000名青少年学生及教师提供衔接校内与校外金融素养学习平台,培养青少年树立健康的财富观和良好品格,提升金融素养。

从2016年至2020年,恒生中国青少年金融素养提升计划主要提升普通高中青少年学生的金融素养。从2021年开始,恒生中国赋能职业教育,开展“启•未来——恒生中国职业院校金融素养提升计划”,重点关注职业院校青少年学生金融素养提升。

恒生IP代言人“恒小星”作为金融知识宣讲大使,在恒生中国微信公众号推出“恒小星”每周一说系列讲堂,以年轻人熟悉的语言和情景,玩转“弹幕”使金融知识更有效被吸收。

“恒生中国青少年金融素养提升计划”制作了“恒有Point FM”线上音频节目,积极探索金融知识普及新模式。该栏目联合金融监管机构专家、金融行业专家、学校教师向“后浪”解答金融知识的疑问,例如:国家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什么是通货膨胀、报复性存钱、报复性消费等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传达给“后浪”正确的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不应以消费优先,而是储蓄优先,培养良好的储蓄习惯,懂得开源节流的道理。该系列音频还在2020年12月上线“荔枝”音频平台,向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普及金融素养知识。

南方日报:在多年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投资者素养的工作实践中,有哪些感悟和经验值得分享?

王颖:对于现有客户,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理解,提高客户对产品和风险的认知度,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客户。

另外,金融素养教育工作应该更加具有前瞻性,不光是普及现有的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更应该把视角放在未来的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要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恒生银行曾有一首在香港家喻户晓的粤语广告歌曰:“小莫小于水滴,汇成大海汪洋,细莫细于沙粒,聚成大地四方。”当年鼓励储蓄、积少成多的歌词,表达出恒生的用心——希望我们的点滴努力,帮助青少年提升金融素养发展;也希望青少年的点滴积累,汇聚成他们日后的更高价值。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财富管理有什么特点?您认为,结合大湾区投资者的人群画像、居民的理财投资偏好、大湾区投资选择的多样性,金融素养教育应该如何顺应市场需求,衍生出怎样的形式和特点?

王颖:粤港澳大湾区人员往来密切,已形成独特的跨境生活圈,跨境开立账户、投资金融产品、日常结售汇、购房置业等问题都是大湾区居民所关心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财富积累较厚,区域内高净值客户对金融资产的全球化、多元化配置以及财富传承等财富管理业务具有较强诉求。

因此,对居民或投资者进行金融素养的知识面要拓宽,不仅要覆盖本地的金融知识,还需要覆盖湾区内其他区域的金融知识。另外,对相关联的领域也需要有基本的普及,比如跨境金融相关的法律知识、基本的经济知识等,金融素养教育的难度可能会更大、要求会更高。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已经开始,这是人民银行牵头推动的又一项金融创新举措。如何更好地向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普及跨境理财知识,进行跨境资产配置?

王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通过多元投资的方式,可有效抵御单一投资波动过大所带来的风险。在跨境资产配置的大趋势下,“跨境理财通”也为居民更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带来利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提供丰富的金融投资产品,有利于多元化配置境外资产,以合理的资产配置来分散投资风险。

跨境理财通开通后,大湾区内居民理解对方市场产品仍需要时间和积累。金融机构要根据金融消费者需求,在金融消费者培育方面,要加强跨境的交流和培训,因为监管环境不同、法治环境不同、产品设计理念和架构也不同,对于金融消费者跨境金融消费有更高的要求,务必要先做好全面的、细致的、普及的教育,产品由易到难推广,待消费者具备基本的跨境金融知识后,再逐步拓宽和丰富金融产品。这个培育过程估计需要一段时间,不可急于求成。

【记者】唐子湉

【海报】钟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