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27.4万移民搬出好光景

银川27.4万移民搬出好光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银川累计接收政策性移民和自主迁徙移民27.4万人,随着他们的到来,一个个移民新村、移民社区逐渐成型,一栋栋温棚拔地而起,一间间村头工厂生产如火如荼,乡村产业多点开花,移民收入也节节攀升。如今走进这些移民新村和移民社区,只见道路笔直整洁、民居白墙黛瓦、广场人声鼎沸,一派安居乐业的新生活、好光景。   今年以来,银川市按照“以致富增收为核心,以示范创建为载体,以产业就业带动为突破口,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落脚点”的工作思路,坚持抓谋划促发展、抓统筹促提升、抓聚力促结合、抓重点促全面、抓督导促实效,全力推进移民村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基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87元,继续领跑全区。   强产业稳根基,加快呈现产业融合新气象   寒冬时节,西夏区兴泾镇泾河村蔬菜温棚扶贫产业园区里,数不清也看不完的鲜红草莓营造出冬日里的勃勃生机,也映红了当地移民们的增收致富路。   村民海春龙今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尝试包棚种植草莓,虽没有种植草莓的经验,但他却信心十足,“村上引入了龙头企业带着我们种,从种苗、肥药、管理各方面都提供指导,加上这些年也有一些温棚种菜的经验,所以并不担心。”   海春龙家以前是建档立卡户,前些年由于家中孩子需要看护,因此只有他一人外出打工,但挣来的钱仅够家中日常开销。转机出现在2020年,当时村上借助项目资金建起了扶贫产业园,海春龙也回到家人身边,开始在温棚园区打工,渐渐地也学会了种植技术,于是近两年开始尝试包棚种植。   从空中俯瞰,泾河村蔬菜温棚扶贫产业园的温棚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泾河村党支部书记于卫军介绍,目前全村种植有90栋温棚,主打草莓、樱桃、鲜食番茄等特色果蔬,按照“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可带动20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就业。“种草莓投入大一些,一栋棚要三四万元,但卖个七八万元不成问题,比种蔬菜要挣得多一些。”说起草莓种植,海春龙头头是道。   银川是全区设施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在各个移民新村,温棚已成为移民们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围绕“六特”产业、“土特产”、乡村旅游,我市重点推进兴庆区优质蜜瓜联农带农发展示范项目、泾河村设施温棚扶贫产业园三期等产业项目168个,目前已完成投资5.7亿元。实施高质量庭院经济试点计划,确定兴庆区海陶北村、金凤区金星村、灵武市永清村等5个试点项目,配套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资金300万元进行以奖代补。支持兴建村头工厂,贺兰县江南村、银光村村集体经济连续2年突破百万。探索三产融合,永宁县原隆村、西夏区兴盛村探索电商直播新模式,实现种植、养殖、销售“一体发展”,不断推动本土品牌加速“出圈”。   补短板优风貌,加快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家住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村民禹德江十分满意如今的生活,整日哼着小曲儿、骑着三轮车,在蔬菜温棚园区和家之间来回穿梭。   “想当初,刚搬来时,院子里全是大坑,出个门沙尘也大得很,你再看现在的村子,墙多白,路多干净,院子又大,住得舒服着哩。”靠着三轮车,禹德江兴致勃勃地回忆起过去的生活。   隆源村位于贺兰县的西北部,是由农垦集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海原县、泾源县、隆德县部分乡镇的移民村落。从缺水的大山搬到富饶的平原,从刮风漏雨的土坯房搬进冬暖夏凉的砖瓦房,这里的村民乘着扶贫政策的东风,依靠山里人踏实肯干的韧劲,在这里慢慢扎下了根,他乡如今早已变家乡。   走进隆源村四队,只见村道笔直整洁,各家各户的外墙刷得白净亮堂,隆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栾习靖介绍,今年该村申请了银川市宜居宜业和美村庄项目,实施了隆源村北侧通山公路两侧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隆源村四队庄点巷道零星整治工程,隆源村一、二、三队庄点巷道道路标识标牌安装工程,其中隆源村四队主要改造内容包括了围墙砌筑、墙面水泥砂浆抹灰、墙面喷刷涂料、花池整治、人行道面包砖铺装等基础设施工程。   一番修整建设下来,隆源村四队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看我们这村庄,不比城里差吧,听说明年还要通天然气,就更方便了。”禹德江兴高采烈地介绍说。   村容村貌关系着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今年以来,银川市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计划,2023年投资1.7亿元完成建设总量的90%。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道路、供电、供水、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支持国有农场补短板强弱项,安排1100万元衔接资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项目11个。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移民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100%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3.3%。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移民地区共兑换积分46.3万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向好。良田镇植物园村、镇北堡镇昊苑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抓示范促提升,加快践行共同富裕新使命   2022年,银川市将创建“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纳入市政府民生十心实事,举全市之力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提质增效。   过去两年中,随着全市在示范村(社区)集中政策、集中项目,全面强化乡村治理、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全力推动移民村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基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在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村,该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乡村数字化平台为载体,积极搭建“党建+大数据+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及时掌握村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在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村党支部一方面集中改造全村地下管网、隔油池等基础设施,一方面引导村民对东西走向的农家小院进行改造,建设沿街商铺,统一设计门头店面风格,通过发展服务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这里,面馆、超市、中介一应俱全,每天中午11点多,便陆续有顾客进村吃饭、休息,繁华喧嚣的声音让村庄变得生机勃勃。   在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村党支部引入宁夏绿色世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围绕原料、技术、人才、设备、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打造枸杞芽菜种植基地1200亩,建成占地32亩的预制菜加工厂,内置现代化生产线2条,有效带动枸杞芽菜、冰枣等特色预制菜产品向多元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真正让移民群众尝到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的甜头。   记者从银川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2022年我市在全区率先验收命名18个致富创业有特点、人居环境有看点、基层治理有亮点的市级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兑付12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2023年则按照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总体思路,继续安排1200万元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资金支持兴庆区滨河五村、金凤区和顺新村、西夏区兴盛村等20个村全面提升、争创示范。目前,县级验收已全部完成,市级验收正在推进。银川举全市之力用“真金白银”为移民和脱贫群众生产生活发展撑腰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