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基本思路
“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基本思路
一、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期间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卫生工作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建成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加快卫生现代化步伐。“十四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化新进程的重要历史时期,履行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职能,跟上我县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医药卫生体制与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加强新形势下的卫生管理,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双重挑战的关键时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仍是我们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疾病谱明显变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性病、精神病的发病将会进一步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健康消费观也将随之更新升级,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日趋明显,这将给卫生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求。“十四五”期间,居民对健康问题将更加关切,社会对健康需求会不断增长,这都给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3.发展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事业,迫切需要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随着环境污染等引发的各类疾病已构成对农民健康的主要威胁,给农村卫生带来新的挑战。由于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相对不足,交通设施的改善,居民到大医院就医将更为便捷,基层医疗服务网底将受到冲击。因此,“十四五”期间,改善和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网络的能力和水平,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4.应对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加剧,迫切需要加强多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总量会有大幅增长,对医疗服务资源的利用也相应增加。2018年全县10.6万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达到13.2%,呈现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人口高龄化趋势比较明显的特点。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多,退行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随之增加。老年人健康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给卫生服务总量、结构、方式都带来影响。满足老龄人口多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十四五”期间的一大任务。
5.提高居民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迫切需要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已难以为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的广泛推行,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卫生服务的供求关系和医疗机构运营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顺应这一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须进一步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和任务,建立起分级分工合理、运行顺畅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6.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快人口发展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人口发展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增进家庭发展能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坚持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重预防,完善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藏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卫生保障。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及问题,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2.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医改新路子,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创新发展模式。
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城乡之间、中(藏)医和西医之间、医疗和公共卫生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发展,既要兼顾各方利益,又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协调发展。
4.坚持民生优先,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人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事关民生的全局性问题,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和谐发展。
5.坚持远近结合,持续发展。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既要关注近期全县卫生健康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又要预测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增强规划的预见性。
四、总体目标
到2025年,建立起适应全县居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卫生健康融合良好、资源配置合理,设施设备健全,人才队伍素质优良,运行保障机制完善,居民健康水平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卫生健康工作保持高水平发展。
——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改善。全县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10万和8‰以下;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差异进一步缩小。
——健康公平与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卫生健康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例稳定在8%以上。
----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比例达到100%上;食品安全检测覆盖率达到99%。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2.8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不低于3人,每千人床位数达到4张,城乡卫生资源的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
——居民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95%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主要慢性病社区规范管理率达到80%;城乡居民社区门诊就诊比例达到80%。
五、工作任务
1.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项目建设,彻底改善医疗卫生机构面貌。按照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完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人才培训工程)业务用房和附属设施建设任务,配置常规医疗、急救、培训、监督、检测等设备,彻底改善医疗卫生机构面貌,提高医疗服务、紧急救治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服务。
2.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完成县综合医院、中(藏)医医院、妇幼保健站、洮河林业局职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网络以及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和常规医疗设备配置,解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医疗设备落后、配置不足等困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全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完善各级医院的管理创新、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完善各项工作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完善城乡医保制度,落实财政补助资金,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开通县乡村三级城乡医保信息网络平台,提高城乡医保管理效率。参保农牧民筹资标准在2019年提高到660元,2025年提高到1000元以上的标准。有选择地提高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宫颈癌等50种重大疾病住院补偿水平,适当扩大门诊特殊病种报销的病种范围,有效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县医院、中医院、保健站建立康复科室或新建卓尼县康复中心,承担全县患者康复工作。
3.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加强卫生应急组织机构建设(完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所和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配置常规实验、检验、监督、监测设备,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底),推进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定期组织卫生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努力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临床检测能力,健全监测检测网络和质量控制体系。推进医防整合的综合管理防治模式,实现医院HIS系统和国家疾病监测系统对接,健全传染病网络系统。
4.健全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医疗救治能力。通过完成全县急救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重点旅游景区、车站急救站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常规急救设备,彻底解决县乡医疗救治机构业务用房不足,急救设备落后,装备水平不高的问题。到2025年,我县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建立并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专业化卫生应急队伍,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应急的组织管理、指挥决策、监测预警、物资储备和调运、科技支撑五个系统。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卫生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卫生应急能力明显增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5.继续开展帮扶协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天津市河西区继续开展东西部协作帮扶,双方人员开展交流学习、挂职、培训等。甘肃省中医院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二级医院,帮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完成薄弱学科建设和五大区域医学中心建设任务县乡医共体建设,县人民医院为甘肃省中医院分院,逐步实现整体托管,进一步提升县级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共体建设,完善上下联动机制,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充分发挥县级带动乡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
6.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提高卫生技术水平。根据农牧村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合理配备农牧村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形成规模适当、相对稳定、水平适宜的农牧村卫生队伍,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的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在卓尼县人民医院成立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提升培训中心,承担全县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等培训工作。依托天津定向培养和省内大中专医学院校,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大学生2-3名,继续对全县乡村医生进行每年2次培训,每年培训200人(次),到2025年共培训2000人(次),结合民生项目选拔优秀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全科医师占医生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实现每万名居民至少有6名全科医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要达到90%以上;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达到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二,卫生监督所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95%;妇幼保健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5%-80%。继续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补充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引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聘用合同制和竞争上岗制。做好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考试和职称晋升工作,提高中高级卫生专业人员的比例。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吸引中高级人才、学术学科带头人和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来我县县乡医疗机构工作。
7.大力加强中藏医药工作。通过完成县藏医院建设,改善中(藏)医院业务用房和附属设施条件,配置医疗、实验等常规设备,逐步改善办院条件,完善服务功能,突出中藏医药特色。合理配置中藏医药服务资源,加强中藏医专科(专病)建设,充分发挥中藏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藏医药文献古籍的挖掘、整理工作,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研制中藏药制剂,建立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中藏药材产业体系。突出中藏医药专科特色优势,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人、人有专长,全面提升中藏医药服务水平。到“十四五”期间完成县藏医医院二甲藏医院创建工作,完成县藏医医院制剂楼的建设任务,加快发展各中藏医院制剂室建设,达到省GMP认证标准。
8.提高农牧村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加大妇幼卫生和儿童保健工作力度,提高儿童规划免疫接种率。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妇产科专科医生,对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对孕妇进行产前产后保健,鼓励孕产妇到医院住院分娩,确保孕产妇的生育安全。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做好产前诊断、孕期保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改善农牧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继续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和蓝氧治疗仪应用工作,实现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居民全覆盖,年度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5%以上。发挥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作用,为新婚、怀孕夫妇及0-3岁婴幼儿抚养人提供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协调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机制,叶酸投服率达到100%。
9.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坚持避孕节育经常性服务模式,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将环孕情服务与生殖保健服务有机结合。加强服务关怀,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化药具工作改革,加强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积极稳妥地推进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以“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社会氛围。严格执行《甘肃省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依法监管B超等医疗检测设备和监测性别技术的应用情况,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值内。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特困救助、独生子女父母保健费等政策,并逐步提高标准、扩大范围、降低门槛。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将计划生育群众优先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家庭发展工作,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经济社会政策相衔接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推进陇家福幸福家庭创建和“健康家庭”行动,加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落实“4+1”联系人制度,开设方便计生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次性2万元补助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年老夫妇住院护理补助,制定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户籍、税收、土地、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城镇管理等政策,着重解决计划生育家庭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养老保障等方面问题。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在生产帮扶,生活照料、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进一步健全基层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计划生育群众团体组织的作用,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增强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各项政策落实的监督,提高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能力。深入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和“幸福工程”项目。加强县乡计生协会群众团体组织建设,健全机构、人员配置。继续开展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工作,按照“普遍争创、分类指导、重点推进、典型示范”工作思路,以组织建设好、制定规范好、村居务公开好、宣传服务好、计生诚信好、文明建设好“六好”为标准,大力加强基层计生协组织建设。
10.促进流动人口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服务活动,实现全员人口数据库实时更新,加强人口信息分析研究。提高人口信息应用水平,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应用水平,积极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继续实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提高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
11.建立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规范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为了加强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规范医疗废物集中收集、转运、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要求,组建卓尼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承担全县规范化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
12.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到“十四五”期间,10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到2025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
13.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医疗救治三大体系设施建设,重点预防控制乙肝、结核病、甲肝等重点传染病,积极治疗慢支、肺心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原性疾病;积极开展城镇干部职工健康检查,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14.强化卫生健康宣传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把“加强正面宣传、树立良好形象”作为卫生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做好新闻宣传和典型宣传。二是要进一步做好舆论引导,及时了解卫生相关舆情,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舆论关注热点,妥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舆论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理论宣传,及时宣传卫生工作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凝聚社会共识,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四是要进一步拓展外宣工作。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推动卫生科学知识普及,满足公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