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的老奤儿话是一种什么话?丨声音里的中国

秦皇岛的老奤儿话是一种什么话?丨声音里的中国

昌黎民歌《渔民号子》:嗷嗬嘿呦,嗷嗬嘿呦,嘿嘿呦,嘿嘿呦…… 渔民号子全国展演 2020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民歌《渔民号子》入选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并在全国展演。《渔民号子》就是河北秦皇岛的昌黎沿海渔民在打渔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号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秦皇岛北戴河鸽子窝湿地 秦皇岛市昌黎县与唐山市的乐亭县、滦州市相隔滦河,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相差无几,被俗称“昌滦乐——老奤儿(lǎo tǎi r)”。昌黎县文化馆馆长李静说,普通话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但老奤儿话竟然能总结出12种声调,独特的乡音孕育出昌黎民歌、评剧以及乐亭大鼓等曲艺形式。 李静:昌黎老奤儿话的特点儿化音多,窗台,叫“窗户台儿”,今天“今个儿”,说话带拐弯,像唱歌一样,没有“了”,词尾爱加“溜”和“咧”,“多了去咧”,老二叫“老耳儿”,牛叫“拗”。 昌黎民歌《跑关东》:正月里是新年,奴好心酸,我儿父跑关东不见回还。 昌黎民歌国家级传承人王世杰说,民歌本身就是一种民俗的反映,昌黎民歌是昌黎地区民间文化的根。 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昌黎民歌国家级传承人王世杰 王世杰:老奤儿味儿,它是昌黎民俗的反映、民风的一个体现。昌黎人说话就像唱歌,“年年都有一个七月二十八”,(就是)“年儿喽,年儿喽,都啊有个七月二十八嘞呼嘿”。这是昌黎方言音乐化升华,别处就唱不出这个味儿来。所以说,要学昌黎民歌,就要学习昌黎话、昌黎语言。 民国时期山海关古城内的繁华街景 秦皇岛可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南部方言是昌黎老奤儿话,而秦皇岛北部方言由于与辽宁相邻,语音上更为接近东北方言。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授吉羊说,秦皇岛山与海之间的狭长地带,自古以来便是华北通往东北的要道,这条古驿道既是军事要地,也是百姓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 山海关古城复原图,在大海与山之间有一条狭长通道 吉羊:今天叫102国道,历史上就是一条驿道,不仅来回输送物资,也是文化通过的一个管道。这条驿道一直从黑龙江到北京,他说话的语音没有大的改变。秦皇岛的口音,严格地讲是移民口音,最大的移民就是从东北到北京,所以说我们正好处于一个过渡的地位上。人来人往,慢慢我们就成了带有东北味的普通话。 清末时期的天下第一关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自明代在山海关修建长城后,这条古驿道的地位更加突出: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更是无数人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血脉乡愁。今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正以山一样的意志和海一样的胸怀,迎接八面来风,唱响对家乡的热爱。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昌黎民歌《渔民号子》:鱼上网喽,哎哟呼呼,心舒畅喽,喔呼哟呼,稳住脚哇,哎呀扯呀,不要慌,喔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