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难度最大的发达国家日本,已成全球第四大移民国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ID:sjcff2016),作者:姜志强,原标题:《移民难度最大的发达国家日本,已成全球第四大移民国家》,日本通经授权发布。
也许唯有包容性、开放性和世界性,才能为日本带来新生。
若问:日本是个移民国家吗?
可以这样回答:以前不是,现在是。
再问:判断“现在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再答:“特定技能2号”签证有了首位获得者。
这是今年4月13日的话题。在日本岐阜县各务原市的建筑公司工作的中国人翁飞(35岁),获得了事实上可以在日本定居的建筑行业“特定技能2号”签证资格。
因为这是日本全国首个此类认定,所以NHK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均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消息。
那么,什么是“特定技能1号”和“特定技能2号”呢?原来,这是日本政府于2019年4月颁布的两项新的外国人在留资格签证种类。
日本街头(图|库索)
“特定技能1号”被定义为面向在特定专业领域里,拥有相当程度的知识或经验的外国人劳动者的签证。目前主要包括养老业、建筑清洁业、建筑业、机械制造业、金属加工铸造业、造船业、电子电气相关产业、航空业、饮料食品制造业、农业、渔业、住宿业、汽车装配业和餐饮业14个领域。
这个签证的特点是:1、在留期限最长5年(必须每年更新一次)。2、日语能力至少在N4水平之上。3、不允许携带家属在日本一起居住。
“特定技能2号”被定义为面向在特定专业领域里,拥有极其熟练的技能的外国人劳动者的签证。
这个签证的特点是:1、在留期限不设上限(3年更新一次,无上限次数)。2、日语能力无强制性要求。3、可携带配偶和子女在日本一起生活。4、工作满10年后可申请永住签证(即所谓的“绿卡”)。
中国人翁飞在2010年是以“技能实习生”签证赴日并在建筑公司工作,2020年取得了特定技能1号签证。之后,他通过了技能检定1级考试并担任过混凝土搅拌现场负责人,因此顺利地获得了2号签证。
目前只有从事建筑和造船行业的人士,可以申请特定技能2号签证。
不过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去年年底的新闻发布会上放话,特定技能2号签证的对象范围将扩大,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讨中。而研讨的重头方向是将“1号签证”对象的14个行业,也一并纳入“2号签证”中。
如果这项政策能通过并开始实行,这些行业的外国人劳动者将被允许无限期续签签证,并允许携带家属,小孩也可在日本上幼儿园或入校。
毫无疑问,这将成为日本接受更多外劳的一大转折点,为事实上的移民敞开了大门。
写有《文明的冲突》作者亨廷顿,有一个鲜明的移民观:“如果人口构成是命运问题,那么人口流动便是历史的永动机”。(参见《文明的冲突》,集英社,1998年)
不过在日本,移民一词是被禁忌的。政府至今还在有意规避移民一词,政治家也不能将其作为参政主张。好像日本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公司,劳动者被称之为“外国人才”。入国管理局升格为厅,也是不久前的事情,但还是没有出现移民的字样。
但是这个国家确实存在移民,也确实存在必须解决的移民问题。写下《日本第一》畅销书的傅高义,早就看出日本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他们对外来者非常慷慨,但是很多外国人都能清楚感受到自己并不受欢迎。
政府如何划定是一回事,但日本在2021年6月为止的这个时点,中长期外国人在留者达到了288万5904人。其中永住者(包括特别永住者)是110万154人,技能实习是40万2422人,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是28万8995人,留学是28万273人。从性别构成比看,女性为146万861人(50,6%),男性为142万5043人(49,4%)。女性首超男性。
在留国籍人数前三为中国大陆78万6830人/韩国43万5459人/越南42万415人。记得30年前的1989年,外国人在日本只有98万人。30年增加了近200万人。
288万外国人在日本生活,超过了广岛县(282万人)、大阪府(270万人)和京都府(259万人)的人口规模。可能由此故,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显示,移民难度最大的发达国家日本,已成全球第四大移民国家。前三分别为德国、美国和西班牙。
但日本面临的尴尬是:政府故意不对移民作正解。虽然他们也使用着英语“migrants”这一单词,但就是无法接受“接受移民”这个概念。
所以,日本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移民政策。所有的人口引进,都是以外国人技术者或劳动者的名义来制定政策的。单一的民族构成,纯粹的文化自信,让日本人在移民问题上畏首畏尾。
2016年,执政的自民党党内有一种呼声,是否能采取最狭义的移民定义,将永住者视为移民?但当时较为保守的安倍首相,显然对移民这一提法不感兴趣而不了了之。
永住者=日本移民?至今没有说法。
1920年代,日本人向巴西移民的广告海报
在历史上,日本曾经是一个移民输出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家移民工程才告结束。然后成为一个移民接受国。
从输出国到接受国,是国家富裕带来的红利。当然社会结构的巨变则是直接的起爆器。
上世纪70年代,接受印尼劳工是日本从单一民族国家走向多元的一个标志。而在某种意义上,柏青哥代表的则是韩裔移民在日本所创造的辉煌。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柏青哥似乎又代表着所有在日韩国人漂泊不定,任人宰割的那段屈辱记忆。
在日本这片土地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归属感,但又必须在这里生活下去。这看似是悖论,日本人可能也会说,是你自己要来的。不过,按照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民族由两面构成的理论来看,这个悖论是不成立的,这种话也真的不能说。
在哈贝马斯看来,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是由人民组成的,政治层面上的民族是由公民组成的。前者构成历史命运共同体,后者构成政治法律共同体;前者是移民的一个结果,后者是本土公民的一个结果。
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受非专门非技术的单纯劳动者。其结果,短期滞在的外国人有所增加。在政府的眼里,这些人是劳力而不是移民。但从移民的逻辑看,仅仅接受短期劳动者政策是不被世界认可的。
这正如日本学者望月优大在《二个日本:“移民国家”的建前与现实》(讲谈社,2019年)中所言:“接受外国人劳动者,与进口铁器与小麦不同。不管是何种国籍,只要是人,就与我们一样面临劳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而且外国人还多了一个语言问题。人不能像物一样,单纯的进口。”
《二个日本:“移民国家”的建前与现实》,望月优大著,讲谈社,2019年
移民,就其本质而言是对发达、富裕、文明、和平作为目的地的一个极具私人性质的流动和定居。因此,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其内在的逻辑。
移民并不是另建一个社会,而是转入或融入一个既成的社会。为此,移民者也常常以个人(或家属)的方式界定他们与原居国和新居国的关系。
毫无疑问,由于经济富裕、社会安定和文化独特,日本日益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移民目的地。虽然目前移民只占日本人口的2%,但他们的存在改变着日本。显然,日本也愿意接受这种改变。因为很显然,如果没有外劳的大量引入,日本会因其深刻的少子老龄化而过早失去优势。
然而,日本社会的这种转型并不轻巧。作为对日本社会的贡献者和自身受益者的外国人居住者来说,他们与这个社会、文化、体制和传统之间存在着紧张的二元关系。
而作为主体的日本人,他们总是习惯从“他者性”的立场出发审视移民和移民社会,因而他们扮演的是历史孤立主义者的角色而不是多元文化主义者的角色。
这种紧张的二元关系表现在一方面是对日本社会的有序、文明与平和感到满意,另一方面又对过于繁杂的潜规则和微妙的人际交往望而生畏;一方面对日本人礼貌礼遇、乐于助人的善良感到舒心,另一方面又对外国人另作企图和规则(如租借房屋时的不信任、如招工就职时的歧视等)而感到不可理喻。这就使得原本是“他者”的“在者”,在异乡他国有被疏远化和边缘化的感觉。
不过,这种丧失感并不足以产生抗拒、厌弃而离散这个想象的共同体。这是因为日本文化中的主体部分,并非不可理解或不可逾越,而它的亚文化部分则是吸引异文化的他者来到日本的一个要素。
有一种说法认为,如果按照现在的人口框架走向去,到2050年,日本的外劳将达1000万人。因此,如何促成多文化共生,是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由于日本人更倾向单一和纯粹,所以更在意在本质主义为特征的不同文化实体中,寻找出与其他文化的区别或不同为第一要义。如日本文化与韩国文化的区别,如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等。
然而,在全球文化高度流动的大背景下,一国再难保有不被“渗透”的纯粹而单一的文化。一些看似不入眼球的流行文化和亚文化,则在各国本质主义文化实体中,更轻巧更机质地触碰到了两面或多面的接受点或融洽点。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旅游文化等。
著有《日本经济思想史》《日本的技术变革》等畅销书的作者泰萨·莫里斯·铃木教授,将其称之为“化妆的多文化主义”。
大久保街区
从实际的操作和日常的认可度来看,日本实际上已经迈出了多文化共生的步伐,并承认多元文化是市民社会的一个原则。如在1990年前后,日本人就不无创意地将东京都新宿区大久保/新大久保作为多文化共生的实验场。
这个地区常年住有韩国人、中国人、泰国人、马来西亚人、菲律宾人,印度尼西亚人,最近几年又多出了越南人、尼泊尔人和缅甸人。这里有多国料理店、多国物产店、多国旅行社、多国居酒屋、多国酒吧、多国网吧、多国情人旅馆、多国整体院、多国美容院、多国柏青哥店、多国语言学校、多国中古店等。
自2003年以来,随着“韩流”(《冬日恋歌》与裴勇俊的诞生)的出现,大久保/新大久保又成为东京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 日本女孩更喜爱购买韩国物品和韩国明星像。
跨国移民多年通力合作的一个结果是,大久保/新大久保成了多民族居住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区域。
新宿大久保地区
当然,由于外国人占了该地区人口35%以上,再加上杂乱无章的各种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与当地日本人在诸如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如住房群居、夜间噪声、油烟污染、垃圾处理、治安犯罪等问题。
不过,大久保/新大久保附近的日本人,恐怕早已意识到, 除非搬出大久保(确实也有不少日本人搬出),否则除了接受和外国人一起生活这个事实之外,别无选择。
或者可以这样说,大久保/新大久保附近的日本人,通过极不情愿的且相当消极的方式,体验到了何谓多文化共生,体验到了什么叫与世界紧密相连。
这正如日本纪实作家室桥裕和在《新大久保纪实:行走在移民最前线都市》(辰巳出版,2020年)一书中写道:“正如我第一次走在新大久保时感受到的那样,这个街区的多样性是建立在日语和日本文化这个内核的基础之上的。在此定居并安宁地生活的外国人都学习日语,尊重日本的文化和规则。正因为有这个基础,才形成了如今的多民族聚居地。”
这样看,岛国日本内面的一个事实恐怕就是多元与单一、繁杂与纯粹的长期并存。这两种不同的社会相向原则,会使日本社会成为一个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社会。不过,恰恰是在动态社会的驱动下,日本才有未来。
《新大久保纪实:行走在移民最前线都市》,室桥裕和著,辰巳出版,2020年
对日本来说,人口压力和经济停滞是接受移民的主因。对想来日本移民的外国人来说,摆脱贫穷是主因。当然,已经摆脱了贫困、经济体量巨大的一些国家外国人,之所以也去日本移民,则是瞄准了这里的福利和投资。他们看准了这里是过“小确幸”生活的理想国。
这样看,所谓的“日本魅力”主要不是显现在创建主义和学说(虽然可以自由的著书立说)方面,也不在志同道合地组建政团(虽然可以自由组建)方面。因为主义和学说对这个国家没有用(这个国家靠有奶便是娘解决了令各国政治家头疼的经济问题),因为外国人政团对这个国家也不起作用(入籍归化了的日本政治家,都难以善终。如1998年在品川王子饭店自杀的众议院议员新井将敬,就是在日韩裔第三代。他的自杀表明外国人政治家在日本没有任何出路。)
但这里与大多数国家相比,医疗治安良好,民生保障较为充分、教育机会和贫富差距也相对均等,能过上不算富裕但也无太大遗憾的日常,总之还算是一个崇尚努力工作,遵守规则的地方。
京都,一家韩国人移民三代经营的韩式烤肉店(图|库索)
这个国情这个定位就表明日本更受蓝领劳动者欢迎。这也就是说,人们并不是因为“崇日”而来日本,而是为了过好充实的每一天来日本。这样看你想当政治家,来日本移民是不会有戏的。你想成为某个学术领域的理论家,来日本移民是没有人会看你的书。但是,如果你想成为随笔家、小说家或艺术家来日本移民,那多少还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日本魅力”不是“日本信念”,这是关键。不过,随着移民的再扩大和再深入,高度均质化(清一色酱汤)的日本社会必然会被分化成低度多元化(沙拉大拼盘)的日本社会。
当然,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时日。当然,更要看世界首富马斯克最近所言的出生率超过死亡率的日本,“最终会不复存在”之说,是真是假。
如此言为真,那日本真正的移民时代必将到来。唯有包容性、开放性和世界性,才能为日本带来新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ID:sjcff2016),作者:姜志强,原标题:《移民难度最大的发达国家日本,已成全球第四大移民国家》,日本通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