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47%工作岗位消失,99%的人将沦为无用阶层,什么人不会被淘汰?

十年后47%工作岗位消失,99%的人将沦为无用阶层,什么人不会被淘汰?

来源:新浪财经 王耳朵先生 波波夫同学 01 读完马云的“无人超市”新闻后,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曾经风靡网络的句子。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条消息: 就在昨天,首家无人超市在杭州正式营业,市民使用手机淘宝或支付宝可以直接进店,超市24小时营业,没有收银员。只要识别了身份,你就可以进店尽情买买买,自助付款。 此前,马云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已经联手宣布:未来几年,将在全国开展10万家无人超市,紧接着京东CEO刘强东也正式宣布:要在全国开设50万家京东无人超市。 这意味着什么?它是零售行业的颠覆性变革,同时,一场“消灭收银员、消灭导购员、消灭服务员”的行动,不可阻挡的开始了。数千万的超市收银员、导购员与服务员,很快就将失业。 是的,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你再不改变,你很可能将成为无用阶层,随时将无工可打。 02 无用阶层,是名著《未来简史》里首次提出的名词。 它的通俗解释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因为机器人失业。 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好,它很可能把人从就业市场中挤出去。到某一天,机器人乃至可以替人去打仗。那时,人类社会就将分为两个阶层,一是非常少的精英阶层,他们在创造大量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方式;剩下的人,就会变为没有经济价值和“用途”的无用阶层。 按照书中的预算,到几十年后,99%的人都将沦为无用阶层,只有1%的人能够幸免。 这个比例,当然过于夸张,但不少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而消失,这已是一种看得见的趋势。 比如,有了速录软件,很多速录员已经找不到工作;比如,有了智能云电视,有线电视安装人员,正在被淘汰。 03 这种趋势,甚至比我们设想的要快很多。 一个星期前,当马云发布概念版“无人超市”时,不少人都还觉得,这是件相当遥远的事情,但不过几天,无人超市已经出现在街头。 一年前,当机器人阿尔法狗,第三次对阵世界围棋顶尖高手李世石九段时,我正在高铁上。我在微信上和朋友打了一个赌,赌注是顿大餐,我赌李世石九段会最后胜出。因为我不太相信,人类的智力,将要被机器人远远抛下。 答案,现在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阿尔法狗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后面那顿大餐,吃起来索然乏味。 三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富士康流水线上,会出现大量机器人手臂;刘强东会开始用机器人送货;李彦宏会坐着无人驾驶的汽车,上了北京五环。 那些传统的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机器人们一茬茬收割殆尽。 04 事实就是如此:几乎没有人,将会拥有一份“终身职业”。 所有的职场人,在未来,都可能面临二次跨领域就业的可能。 在所有职业里,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将会是纯体力、少技能、高度重复的工作,最不容易被取代的,将会是需要情感因素的主观性工作。 有媒体总结了未来十年很可能被取代的工作,其中就包括消防员、出租车司机、酒店前台接待员、纹身师、银行大堂经理,这些工作,几乎都有着高度重复的特点。 李开复也曾经举例称,一个只会在网上做拼凑整理的记者,马上要被机器人取代。相反,一个记者如果愿意花三天时间去采访十个人,写出非常深度的文章,它是不会被取代的,因为这个机器做不了。 还有,护士比医生不容易被取代。因为医生主要是诊断性工作,护士需要做的,是“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需要更多情感的投入。那些机器人不能做的工作,永远不会被淘汰。 05 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 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你根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的时代。 十年与二十年后的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样?有哪些工作岗位数量会爆炸式增长,有哪些工作岗位,又会静悄悄的消失?因为人工智能的更新迭代,没有人知道。 但有一点,足以对抗所有的风险和波动,那就是:终身学习,让自己成为几何型人才。 通俗的说,就是你要随时有着转型的心理准备,并掌握不止一门的专业技能。做有深度的事情,尤其是在人文艺术领域发力。或者是做人机结合的事情,把新技术、AI应用到自己做的职业中。只有这样,你才能跑赢机器人,跑赢风向。 每一个未雨绸缪的人,都值得点赞。让我们都问问自己:99%的人将沦为无用阶层,我会是那1%吗?我是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人吗? 这不是恐吓,如果再不加速奔跑,你真的会被职场“消灭”。 《十年后,当47%工作岗位消失了,什么人不会被淘汰?》 来源:波波夫同学 四百年来,技术对人的替代,从来都是血淋淋的。 女王拒绝了他的专利 1589年,英国诺丁汉的一位牧师威廉·李发明针织机时,欣喜万分地以为能就此把像她妻子这样的家庭妇女从繁重的针线活中解放出来。 为了获得专利保护,他还特意去了伦敦租下一间厂房,向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展示他的新发明。那时的英国,专利局还没有成立,所有的专利均需国王审定。 令威廉失望的是, 女王拒绝授予他专利, 反而呵斥道: 「你的发明将会把我可怜的臣民都变成乞丐。」 这番话也代表了织袜协会的担忧:这会让手工艺者都变得过时。由于和织袜协会关系势同水火,威廉最后不得不离开不列颠远走法国。 这一决议在今天看来无比荒唐,却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力量对比:织袜协会拥有比发明创造者高得多的政治影响力。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夺权成功,手工业者的政治影响力逐步衰退,才为机器的普及打开了方便之门。1769年,英国议会立法规定破坏机器者将被处于死刑。 从英国女王拒绝给针织机颁发专利,到立法规定破坏机器者死,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英国人发现,把机器搬进工厂,只是让一小部分手艺人失业了,但这却给非熟练工作带来了福音——他们无需掌握高深技术,只需要照料好机器就行了,于是工厂主赚得盆满钵溢,大批身无一技之长的人也得到了工作机会,当越来越多的人从机器生产中获益时,整个英国社会中抵制机器的声音也渐渐微弱。 平民阶层的起落 19世纪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也是一部工人阶层「去技能化」、贫民站起来的历史。 有记载的第一条装备生产线出现在1804年,但直到19世纪晚期,福特汽车生产廉价的T型小轿车时,生产线才被大规模应用。到了1913年,福特在设计新装备线时,特意设计成普通人也可以轻易操作。 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才得以扭转。 当电力取代蒸汽成为驱动文明世界能源时,工厂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去装卸、搬运和组装,这些工种基本上都被自动化取而代之,与此同时,非一线生产的白领在工厂雇员中的比例开始上升。 从这一刻起,20世纪劳动力的竞争赛道从体力切换到了教育和科技。打字机在1860年代已经被发明,但直到1910年代才被广泛应用,迅速催生出一个庞大的打字员人群,此后类似的电话机、印刷机的发明,在节省了信息传递成本的同时,也刺激了对办公室文员的需求。 但这一波办公室白领的岗位, 很快又要被另一种更强大的机器给替代了 ——计算机。 从1945年到1980年,计算机的使用成本年均减少37%,从那时起,电话接线员大批被裁员,因为新的电话机已经无需人工中转。 随后,1960年代,通用汽车开始使用工业机器人,1970年代,航空预定也开始电子化,与此同时,条形码扫描仪、自动取款机也开始出现在超市和银行。其结果是伺候打字机、电话机的工作消失了,但服务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工位岗位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计算机革命对就业最突出的影响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研究显示,从1980年代到2005年,美国高技能/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比如数据分析师、程序员)和低技能/较低收入的工作岗位(家庭看护、维修工)大大增长,而大批中等技术岗位则几乎没有增长。这一现象不仅仅为美国所有,许多其他国家也正在经历就业市场的U型化转变。 下一个十年,什么人不会被淘汰? 纵观数百年科技应用对就业的冲击的影响主要有两点:其一,对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他们需要重新调整他们的劳动技能;其二,鼓励资本进入那些生产效率更高的行业并引导新的就业趋势。在这一正一副双重影响凸显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新技术创造的新的就业岗位,究竟没有没比它摧毁的传统就业岗位更多? 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学者 Carl Benedikt frey 和 Michael Osborne早在2013年就曾精确测算出, 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 在美国的702个工作种类中, 大约有47%的岗位危在旦夕, 包括当下交通、物流的从业大军、制造业人员以及臃肿的办公室行政岗位、还有保险销售、房产中介都将大批消失(详见下图),被计算机所替代。 在接下来十年,人才的竞争赛道将再次切换。 Carl Benedikt frey 和 Michael Osborne的研究也显示,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创意/创造性、社交技能/情商,对于劳动者来说最为重要。 1993年,麦肯锡员工中有67%是MBA,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41%,麦肯锡意识到,客户已经厌烦那些充满各式表格和数据的传统研究报告,要说说法他们,得用更加艺术化和更吸引人的方式来表达,于是招聘了越来越多的MFA(艺术硕士),来帮助MBA们润色报告。 一如 Carl Benedikt frey 和 Michael Osborne的预测,未来十年,律师助理会大批下岗,但律师会越来越吃香;演员依然独一无二,他们需要在把握不同角色关系中,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展现情感和个性的广度和深度,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目前所无法企及;尽管各自自动化写作软件层出不穷,但那些擅长撰写深度报道的记者依然稀缺。 简言之, 那些需要艺术、直觉、灵感和高度性格化、 涉及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岗位 面对人工智能的风险敞口较小, 而具备娴熟社交技能和充满创意的人 将是今后十年的大赢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