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湾体育馆前身 · 上海回力球场
不久回力球场因场方与球队订立合同,改为托包抽成的办法,对外往来都用承包人“海阿拉球队”的名义。于是“海阿拉”(hai-alai)就成为该场的代称。球场东、南、北三面是墙,西面为看台。为了防止回力球飞出伤及观众,看台上装铁丝网。据统计,场地宽约18 米,长约90米,球员20余名,均从海外聘来,大多是西班牙、墨西哥和古巴的职业球员。比赛分为单打、双打和红蓝大赛。赌博的名称有独赢、位置、双独赢、赢连位、香槟票(摇彩票)等种。赌客赌注下在不同球员的输赢上。一盘结束后,赌客就可以知道结果。赌券在每盘开赛前几十分钟内发售,分2元、10元两种。场方抽头11%,香槟票抽20%。其中三成付给上海法租界福利事业基金会,四成归中央运动场,三成作为球场开支,余下一成由回力球场董事们与球队领队等内部均分。场方就此获得极大收益,每日佣金至少四、五千元。因此,陆续增设华丽的餐厅、精致的酒吧间,并在场内加装冷、热风设施。民国二十三年(1934)建成新房子,其中球场看台可以容纳观众2500人。看台座位全部是弹簧皮面的靠背椅。“八一三”事变后,曾一度停业,内部和门面改装,后又复业。民国三十三年(1944)起,改名为“中华运动场”。抗战胜利后,由当时政府接收,后来便改为体育协会,里面还附设美术馆筹备处,曾举办过观摩画展、近百年书画展等。当时有一位在抗战胜利后作为“接收大员”之一的钱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回力球场“……那时跑马、跑狗因为人心惶惶,营业清淡,而且预期必将取缔,故已自动停业,只有回力球场还在苟延残喘,不过也将面临停业。回力球场是要征娱乐税的,而且附设餐厅还要征筵席税,所以要去‘巡视’一番,实际上是想看看这个闻所未闻的赌博,因而抽空带上一个‘懂行’的股长(因科长以上人员均已免职)一同‘微服私访’。进门就要买张彩票,起码是伪储备券百元(因法币赶印、赶运不及,短时期还用过伪币),那时百元伪币不过抵到一角法币,同行的股长认为太少,我笑而不答。其实我不过是借此进门,哪怕一角钱也不愿多花。所谓回力球,就是十几个洋人(据说是西班牙人)手中套着一副形如垒球用的藤手套将球抛在墙上,弹回接着,再又抛向墙上。如此而已。当然还有许多规矩,也有许多窍门,我都没问,以后也没打听。加以场内人声嘈杂,铃声不断,空气极其混浊,实在不可久留,因此坐了一刻钟便悄然而返。不久,这个回力球场也就关门大吉……”——《透视上海近代建筑》 沈福煦,沈燮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