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心得范文
文/齐环
拥有健康需要从细节入手。下面是7位专科医生的健康心得,希望对您有帮助。
脊柱外科专家:
1、锻炼核心肌肉群。锻炼腹肌可减少后背压力。
2、捡东西靠近点。弯腰捡东西时,脊柱压力会增加4-5倍。当捡拾地上的物品时,最好走近点,然后弯腰捡起。
3、避免久坐。保持一个姿势太久,肌肉容易僵硬,椎间盘压力就会增加。每30-45分钟起身活动一下,有助于增加血液循环和保护脊柱。
心脏病专家:
1、常测腰围。腹部脂肪堆积与心脏病关系极大,人的理想腰围应为89厘米以下。
2、测量健康指数。如果你年过35岁,还不知道自己的血压及胆固醇水平,最好去医院查查,因为这些数据有助于预测心脏病风险。
3、适当吃坚果。每周吃上几把核桃,能使你的心脏更健康。
妇科专家:
1、切勿一味用药。如果自认为发生了真菌感染,可以适当吃一些常规药。但若症状无法清除,应去医院就诊。
2、避孕药利多弊少。避孕药并没有多少副作用,可使卵巢癌减少35%-50%。
3、后小便。有助排出细菌,防止尿路感染。
牙科专家:
1、多摄入抗氧化剂。花椰菜等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能防止牙龈炎。
2、少吃柠檬。柠檬汁不可过量饮用,因为酸性物质会破坏牙齿珐琅质。
3、使用软毛牙刷。牙刷太硬会损坏牙齿珐琅质,导致牙龈萎缩。
足病专家:
1、给脚量尺寸。每隔几年应该测量一下脚的尺寸,特别是怀孕或体重改变后。
2、经常换鞋。不要总穿同一高度的鞋子,应该高跟鞋与平底鞋轮换着穿。
3、人字拖伤脚。经常赤脚或穿人字拖之类的鞋子会导致脚跟疼痛。
神经与记忆专家:
1、勤用脑。字谜、填词及数字游戏有助保护大脑。记忆锻炼可以使大脑更灵活。
2、喝红葡萄酒。红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复合物对记忆有保护作用。
心理学专家:
1、关注自我。一定要花点时间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的担忧以及近期生活目标。
2、多社交。多参加社交活动,多与自己关注的人交往。
3、从锻炼中获得。每天安排一些锻炼项目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锻炼是自然抗抑郁药。
异常气候的养生方案
文/伊诗
有研究显示,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对天气变化有感觉,而且女性比男性更为敏感。那么,多变的气候给人体带来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对应呢?
阴雨天:喝热茶驱除疲劳
由于空气污染,如今都市的雨水中都带有轻微毒性的物质。
应对方案:如果被雨淋到,回家后最好是洗个热水澡,然后喝杯热茶或牛奶,不仅让身体感觉暖和,而且牛奶和热茶还可以中和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阴霾天:不在雾气中锻炼
阴霾中会含着大量酸、碱、盐、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的雾气被人体吸入,就会刺激身体的一些敏感部位,引发咽喉炎、气管炎和结膜炎等疾病。
应对方案:切记不要在雾气中锻炼身体,因为潮湿的空气会隐藏多种细菌,所以不利于户外运动。
炎热天:让身体充分补水
在炎热的季节里,炎症的发病率非常高,这是因为液体在人体的代谢作用受到干扰,使水分流失的太快。
应对方案:每日应补充水。当然,不必仅仅拿着水杯喝水,吃水果和蔬菜或喝一碗绿豆汤或粥,都是身体获得充足水分的有效方法。
潮湿天:首选易消化食物
空气中湿度加大后常阻碍人体表面热量的蒸发,让你感到热天会更热,而湿气滞留在体内时,人就会感到周身沉重、代谢减慢,出现浑身乏力、食欲下降、肠胃胀痛等情况。
应对方案:在潮湿的天气里,身为主妇,可为全家人准备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冬瓜、鲫鱼、梨、红豆、薏米等,这些食物容易消化,可让脾胃顺利度过潮湿时节。
雷雨天:远离过敏物质
邮政编码:408506
心理品质是学生个体素质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是挑战未来社会的胜利法宝,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尔尼.古尔曼曾说过: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情绪、情感、自信心、意志力、乐观等心理品质比其智力因素更为重要。但当前的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高总存在有不少误区和盲点,导致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如脆弱、任性、惰性、冷漠、自卑、忌妒、虚荣、狭隘、孤僻等。这不仅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离家出走、自寻短路、逃学、旷课……
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 加强正面教育,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
青少年由于生理变化的加剧,导致心理上非常不稳定,极易受外其部因素的影响。如果教师、家长注意加强正面指导,就会收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第一进行心理测试,把握学生心理状况。教师、家长应对学生的情绪、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合作能力、意志力、性格、自尊、自信等方面进行测试,以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第二,加强正面教育。教师、家长要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强化起其心理品质修养。促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锻炼来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三,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控制。教师、家长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要敢于自我调控、正视自己的心理缺陷和特点,自觉调节和控制不良心理因素;教师、家长的说服教育要耐心细致、全面周到,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全面对待自己;教师、家长要积极寻找闪光点,多给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应大胆尝试,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第四,学校、班级应开设“心理诊所”或“心理信箱”、“心理咨询室”,进行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教育,加强与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对话沟通,及时了解其的心理状态。
二、 开展多项活动,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1、开展谈话活动
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品质情况,教师、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平等谈话活动,因势利导、启发点拨、警示教育。
2、开展自我展示活动
学生将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进行自我展示、分析对比,这有利于学生强化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促进。
3开展主题班会
如针对青少年学生平时表现出来优劣心理行为、心理品质的讨论辨析活动;伟人、名人受挫成材故事的演讲活动等,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学习先辈,学习英烈,养成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质。
4开展读书活动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与许多高尚朋友在谈话”自有他的道理。培根也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学校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如《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多读古今名人传记,如《雷锋的故事》、《我的一生》及革命家的传记等,多读历史书籍……同时,也应加强读书后的内化教育活动,如写读书笔记,交流心得体会,开展分征文竞赛,举办讲故事活动等。让学生明白“自古英雄磨难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5、开展合作性活动
通过开展合作性、团队性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品质、交往意识和行为等。如开展野炊、野游、野外生存训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协同、交往能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品质。如开展象拔河、接力跑等简单的体育竞赛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拼搏和团结精神。如开展课堂剧、集体朗诵、节目表演等文艺活动,使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陶冶学生心灵。
6、开展助残、学神六英雄活动
通过开展扶弱助残或者献爱心等活动,教育学生养成关心他人,顾及社会,同情弱者的品质;通过讲述,收集“神六”英雄群体的故事学习“神六”英雄们的无畏品质、伟大奉献和挑战精神。
1﹑热爱和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基础
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所有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就是对学生的一腔爱心。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未琢的璞玉。对学生进行心育首先是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的。没有爱一切便无从谈起。尊重学生,不但要尊重他的人格,还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教师应以平等的眼光与心态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权利。如:学生有均等回答问题的权利,有上台板书均等的权利……使每一位学生享受被人尊重的生命快乐,建立起自信。只有热爱和尊重,才能建立起平等合作,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既关心优等生,又要爱护帮助后进生;既关心他们的学习,又关心他们的欢喜忧愁。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和期望,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和肯定,从而积极进取,学生也愿意和你贴近并喜欢你。对教师来说,也能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乐趣,从而更加坚定教育的信念。
2﹑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前提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健康的心理得益于生活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教师是良好心理环境的缔造者和设计师。如果有了师生间和谐、友爱、宽松的学习气氛,学生才会好学、乐学,才会对学习感兴趣。和谐愉快的环境可以唤起向上的动力,促人奋进,这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大前提。教师对自己教的专业充满激情,精神饱满地走向讲台,能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微笑着上课,用温柔的目光注视大家,一句贴切的问候,一个小小的幽默,都会使学生产生信任和鼓励的情感,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和谐、友爱的气氛。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自由发展了自己的思维,从而为获取知识而倍感愉快,因为成功而倍感自豪。
3﹑激发兴趣,“我要学”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要想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使他对本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很关键的一步。生物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通过生动活泼的启发式教学、引人入胜的开场白、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形象直观的教具和积极向上的学境,带领同学们进入缤纷多彩的动植物王国、神秘的人体世界。精彩的讲解、引人深思的发问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调动起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情绪,为以后学会知识、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迈出关键的一步。
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我会学”是根本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老师讲的内容学生学会了,有了成就感,心情愉快,就会有了“我会学”、“我能学”的信心,就会更乐意接受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学的基础上,学会并会学,这样效果会越来越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开启生物大门的金钥匙,生物界纷繁芜杂,种类繁多。生物行为多种多样,但只要掌握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统一,相适应”的原理,学起来就非常简单。遇到问题想一想这些原理,就能很快解决。这就是学好生物的好方法,再加上我独创了一套“形、音、义”记忆法,更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所学的知识,并且记忆长久,他们学会了,就会很有自信,就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好。
5﹑创设成功体验最有效
培养学生自信心最实实在在的做法就是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体会成功。任何成功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大的成功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生物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人人都有平等的表现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我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做法。中学生接受能力,模仿能力极强,爱表现,可选择适当的内容安排学生上台当“老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讲给台下的同学们,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做出适当的评价,让全班学生用掌声表示对他的认可。适当的竞赛能激起学生争上游的欲望,竞赛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强烈的好胜场面吸引着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在和谐,上进的气氛中高效地学习。当然了,竞赛的优胜者将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赛后贴在教师里的喜报更是对优胜者莫大的鼓舞,会很有信心,同时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鼓励。不放过差生,每堂课都要提问差生,暗中降低要求,千方百计地使他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反对只问优生,不问差生。作业的批改给予较高的评价,尤其生物中很多画图作业,尽管每个学生的绘画水平不尽相同,但只要看他们画图时的认真劲儿,就没有理由不给他们一个大大的“特优”。作业哪怕有了一丁点进步,我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样学生的作业会一次比一次好。通过组建生物小组,开展实践活动,简单的实验,小小的成功,都能使学生很有自信。总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创造机会,让人人获得素质发展的成功,这是树立自信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
6、欣赏、鼓励、赞美是捷径
人的最深的本质是渴望被欣赏。在教学中,不吝啬赞美之辞,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欣赏他们,并且及时的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那些经常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孩子伴随他们的成长,能够发展出勇气和信心。郑渊洁说过:“一天赞美孩子3次,他会很有信心”。我们都渴望被赏识和认同,但这种赏识和认同必须是真心诚意的。比如某一次复习,做得比较好;某一天的作业,他自觉自愿地做了,又有一点点进步,你要及时地用欣赏、夸奖和鼓励的方法来对他。有道理地肯定他、赞扬他,使其产生了成功感、受尊重感和荣誉感。他接受了,慢慢形成兴趣爱好。这种爱好进一步发展,老师再表扬他,促使其学习热情的进一步高涨,越来越好。可如果一开始就批评他,他就会受到挫折,积极性不高;老师再批评他,效果就更不好。往往是良性循环越来越好,恶性循环越来越不好。所以,对于学生目前比较薄弱的地方,千万不要让他形成恶性循环,不要因为他某方面不好,就批评他,责备他,结果适得其反,这是最要不得的。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每一位教育者应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希望: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可塑性的。你要使学生相信自己是聪明的。而且在使孩子相信自己是聪明的时候,又是有道理的,有原因的。从生理学讲,人的大脑第一差异不是太大,关键是如何开发。一定要善于在孩子身上发现值得称赞的任何智力表现,还要善于重复,决不能让孩子觉得:我不行,我很笨。要使孩子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善于抓住他们点滴表现,引向对智力的评价,这一点很重要。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舞和肯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和期望,从而积极进取。
7、学校心理咨询是辅助
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作为心理辅导教师之一,在辅导时我的原则就是放大学生的优点,抓住闪光点及时肯定,让学生相信暂时的挫折与落后无碍大局,只会帮你积累经验教训;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是还没有施展上;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会上去……一定要让学生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做得更好,同时诚恳地向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有的辅导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全解决问题的,对个别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看到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使学生树立一定会做得更好的信心。
【关键词】学生 健康心理 健全人格 影响因素 培养方法
学生时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还比较弱,心理上很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另外随着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与途径日益增多,这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学生的心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学生要学会面对成功、失败、挫折等,就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也需要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法。因此首先要了解目前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问题的因素有哪些,然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做到标本兼治。总的来说,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来自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其中一些盲目的偶像崇拜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极大地腐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健康成长。
第二,来自家庭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长辈所有的爱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和学校教育,把所有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是却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和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也有一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也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三,来自学校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来说,大部分学校还是看重成绩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比生源、比升学率,设置实验班、重点班、奥数班等,无形中给学生许多的压力。
综上所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我们应该积极实践探索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配合的方法,快速有效地遏制学生心理和人格障碍的上升势头。
首先,针对来自社会的影响,我们要找到一个很好的着手点,加大中国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旋律,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学生树立精神标杆。同时规范网络等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的同时剔除一些消极不健康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其次,针对来自家庭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多学习,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平时要多抽出点时间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也可以多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有关的情况,这样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缩小与孩子的心里差距。在满足孩子一切物质需要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精神世界,要能细心、热心地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经常要心平气和地和自己的孩子谈谈心,说说悄悄话,及时为心理上处在孤独、迷惑、彷徨之中的脆弱的心田降下绵绵细雨来滋润他们,使孩子能及时避开心理上的盲区。
第三,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课程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心理健康课却被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心理咨询、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在学校更是很少见。在学校,应该安排心理老师这一职位,心理老师要想办法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放下心里的包袱。通过和学生谈心聊天,心理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顾虑,使他们能主动找老师、同学、家长等交流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另外,心理老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早日得到缓解,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它们自身的力量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学生健康;学习心理;分析;培养
中图分类号:B84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首先,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学习心理都处于比较被动消极的状态,这种学习心理造成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不是很明确。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和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引导他们要懂得"为什么而学、学习为了什么",还要在具体的学习当中让学生自己确立某一阶段的学习目标,用学习目标指导他们的行动,在培养学生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学生的学习心理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作到某一阶段的目标与积极的学习心理培育充分的结合起来。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是动力,是学习产生热情的凝集,是学生行为向正确方向发展的指标。但是从根本来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培养、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锻炼而得来的,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帮助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对一些学生来说,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所以对学习的自信心明显存在不足,这种心理的存在给这些学生造成了,学习成绩差--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更差--自信心更加不足的恶性循环,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对这部分学生要注重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帮助他们总结学习失败的原因,使他们尽快的从恶性循环当中走出来,从根本上来说,学生自信心不足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对短期学习的效果不满意,而对长期又缺乏耐心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稳固学习的信念,告戒他们要戒骄戒躁,要从简单的、根本的知识着手,稳步的、扎实的进行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同时,还要避免他们与其他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产生攀比的心理,教师应该尽量把这些学生表现出色的一面展示给他们,比如与上次相比,他们某项成绩所取得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进行对比,使他们看到自己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告诉他们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取得学习成绩的进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学习要虚心
从一些学习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时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因为学习不虚心,平常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甚至由于学习不虚心而导致学习成绩的倒退,对待这种现象,教师要对学生从心态上予以教育,让他们从根本上树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要让他们在学习上树立学习态度认真,不浮躁的心理,比如教师可以适当的将他们考试中出现的、比较容易的一些试题给他们看,让他们从中找出考试出现失误的原因,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有些知识不是他们自己不会,不是他们自己没有掌握,而是由于缺乏虚心的态度而造成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同学之间通过互相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要虚心,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不仅仅可以弥补学生相互之间的不足,更能使他们充分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树立虚心学习的态度。
四、培养学生学习的平常心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看中,特别是每次考试之后,学生对自己在班级甚至在学校的排名都非常在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之中形成追、赶、超的学习氛围,但也应该看到,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平常心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心态趋向于一种扭曲,比如在这种心态下,学生把考试、升学看得过于重大,只片面的强调知识对自身的重要性,而对其他应具备的素质视而不见,以至于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长期来看,这种心态是与素质教育不相符合的。因此,在学生学习平常心的培养方面,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加强,教师要让学生从根本上端正自己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只是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对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但就学习成绩而言,它并不能代表求学的全部,对于学生来说,即使没有取得继续深造的机会,但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比如自学考试等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成材之路。
总之,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过程中,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培养将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不仅仅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解决目前学生学习存在弊端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学习心理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从长期的、实行素质教育的任务目标进行着手,更应该从具体的、实际的情况出发,使每一种健康学习心理的培育都能够达到实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们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大学生的正常发展和成才,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从大多数的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中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如辨证思维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完善、同伴群体的形成、价值体系的稳定等,但作为一个群体,大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独特性。
(一)大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在未入校之前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跨入校门之后全新的世界、人际关系、教学模式等往往会造成他们心理上很大的波动,随着时间推移,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班级的干部是佼佼者,可是进入大学后又是从同一起跑线上重新比赛,这种优势的瞬间缺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紧迫感同时也有较大的心理落差;一部分独生子女会表现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于是很多学生会从一开始的好奇新鲜转为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同时这些学生在离开父母视野之后,会迅速的独立起来,班级寝室的氛围会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产生较大影响,他们的心理在这个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所以应该加强引导,注意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掌握大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四年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大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里有这样的话: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二年级的学生基本可以进入大学生的角色,此时的他们熟悉了大学生活的节奏方向,表现的比一年级成熟很多,心理上也趋于稳定,由于距离考研就业还有一段时间,外界的刺激不强烈,更多自我的东西便得以表现。一些学生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开始拼搏奋斗设计自己的专业方向不断靠近学业目标,而另一些没有良好规划的学生则继续虚度光阴。同时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校园活动多以二年级参加为主,他们在组织中增长才干,在活动中学会快乐。另一方面学生中的恋爱人数明显增多,经过一年的相处,社会文化的感染,很多学生开始了感情的体验,而这个时候往往是不成熟不稳定的。
(三)大三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年级已是大学学程过半,进入学习专业知识的阶段。学生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有成人感,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未来,心理更进一步的成熟了,绝大多数学生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其中有部分是由于前两年没有好好学习而产生负罪感开始积极学习的学生。他们开始关心个人前途,关心国家形势,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了自己的好恶,喜欢摆事实,讲道理、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反感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的东西。逐步去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人生,意识到自己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但又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和阅历,往往在这一过程中迷惘苦恼。
(四)大四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此时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经过四年的学习历练已较为成熟稳定,做好了面对现实步入社会的准备。但这一年也是他们心里活动最复杂最不平静的一年。临近毕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考研、就业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明显增大,很多学生会发出“如果让我重新来过这四年,一定学的比现在好多了”的感慨,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或高或低,缺乏一定的自我判断力,很多时候不能坦然面对问题,对于找工作考研重新出现高中阶段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心理,“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有学生在这个时候对前途过度焦虑和不安,产生了就业焦虑症,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另一个明显表现则是面对分别,学生们大多是依依不舍的,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酸甜苦辣,学生在这个时候会表现的失落黯淡抑郁。对于爱情一部分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分手的说法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基于成熟的心理所建立的稳定的感情。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模式的构建
(一)发挥课堂的重要作用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教学向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学的知识,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常用的方法。教学是教育的首要方法,心理学也不例外。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以课程开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中,向学生传授心理保健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讲座,如缓解考试压力的、介绍就业面试技巧的、恋爱相关心理辅导的等。
2、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的,偏重哲学思考;心理教育则着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强调心理教育、咨询工作者要与来访者建立平等真诚的关系, 共同探索, 唤起来访者真实的自我体验。这二者各有偏重,又彼此联系不可分割,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而思想又反作用于心理,支配心理的发展方向,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既不能等量齐观也不能分而治之,要做到有机结合。既要提高德育工作者培养健康心理的素质,也要提高心理学者进行德育教育的水平,更科学的做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形成健全的人格来使学生真正做到道德高尚,情操优雅。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青春期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环境的变化,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运动比其他学科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能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起到疏导的作用。
一、学生心理困惑的种类
1、学习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惑
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有的学生可能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问题;但有的学生很可能累积了问题,并逐渐把问题变成了压力,逐渐增加的压力使自身无法解脱,也就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当人长期面对无法解决的困难和压力时,他的内心会产生对自身能力的否定,长期以往就可能形成自卑的心理。
2、在同学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困惑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懂得了一些处世的道理,但不善于处理感情和理智之间的关系,当客观现实与想象不符时,就会消极颓废甚至萎靡不振,强烈的自尊也可能转化成自卑、自弃。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困惑有:不能把握好和同学交往的尺度,交往中不知道怎样处理矛盾、化解矛盾;和异往拘谨、不知所措,或者过于冲动,陷入早恋的局面而无法自拔。
3、家庭原因造成的心理困惑
家庭的不幸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的孤僻、骄傲,有的过于自卑。这样的孩子常常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患得患失、无所适从。
4、对所学专业前途质疑而产生的心理困惑
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前因为年龄小,他们所就读的专业都是父母代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自我了解的加深以及对所学专业了解的深入,他们可能发现所就读的专业不适合自己,或者感到所学专业并不能满足自己的发展要求,或者所读专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就业前景并不明朗,这会使学生对自身前途产生不自信和渺茫情绪。
二、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情绪疏导作用
1、角色的改变和特殊的人际交流方式能缓解不良情绪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当人长期扮演一个角色,难免会感到厌倦和疲惫。而体育运动能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他们可以变成叱咤风云的足球前锋,也以变成老谋深算的排球二传。这种角色的转换会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在体育运动中,人们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肢体语言。运动技能的提高和更新,运动规则的改变和完善,运动技术的切磋和提高等都是靠这种特别的沟通方式完成的。这种比较特殊的信息交流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
2、体育规则的约束能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每一项体育运动的进行都需要运动规则的约束。学生要参与体育运动,让运动顺利进行并在运动中获得快乐,就必须遵守运动项目的规则。如篮球比赛规则很多,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否则比赛就没有办法进行。运动规则的约束,有利于学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抑制不良行为,提高自律能力。
3、激烈运动带来的陶冶
在体育运动中要消耗人的体力,同时能刺激人的情绪变得激烈和亢奋。这种兴奋对人的情绪会产生特殊的陶冶作用。如运动后人们对运动、对合作、意志力等的认识与体会变得更深刻,甚至领会到人生的美好。如人们在取得比赛的胜利后,会情不自禁地相互拥抱;而在比赛失败后表现出情绪低落,甚至流下伤心的眼泪。
4、体验极点运动,增强自信
体育运动有很多项目是伴有一定危险性的,它有别于日常的身体活动。比如体操项目中的平衡木动作,同样的是跑、跳、翻等动作,但如果要在狭小的平衡木上完成,就是一种高难度并超出日常身体活动的动作。如果通过练习克服了胆怯和害怕心理,提高了完成动作的精准度后,人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高峰体验”,这种体验会促使人们更加自信。
5、群体意识的行为培养
一、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教师应学着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以敏锐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只有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能通过学生的言行洞悉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谈得上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要尊重与理解学生。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态度,按学生的行为、思考和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被他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与他人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今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在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天平里,要求教师加重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情感砝码。同时学生的情感世界可塑性很强,心灵比较脆弱,情绪易消沉,缺乏自省、自察、自控和自我激励的能力。不愿轻易向人敞开心扉,内心深处却潜藏着被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愿望,常处在自我矛盾之中。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种心理更为明显。所以教师应热爱学生,师生间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腹,心心相印,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依赖感、共鸣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健康、宽松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情感教育是调节师生关系的精神纽带。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育内容能否被接受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师生间搭起情感的桥梁,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谐融洽的气氛,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团结合作,教育的内容在情感传输带上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跟学生交往,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既做良师又做益友,搭起情感的桥梁,沟通彼此的心灵。
三、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累积性。基于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我们就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上、班级管理中、集体活动里、生活琐事处,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这些可见可闻的小事着手,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合作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其他的良好心理品质。可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会、体育活动、参观、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分角色扮演小品、文艺会演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能力的训练渗透进去。如让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以训练胆量;为自卑、抑郁的学生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观看录像,剖析学生的心理;开展辩论,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等。既可提高活动效果,又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四、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所谓心理疏导,是指有计划地协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防止产生偏异心理的一种教育过程。心理疏导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其健康发展,“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都是心理疏导的方法。但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呢?
1.学会倾听
能不能让孩子们说心里话关键在大人。现代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心里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因而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找回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素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展示特长,因势利导,切忌讽刺、挖苦,把人看死。只要我们充分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科学诱导,就一定能使学生充满自信。
3.学会宽容
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自私、狭隘,害人害己。教师要帮助学生。首先教给学生宽容,当别人不小心妨碍自己时,要学会原谅别人,不必斤斤计较;其次,要看到差距,知道别人的成绩是努力的结果,不是信手拈来的,明白自己以后该怎么努力。
4.培养意志
不经风雨,难成大树,一个人若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如何去面对外面复杂、纷繁的世界?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面对困难。培养他们迎接挑战的勇气,为以后的道路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石。
五、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良好的环境使他们一生受益。
一方面,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的作用,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和美育活动。社会是一本“无字书”,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不仅需要读“有字书”,还要读社会这本“无字书”;音乐、美术、书法、棋类、体育等有益的美育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另一方面,美化校园,栽种花木、铺设草坪、修建道路等,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六、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促成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这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于服饰都为学生所观察、注意,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田留下深深的烙印,或留下创伤,或产生巨大的力量。因此教师既教书育人,又育心,要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给孩子营造宽松的氛围
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的氛围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到太多的拘束。在传统的教育中,可谓是“师道尊严”。但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和烦闷时,先向父母讲的占30%,先和老师讲的仅占3.3%,和谁也不说的竟达到29.7%。现代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心理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因而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此为突破口,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等,它包括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游戏及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心发展。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造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察者和引路人,要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往是人重要的社会生活内容之一,不善于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
同伴的交往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进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师生的交往也是双方的一种互动。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情感成分比较重,他们会对自己喜欢的老师作出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给予消极的反应。由此可见,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用期望的目光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教育的有效实施。
五、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了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使小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了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六、家校配合,达成共识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可通过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请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可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探讨,解决发现的问题,巩固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七、巧设情境,迎接挑战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健康;心理品质;培养
二十一世纪,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心理品质健康与否,对于他们的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保持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培养坚强意志及健康个性,也是及其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卢梭更明确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去激励、去唤醒、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进取、主动和创造的精神,克服不健康心理品质,使健康心理品质得以发展。
1.创设和谐氛围,诱发学生情感。
“没有情感的课堂不会是成功的课堂。”因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必须会伴随情感的活动,和谐的氛围,愉快的情绪,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紧张,畏惧,苦恼,焦虑等,则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情激情,诱发学生的情感,针对学生不同个性,抓住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为了燃起学生的心理火花,课前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对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学生。一上课教师先做自我介绍,然后真诚地告诉同学们“我非常愿意和你们在一起,很想在新学期师生共同进步”,真诚和蔼的开场白,使学生心理上立刻产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为尽快缩短师生距离,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有针对性地送给他们带有诚恳期望的一句话,如:希望你新学期别再当“小马虎”了,从今天开始你是一个虚心好学的好学生……有针对性一两句话,启动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看到了希望,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师生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关系。
2.运用成功激励,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成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激励不同类型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把教材知识分为最基本、变式和发展的三部分。这种允许差异,分类推进的方法,使优等生吃的饱,中等生吃得好,薄弱生吃的了,应能分别获得成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觉学习的主动性。
3.结合知识疑点,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动是核心,创造是标志,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时,教师首先提出了求赵州桥主拱半径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垂径定理相关的知识,课上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成若干个小组,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获得结论。然后再把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根据赵州桥拱桥的实物画出几何图形,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也激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变消极被动的等待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4.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锻炼独立、自主。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生活,有利于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对于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培养学生才能,促进数学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是自主意识的变现,凡是学生感兴趣的,能发挥学生特长的活动,学生都愿意参加,学生通过参加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使独立、自主的心理品质得以培养,从而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例如:针对学生在学习用方程解应用题时出现的困惑,(即没有掌握好把日常用语“翻译”成数学式子和把数学式子“翻译”成日常用语的基本功),数学活动学会的同学设计了争当《翻译之星》。除此,我们还为数学基础较薄弱,爱玩的学生设计了《数学游戏》活动,《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为数学成绩较优的同学开辟了《趣味数学园地》,《数学竞赛指南》并组织了“学生制作组”、“解题思维训练组”、“生活中数学应用”等数学活动组。学生自愿参加,自由选择,自己总结活动成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和主人翁地位,教师真正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在自己的活动天地里,按照自己的心理需求,去探索,去实践,锻炼了独立、自主能力,促进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
此外,通过改变评价方法,逐步克服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也能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在深化新课改的实践中,教师依据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实施了“双因素”评价法,克服了学生心理障碍,增强了自信心和进取心。如对于“后进生”的课堂练习,对于错的较多的不要打“×”号。可用圆圈出,或用“?”号标出,不然会使他们萌生自卑和逆反情绪。
实践证明:优化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只是重视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使之成为具有主动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学与管理》,2014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