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
社交网站用户的隐私管理研究
本文旨在对社交网站用户的隐私管理进行研究。以人人网为例,将用户隐私管理划分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分别是用户的隐私意识、用户的隐私管理行为以及用户隐私管理的满意度。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清华大学学生进行调查,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95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受访者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以及对隐私的界定会影响其隐私管理行为。
传统媒体线上线下媒介形象分离现象调查与原因初探
本文以媒介形象系统论为理论依据,以公信力、专业性、媒介操守、社会关乎、权威性、亲和力为六个维度设,设计了18个问题的语意差量表分别对《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微博,《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微博进行媒介形象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人民日报》微博与人民日报存在显著的媒介形象分离现象而南方都市报微博与《南方都市报》相比,媒介形象分离现象较弱。同时,本文还尝试构建媒体使用强度与使用目的与这种媒介形象分离之间的关系。
公共热点事件中的微博舆论生成模式及引导研究
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推行钓鱼岛“国有化”进程以来,钓鱼岛争端处于持续发酵阶段,引发中日两国关系的全面危机。作为新兴社交媒体的微博在钓鱼岛争端中不仅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而且在舆论场域的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历时性维度考察了钓鱼岛争端中微博舆论生成的逻辑结构,提出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成的“中心辐射模式”、“ V+媒与V+V双膨胀扩散模式”、“扁平去中心化模式”与“社交场域模式”四种模式,并探求对微博舆论的有效引导,以期完善虚拟社会管理。
微博对青少年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网络新媒体在大数据时代中充满着蓬勃朝气,而微博就是处在这一时期内的新兴宠儿;在使用微博的偌大群体中,青少年占据着不可小觑的组成部分: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本课题主要研究15至18周岁、正接受中等教育的青少年,并结合社会微博对青少年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有针对性地构建出独立于社会微博之外的绿色微博,并引导绿色微博成为青少年成长时期:集寓教于乐、沟通交流、安全关注社会信息动态的必要指导工具。
从传媒“硬”实力发展角度考察中国软实力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发展军事、经济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软实力也应当及早提上日程。传媒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构建传媒实力的维度有“无形的”传播内容和“有形”的传播基础建设两部分。本文尝试通过对我国传播基础建设的探究,以小见大,希望能够直观得了解我国软实力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新闻网站的国际传播策略与国家利益的实现
全球化意味着国家间社会关系的强化,国际传播既是全球范围内各活动主体良性交往的润滑剂,同时也可能成为这些行为体关系恶化的催化剂。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上把握国际传播策略成为网络时代国家利益实现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中美两国对外传播的主流网站为例,分析其国际传播策略以及其背后所呈现的国家利益。
本土恐怖分子的媒介呈现
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发生震惊世界的爆炸案,成为继9?11事件后美国最大的一起恐怖活动。它发生在美国本土并由境内居民察尔纳耶夫兄弟制造,属于本土恐怖主义(homegrown terrorism)活动。本文通过纽约时报网波士顿案嫌疑人报道的文本分析,从内外群体的语言偏见、他者的媒介镜像等角度考察本土恐怖分子的媒介呈现。研究发现,报道放大了嫌疑人的穆斯林身份和移民身份,设置了“他者—邪恶伊斯兰”的框架,在穆斯林移民与本土恐怖分子之间建立了隐约的对应关系,成为支持伊斯兰威胁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