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微信的心理当代人的精神解毒剂:微信互删
原创 Esquire 时尚先生
进入新一年,没有什么比断舍离更能帮助我们跟过去告别,发现自己新的样貌。第一步或许可以从清理人际关系开始,跟那些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内耗的人说拜拜。该删就删,给自己打造健康舒适的交际圈,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里收集了几个关于“互删”的故事,希望看完之后,你也能远离“有毒”的关系。
互删吧,敌蜜
高三闹掰的前闺蜜,绝交十年后突然找我叙旧。她在美国留学回来,从群里加了我。看她的头像:海岛、比基尼、名牌包,她一定过上了她想要的生活。
“我就是辞职拿读研当个gap,本来也没想留下来。美国哪有中国好。” 我信了——虽然点开她的朋友圈,两个月前的她还在努力找外国男友和能给签证的工作。
两人之间太久没说话显得很不自然,但她的不以为意打破了我只回复“嗯、哦”造成的僵局。她说以前的事过去了,早就不生我的气了,也希望我别放在心上。对,我们曾经是最好的朋友,下课宁可憋着都要先找到对方再一起牵手上厕所,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
我用工作繁忙作为借口,终结了这次对话。我不给她的朋友圈点赞,也不跟她进行任何互动,就当个列表里的“尸体”。时机成熟了,我忐忑地按下了“删除联系人”。
朋友,删除键删不掉你在高三时造我的黄谣,也删不掉你召集其他同学一起孤立、霸凌我的日子。也许对你来说只是一时不懂事,但对我来说,却是十年间不断的噩梦:是饭堂里永远独自打饭的孤独,是同学们迎面抛来的白眼,是心理咨询师面前的痛哭,是现在都不敢真心付出的心魔。
互删吧,前任
在三十岁生日前,我和交往五年的男友分手了。我不仅删除了他,更是删除了过去看上他的“我”。我们是在美国读研认识的。在一年中有半年都在下雪的北美大农村,孤独是比学业更难毕业的课程。中国同学寥寥无几,他用一顿亲手包的饺子感动了我这个思乡的北方人。那年冬天很冷,但我们成了可以彼此取暖的人。
回国工作以后,才发现我俩太不一样了。我想尽快结婚,在上海扎根,而他热爱自由,觉得现在结婚太早;我想要孩子,但他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朋友说男人到了三十岁就会想成家了,我信了他的话。直到疫情期间我们过了一阵同居生活,吵得不可开交。从西红柿炒蛋放不放糖,吵到谁为谁回国断送了前程,我变得充满怨念,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了,就这样我终于决定分手。
前阵子看《再见爱人》,非常能共情“睡睡”,“学生时代+封闭环境”很容易让你轻信爱情,和一个不适合的人在一起,又因为舍不得过去的美好不愿放手。我及时止损,放弃了五年的感情。如果我活到八十岁,我还有五十年可以找对象,这五年根本不算什么。
互删吧,同事
辞职后把背刺我的前同事删了,这职场“甄嬛传”里我连“安陵容”都不是,充其量是个没名字的“宫女”,多一天都演不下去。
前同事是我的小组长,曾供职于某知名电视台,后来自嘲“下嫁”到广告公司。一开始他对我很友善,老跟我讲公司的八卦,说这是拿我当“自己人”了。我当时很努力,哪怕是一个边缘的文案工作,我都尽力做到最好,加班熬夜到头秃。
矛盾爆发在某次CEO表扬了我的策划后,他觉得我抢了风头。此后明显感觉他的态度冷淡了,公司里无端冒出多个关于我的离谱传闻:我跟CEO一个姓,所以是关系户;我老出差,会用不正当手段拿下项目;因为是本地人,我家有好几套房,上班只是来玩玩……
一开始我没在意,但这些都传到了客户耳朵里,导致负责的重要项目取消,期待的采访机会也让渡给别人。后来感觉总监对我的信任也越来越少。种种原因下,不到一年我得了重度焦虑症,身心俱疲。
辞职之前我写了800多字的“小作文”,把我知道的事儿都写了进来:谁吃了回扣、谁抢了谁的项目、谁经常背刺谁,然后在有CEO的公司大群里扔下这颗炸弹就跑。后来听说前司搞了一次“大清洗”,小组长也被裁了,大快人心。职场上作恶总会反噬到自己身上,我也更明白自己今后决不能作恶。
互删吧,老板
虽然脱离文化圈几年了,但想到前公司还是会感到不适。
投简历之前,我是前老板多年的微博粉丝,他针砭时弊的言论句句都戳在我心里,觉得如果能与他共事就太好了。后来看到招人的消息,立刻投了简历。现在想想,在面试时已经有许多雷点:看我24岁,就问我有没有男朋友;看我来自河北某酒厂所在地,就问我会不会喝酒;专业的东西问得很少,还说做营销只要活泼开朗就行。临走时还夸我穿得漂亮,怎么都不像是微博上那个风度翩翩的文青能问出来的话。
开始工作后,老板的光环越来越小。在这个小公司里,员工不仅要承受他的独断,还要承受职场PUA和高强度加班。他不关心员工福祉,也不在乎选题价值,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发微博。
因为崇拜他入行,也因为他的酒局对这个行业彻底失望。去酒局之前,我心想文化人的局,应该和电视剧里演的不一样吧?犹豫再三,想到赴宴的那些大名鼎鼎的作家名字,可都印在我大学彻夜捧读的书上,终于还是忍不住前往。
对这群文化人从崇拜到祛魅,只要喝一顿酒就够了。我才发现酒精卸除了他们的伪装,露出赤裸的动物本能。
没过多久我就提了辞职,在老板反复叫我“丫头”并劝我留下后,我删了他的微信,从此和这个圈子一拍两散。
互删吧,搭子
我真的有点累了,只能把他删了。
我们对友情的定义不一样,他说我是哥们儿,但我觉得自己只配当“搭子”。
一年前我刚搬到这个城市,人生地不熟,朋友介绍他当我的向导。向导很称职,带我熟悉这个城市里属于我的家乡美食,告诉我哪里又有租金不贵的房子。至今我都很感谢他。但后来,每天都能收到“兄弟”一大堆的信息,回晚了信息还会被电话“追击”;只要不加班,就要去陪“兄弟”喝酒。“兄弟”失恋,我又变身“僚机”,一整晚穿梭在夜店。
我要坦白:我累了。被迫成为别人的“搭子”,很累。
前阵子他出差去外地,我感到无比轻松,久违地夺回了属于i人精神世界的快乐,也终于感受到在休息日享受citywalk的闲散悠哉,晚上在家煲剧而不是出门撒欢的自由。后来,我谎称家里出事,情绪不好想一个人静静,趁机删除了他。这不是冷血,只是i人最后的倔强。
互删吧,爸妈
最近一次从老家回北京,我决定从原生家庭“净身出户”了,离开“吸血”的家庭和充满世故的那座城。
毕业七年,月薪从五千到两万,我自己的存款才不到一万元。所有的钱不是拿来给弟弟交学费、买东西,就是拿给爸妈和亲戚用。家里条件不好,爸妈却好面子,谁来借钱都答应。而我,就是那个“提款机”。
这次压倒最后一根稻草的是父母的劝婚。他们把我还是单身的原因归结为:大城市的男孩看不上我这种长得又土又丑的女人,但老家就不同了,这里的生活安稳且踏实。妈妈说:“留在县里多好,还能照顾弟弟。隔壁小张也从大城市回来了,月薪嘛少一点,但不用加班,回家就有老婆做的热饭菜吃,生了个小孩每天陪他玩玩就好,功课都是老婆辅导,晚上还能去钓个鱼。你找个老家的,每天晚上就能过这种生活。”
只有我知道,我过不上小张的生活,我只能过上小张老婆的生活。
丧偶式育儿、晚上给全家人做饭,解了围裙就辅导功课,显然是个高智商全职保姆。生于小县城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一出生就好像已经被明码标价,这样做值当,那样做吃亏。
大吵一架后回到北京,我就删了全家人的微信。但删掉了微信,删不掉血缘和未来,那些让我焦虑的羁绊。未来他们养老怎么办?弟弟结婚了怎么办?这个月还要不要给他们打钱?......
互删吧,陌生人
我好像经常惹恼陌生人。
还是那种“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我自己被挂了都不稀奇”的程度。
上次我删了一个女孩的微信,当时我买了她转手的门票,买完就删了联系人。结果过几天她又来加我,想看我在那天活动里某个盲盒开出了哪个角色。我无视了几天,结果她每天都来申请加好友,起初还是礼貌询问,接着言辞越来越激烈,到最后已经是问候全家的程度。她也许不能接受别人这样忽视她,但对我来说,她就是我生命中无足轻重的陌生人。
朋友说我有“微信洁癖”。我定期都要清理一下微信里不认识的人,到现在微信都只有不到200个联系人。这算洁癖吗?我只是想要一个干净的自留地,不希望刷朋友圈时,被突如其来的“AA-保险销售”发的庆功图创到眉头紧锁。
作为一个社恐i人,人际关系的边界在哪儿一直让我困惑。玩了一次剧本杀,聊得还不错的队友想加我微信,我不同意申请,她就在群里@我,让我瞬间社恐大发作;只打过照面的年长邻居,刚加了微信就开始给我“人生指导”,让我冬天不要露脚踝、少吃冰淇淋……这样令我不适的“善意”,在我删了微信联系人的瞬间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阴阳怪气,我成了邻里之间“不识好歹”的那户人家。
人和人的关系啊,真的很脆弱。但我知道,让自己过得舒服,这没有错。
Talk Talk
你最想删的联系人是谁?
撰文 阿路加
编辑 Sissi Hua
插画 猊猊
排版 良乐、Ivy
校对 Jiayi Cui、Ivy
原标题:《当代人的精神解毒剂:微信互删》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