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泛海财务危机发酵:被动减持民生银行共1.42亿H股 仍有近3.89亿A股待拍卖

中国泛海财务危机发酵:被动减持民生银行共1.42亿H股 仍有近3.89亿A股待拍卖

  今日晚间,民生银行(港股01988)发布公告称,接到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泛海”)发送的通知,中国泛海控制的隆亨资本有限公司因触发贷款协议约定,导致被动减持其持有并质押的民生银行部分 H 股股份,共计1.42亿股,占总股本的0.32%。

  公告显示,本次减持后,中国泛海及其关联方持有民生银行股份数合计为 28.98亿股,占总股本的 6.62%,其中质押股份 25.05亿股,司法冻结 3.89亿股。本次隆亨资本有限公司被动减持的股份为其于2016 年12月2日质押的股份。

  “民生银行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民生银行表示,本次隆亨资本有限公司所持部分股份被动减持不会导致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不会对民生银行正常经营产生影响。

  仍有3.89亿A股等待拍卖

  被动减持民生银行1.42亿H股,恐怕并非中国泛海“卖卖卖”的尽头。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中国泛海被司法冻结的约3.89亿股民生银行A股,即将于8月13日被司法拍卖,占其持有股份比例为12.79%,占民生银行总股本的0.89%。

  据此前民生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拍卖的原因,是中国泛海因债务纠纷被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公证债权文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民生银行表示,中国泛海及其一致行动人不是该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亦不是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如上述股份被拍卖,不会导致本公司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发生变更,不会对民生银行日常经营管理、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季报显示,一季度末,民生银行前三大股东依次“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产品、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产品,持股比例分别为18.92、10.3%及6.49%。中国泛海持股比例为4.61%,位居第四大股东。

  今年以来,昔日地产“巨鳄”的中国泛海陷入了债务危机的泥潭之中。2020年财报巨亏46亿;民生银行信托“暴雷”;短债缠身,屡遭逼债;现在就连掌舵人董事长卢志强也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泛海控股的负债合计146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有1136亿元,而账面资金仅有193.88亿元。

  随后,中国泛海便开启了疯狂的“卖卖卖”模式。7月20日,中国泛海曾发布公告称,拟向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售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低于总股数20%的股份。如完成本次股份转让事项,中国泛海将失去对民生证券的控制权,不再合并民生证券的财务报表。

  6月份,泛海发布公告称将作价13亿美元将手中的明星投资机构IDG出售给黑石;同月,中国泛海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与融创签署协议书,拟将浙江泛海建投的部分资产出售给融创,其中包括杭州钓鱼台酒店,杭州民生金融中心,共计作价22亿元。

  民生银行高管曾增持“护价”

  今年对于民生银行而言并不平凡。由于业绩下滑等因素,民生银行股价持续下跌。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日民生银行A股收于4.06元,较年初至今跌幅为18.21%。今年5月份,股东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更是与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华夏人寿拟在未来12个月内减持民生银行股份。

  此后,民生银行高管、独董轮番出售买股“护盘”。

  5月18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长高迎欣、行长郑万春等15位高级管理人员于今年5月17日至18日,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该行A股普通股股票,增持合计金额约1088万元至1097万元,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4.67元至4.71元。其中,董事长高迎欣购入20万股,行长郑万春购入18万股。随后一日,该行独立董事刘纪鹏在二级市场买入15万股该行A股股票,耗资70万元,并承诺将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有分析人士认为,民生银行高管增持主要目的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尤其是赴任民生银行董事长不足一年的高迎欣已两次带领高管增持该行股票,向市场传递信心。不过,民生银行未来股价是否会有气色,仍待其半年报业绩出炉。

  民生银行一季报显示,今年前3个月,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47.47亿元,同比降幅达11.43%;实现营业收入430.72亿元,同比减少12.69%。净利润降幅较去年末有所收窄。

  此外,兴业证券研报指出,2021年银行业规模驱动小幅减弱但息差逐渐修复,前置的减值计提给信用成本改善提供了空间,因此无论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还是监管政策来看,今年均是近年来银行业经营景气度最高的一年。

  申港证券研报则认为,整体来看,近期降准起到稳经济的作用,对银行实际有轻微利好,主要是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且加强了存款的派生能力。从市场反应来看,市场对于银行股情绪过于悲观,后续存在修复的空间,但建议继续关注银行不良生成率的边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