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新增措施优秀案例分享:如何通过「流失预警」和「召回策略」提升留存!
很多人觉得用户留存是个玄学,难以捉摸。但其实,用户留存是有方法可循的。今天就分享一个优秀案例——简理财,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流失预警」和「召回策略」来提升留存的,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01 定义与分析流失用户
1. 流失用户定义
( 1 ) 30 天无登录与投资行为
简理财将「30 天内不登录且没有投资行为的用户」定义为流失用户。这一清晰的流失用户定义,为后续的用户流失分析和预警机制建立打下了基础。
2. 流失征兆分析
( 1 ) 用户分级数据库建立
简理财首先建立了一个流失用户的分级数据库。通过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用户的区分和标记,为后续流失用户结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 2 ) 流失用户结构图绘制
在完成数据库建立后,简理财绘制了流失用户结构图。根据用户分布可以看出,新手期用户的流失占比高达 48%,远高于其他生命周期阶段。这表明,新手期是用户留存的关键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和优化。
( 3 ) 新手期分销渠道流失率高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新手期阶段,各获客渠道中分销渠道的用户流失率是最高的。而在成长期和成熟期,邀请渠道的用户流失率则相对较高。
以新手期的分销渠道为例,简理财通过对渠道、投资次数、投资金额、投资形式等维度的流失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 分销渠道带来的新用户天然流失率高
② 90% 以上流失用户的投资次数不超过 2 次,没有养成投资习惯
③ 80% 流失用户的最高投资金额不足 1 万元,且未投资加息类理财产品,反映出对平台信任度偏低
通过以上分析,简理财基本厘清了高流失率人群的用户画像,为后续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警和召回措施奠定了基础。
02 预警机制与用户引导
1. 预警策略设计
针对流失用户的行为特点,简理财设计了一系列预警策略,试图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用户流失率。
( 1 ) 递进奖励方案
针对分销渠道流失率高的问题,简理财尝试了一种递进式的奖励方案:当天带来 1 个新用户奖励 1 元,次日若再带 1 个则奖励 3 元,以此类推。如果收效甚微,则果断放弃该渠道。
( 2 ) 投资次数与金额分析
数据显示,90% 以上流失用户的投资次数不超过 2 次。为了培养这部分用户的投资习惯,简理财向他们发放了体验券,鼓励复投。
同时,针对 80% 流失用户最高投资金额不足 1 万元且未投资加息类产品的情况,平台一方面推送行业利好消息以提振信心,另一方面引导用户投资加息类产品以获得更高收益。
( 3 ) 信任度与产品选择关系
通过分析流失用户的投资行为,简理财发现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与其产品选择密切相关。信任度较低的用户,往往只投资流动性高的低收益产品。
2. 用户引导措施
在识别出高流失风险用户后,简理财还设计了一系列引导措施,试图将这些用户召回。
( 1 ) 体验券发放
针对新手期投资次数不足的用户,简理财发放体验券,鼓励他们增加投资频次,以此培养投资习惯。这一做法符合用户心理,让其感受到平台的重视和诚意,有助于留存。
( 2 ) 行业新闻推送
面对部分用户投资金额偏低、对平台信任度不足的情况,简理财适时推送行业利好消息,传递正面信号,增强用户信心。这一举措有助于稳定用户预期,抑制其流失冲动。
( 3 ) 加息计划投导
为鼓励用户尝试加息类理财产品,简理财在推送行业新闻的同时,精准引导用户投资加息计划,以期提升用户单笔投资金额和平台粘性。
此外,数据显示活跃用户的平均登录频次在 7-15 天,账户余额大于 100 元。据此,简理财将超过 15 天未登录且余额低于 100 元的用户识别为高流失风险群体,对其发送召回短信,提醒他们及时回归。
定义清晰的流失用户标准和实时监控系统是有效预防用户流失的关键。通过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和预警,简理财得以在流失发生前主动出击,提高了用户挽留的成功率。
03 自动召回与优化操作
1. 预警与召回执行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用户流失,简理财建立了一套自动化的预警与召回体系,通过系统触发和人工介入相结合的方式,对流失用户进行挽留。
( 1 ) 自动预警系统建立
简理财根据用户行为数据,建立了一套自动化的流失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交易频次、投资金额、登录时间等关键指标,准确判断用户的流失风险,其准确率高达 98%。
当触发预警时,系统可以自动向运营人员发送提示,便于及时跟进。
( 2 ) 流失预警分级与短信通知
根据流失风险的高低,简理财将预警分为不同等级。针对高风险用户,系统会直接触发短信通知,提醒用户尽快回归。而对于中低风险用户,则先通过站内信、push 等方式进行提醒,若用户反应冷淡,才会升级为短信通知。
( 3 ) 奖励发放与用户行为监控
对于高价值流失用户,简理财会根据其历史投资情况,自动发放相应的奖励,吸引其回归。
比如某用户过去累计投资 10 万元,当前余额已不足 100 元,系统就会自动发放 1000 元利息红包,并附言:「只要再投资 1 万元,即可领取该红包」。
这种精准奖励能够有效刺激用户回流。同时,对于已经召回的用户,简理财也会持续监控其后续的投资行为,若发现异常,会及时介入。
2. 客户回访与调研
( 1 ) 客户满意度调查
对于已经流失的用户,简理财会安排客服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其流失原因,征求改进建议。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简理财发现影响用户体验的几大问题,如 App 卡顿、产品收益率低、客服响应慢等,并据此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
( 2 ) 产品功能与体验优化
基于用户反馈,简理财持续进行产品功能与体验优化。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提升 App 性能,减少卡顿;另一方面,上线更多高收益产品。同时,简理财还邀请目标用户参与产品内测,让其参与产品优化的全过程,增强用户黏性。
通过自动化预警和个性化召回,再辅以客户回访和产品优化,简理财构建了一套全方位的用户流失防控体系。这套方法论不仅可以精准识别和挽留流失用户,更能从源头上提升用户体验,是一种标准的「精细化运营」实践。
04 理解与应对流失原因
1. 流失原因分析
通过客户回访和用户调研,简理财对用户流失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梳理,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类:
( 1 ) 经济因素与大额支出
一部分用户流失并非源于对产品不满,而是因面临购房、购车等大额支出,不得不将资金撤出。针对这类「刚性流失」,简理财会持续关注这些用户,定期传递温暖,待其资金压力缓解后再行召回。
( 2 ) 产品体验与市场变动
部分新用户在初期使用过程中,因产品体验不佳或收益率低于预期而流失。针对这种「受挫流失」,简理财一方面着力提升产品体验,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市场行情,积极应对市场变动。当产品迭代优化后,会重新邀请这些用户回归体验。
( 3 ) 行业政策与自然流失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的变动,尤其是负面消息的传播,很容易引发用户恐慌而流失。对此,简理财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引导用户预期,化解流失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用户因对理财失去兴趣而自然流失,对这部分用户,简理财主要通过各类营销活动去刺激,尝试延长其生命周期。
2. 召回策略设计
针对不同流失原因,简理财设计了差异化的召回策略:
( 1 ) 市场利好消息跟踪
对于受行业负面影响而流失的用户,简理财会持续跟踪市场利好消息,及时传递给用户,努力消除其顾虑,重塑信心。比如当监管政策放宽、头部企业获得融资等利好消息出现时,简理财会第一时间通过短信、push 等方式通知这部分流失用户,吸引其回流。
( 2 ) 活动刺激与生命周期延长
针对自然流失用户,简理财主要通过各类营销活动去刺激,如生日礼券、加息券、抽奖等,努力延长其生命周期。
此外,还会根据用户的历史投资数据,匹配其偏好的理财产品,增加召回成功率。即便最终流失,简理财也会长期跟踪这些用户,择机再次触达。
05 用户流失特征与防控
1. 流失特征总结
通过对大量流失用户数据的盘点分析,简理财总结出了一些共性特征:
( 1 ) 流失渠道集中
数据显示,通过理财超市等渠道而来的用户,流失率高达 95%。由此可见,渠道质量与用户留存率密切相关。对于高流失渠道,需要深入评估其获客成本和转化率,权衡是否值得继续投入。
( 2 ) 注册时间集中
流失用户的注册时间往往比较集中,多为某次营销活动或节假日期间。这提示我们,在营销拉新的同时,更要重视新客培育,尤其是在用户决策的关键节点给予引导和呵护,以提高其留存率。
( 3 ) 平台体验问题
平台的功能缺陷、体验 Bug 等问题,也是导致用户流失的重要诱因。尤其是 App 的卡顿、闪退等技术性问题,更是用户诟病的重灾区。
2. 防控策略建议
基于以上特征分析,简理财提出了一些防控流失的可行性建议:
( 1 ) 体验机制优化
首先是持续优化产品功能和体验,为用户提供顺畅、易用、稳定的理财服务。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时刻关注用户的反馈和痛点,快速迭代。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体验评价机制,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并将结果应用到产品优化中。
( 2 ) 用户反馈及时响应
其次是高度重视用户反馈,建立多渠道的反馈收集机制,包括 App 内反馈、客服热线、社交媒体等,确保用户的声音能够被及时听到。对于用户反馈的问题,要做到快速响应、跟进落实,让用户感受到被重视。
( 3 ) 行业动态敏感度提高
最后,要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舆论走向,提高对负面信息的敏感度。一旦出现可能引发用户恐慌的负面消息,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通过权威发声、利好传播等方式,主动引导用户预期,化解恐慌情绪,遏制流失风险。同时,也要积极应对竞品的营销攻势,加强自身平台的品牌建设和口碑管理。
简理财对流失用户特征的归纳总结,以及基于特征提出的防控建议,体现出极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运营智慧。精细化用户分层,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并制定个性化的召回策略。掌握这三点,就能有效控制用户流失,延长用户生命周期,最终提升产品的整体价值。
本文由 @小黑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