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潞州移民时间穿行在古村落里的千年时光
土默特右旗,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地方。它的历史像一条从远古涓涓而来的小溪,汇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在奔流不息中镌刻着古老印痕,讲述着过往的传说。在北疆文化的宏大叙事中,展露出自己独有的色彩。
7月12日,记者来到土默特右旗苏波盖乡的古村落美岱桥村,这个村子2015年已经被纳入中国古村落保护名录。
大约乾隆中后期,阴山南麓的土默川上,迎来了一批雁行人。他们像候鸟般春来秋走,在肥沃的土默川上春耕秋收,把收获的口粮带回“口里”(杀虎口以里,代指山西)。经年累月,渐渐定居,形成了村落。
“最早来的有马姓、李姓、白姓三支,后来其他姓氏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编写村史的何柳树告诉记者。
美岱桥村北是村民的新居,一应的晋陕风格仿古建筑,揭示了“走西口”迁徙而来的村民保留的一抹乡愁。沿着主街一路向南,就是受保护的古村落。远远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百年的老榆树,枝繁叶茂。树冠把整个院落遮掩出一片阴凉,树干一个人抱不住。
家家户户院落的围墙高一米左右。围墙就地取材,用一块块足球大小的卵石垒起来,中间的缝隙用石子补漏。这样的院墙坚固耐久,既昭示了自家院落的界限,又彼此鸡犬相闻,守望相助,彰显了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理念。
从院落大门到主房,还铺有一条石子路。雨天,在泥泞中可以保留一条通道。有的院落里是三间正房,也有的是五间正房,大小不等,一致的土木结构建筑。中间一根圆木作担,一排椽檩支架,土坯墙厚1米,内置立柱支撑,立柱与椽檩榫卯相连。正面是雕花的窗户,窗棂是清代或民国时的花纹结构。窗户上贴着手绘的窗花,或牡丹或杜鹃,极尽写意。
房子里有一盘土炕。炕的外沿靠南一侧与土灶相连,内通烟火,后墙壁置烟囱。烧水煮饭间,一盘土炕就变得热热乎乎。“这样的房子保温好,冬暖夏凉!”同行的苏波盖乡宣传委员路凌燕说。
古村落里有这样的院落百余个,现在大多闲置,仅有几个院落仍有人家居住。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养着几只土鸡。一只大红公鸡羽毛齐整,在院子里器宇轩昂地走动,仿佛检阅士兵的元帅。家里的大红躺柜古色古香,见证着百年印记。
古村落的一棵大槐树下有一眼古井。井口直径半米,上方罩着六边形的石箍,然后是用榆木支起来的辘轳。辘轳已经干裂变形,石箍边缘光滑,但纹路清晰可见,看起来很有年代感。村里的老年人也说不清这口井的开凿年代,只记得他的爷爷说过,很早的时候,甘洌的井水就养育着美岱桥的住户,已经历了好几代人。
村的东南有一个广场,大约百米左右。广场南面有一个戏台,占地约六米见方。戏台雕梁画栋,庄严古朴,据说是清代的建筑,近年,村里为了保护古建,做了修缮。广场北面是三官庙。庙门刷有红漆,两个石狮子健壮威武,分列庙门左右。庙堂有飞檐。屋脊上三个一组雕刻着麒麟等脊兽。三官庙与戏台的历史相当,近年也做了修缮。
南戏北庙的布局,揭示出先民的智慧。每年丰收时节,戏台上唱戏,既唱给人看,也唱给神看,表达了村民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今天,戏台与庙宇之间的广场仍然是村民的聚集活动场所。正月里广场上布置的“九曲黄河阵”保留到现在。路凌燕说:“有旅行社领着游客来参观,游客对转九曲很感兴趣,所以就一直保留着”。
村南有一条笔直的大路,约五米间宽,东西走向,通向村外。据旗志史办主任高景哲考证,这条路就是古官道。官道由来已久,在元朝时已经设立,用于交通和传递情报,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雍正时期在美岱桥村的东面美岱召村设有官办的驿站,有驿马8匹,供传递公文的信使休息换马。
村里的一些老人至今留有古官道的记忆。他们回忆,民国时期官道的两侧是“车马大店”,商旅住店打尖络绎不绝。现在,古官道两侧的老房子被改造为民宿。一个个独立的小院房子,既保留了原有古朴典雅的风格,又装修了现代化水暖卫浴设施,住起来很方便。
路凌燕告诉记者说,苏波盖乡的东老藏营村有个古城遗址,离美岱桥村不远。我们决定去看看。美岱桥村正南约1.5公里,已经是苏波盖乡东老藏村的地界。这里有一块文物保护石碑。石碑的背面写着古城遗址的基本情况,据考古专家讲,该城址对包头地区汉代县以下小型城镇设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在一片长势茂盛的绿油油玉米地里穿行,七转八弯后,一个近2米高的土台出现在眼前。台上大约是夯土的缘故,只零零星星长着一些杂草,在四周茂密的庄稼地中间,显得十分突兀。登上土台,地面坚硬瓷实,与庄稼地里的松软的土地明显不同。向西观望,土台一路延伸约有200米,在几棵大树旁边又转而向南。由于庄稼地的遮挡,我们只能看见脚下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一段,未能窥见全貌。
土默特右旗文史专家史银堂先生曾引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咸阳县,汉置,后汉末省。即今绥远省(现内蒙古西部)萨拉齐县。”他考证,“塞外咸阳,也因其地在大青山之南,黄河之北,山水皆阳而得咸阳之名。塞外咸阳就是现土右旗境内的东老藏营古城。”同行的向导东老藏村民段俊杰说,这里出土过很多文物。史银堂先生也提到,西汉的条砖、筒瓦,东汉的素面陶器残片等“随处可见,俯拾即是”。
站在古城遗址夯土墙上,看着脚下村民们碧绿的玉米地,成行成排连成一片,宛如碧波荡漾的海洋。两千年沧海桑田尽收眼底。一座小小的塞外古城,历经两千年岁月,仍然坚强地站立,诉说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厚重音符。
就在古村落的旁边一个园子里,开发了帐篷营地,吸引着周边众多市民周末前来休闲打卡。古村落和新时尚,在这里奇妙邂逅,彼此相望。
古村落、古井、古戏台、古庙、古官道、塞外咸阳古城……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土默特右旗正在打造文化高地的路上不断前行。(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王乐 马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