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操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学校体育教育中。它不仅可以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和耐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体操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因此,将体操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下是有关体操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内容。

(1)基本体操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利于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2)基本体操为体育课提供内容丰富的准备活动。

(3)基本体操的练习可以培养运动节奏感,利于其它体育项目的学习。在学校中加强基本体操教学对上好体育课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体操是集走、跑、跳、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持轻器械体操和专门器械体操于一体的身体活动,在体育课教学起到的基础性、辅性、健身性、保健性、趣味性等功能作用,对提高学生身体活动能力保证机体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防止伤害事故发生,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基本体操指一般发展身体能力的体操,它能够锻炼身体,提高人体技能水平和机能,增进健康般认为,基本体操不是以比赛为主,没有竞技性;

而是以增强体质为主的一类体操,是简单的、形式多样的、易于开展的一类体操本文将基本体操按其所包括的内容分为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四人类进行阐述,说明基本体操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校要重视课间操,帮助学生养好习惯

课间操是学校生活制度的一项合理规定,是根据学生健康和学习的需要而安排的。课间操是运动中枢神经细胞在兴奋,能迫使原来在上课时思维中枢神经细胞得到抑制,更好地休息。此外,通过做课间操还能加快心脏的搏动,加深呼吸,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从而使在前两节课中积累的疲劳很快消除。培养学生课间锻炼的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要从学生入学开始抓起。这是因为体育锻炼习惯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锻炼习惯的稳定性。二是锻炼习惯的养成性。三是锻炼习惯的省力性,即“习惯成自然”。锻炼的过程还应遵循身体锻炼的意识性原则、反复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只有这样,锻炼习惯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

加强领导,建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领导认识到:搞好课间操,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抓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抓校风学风的建设。课间操要面向全校学生,只有依靠和调动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才能搞好课间操。课间操是全校性体育活动,在做操时间、地点、学生练习等方面都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并纳入全校总体计划中,同时,向学生宣传课间操的意义和目的。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搞好课间操,领导是关键,班主任是保证,体育教师是核心。

抓好课间操对体育教学作用重大

课间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小学校体育中,课间操不仅可以作为准备活动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主要的基本教材。课间操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培养身体正确姿势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教材,特别是对小肌群和关节、韧带的锻炼,以发展协调、柔韧等素质。课间操在体育教学中一般都是集体进行的,做操队形整齐,可以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和集体主义的教育。青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尚未真正确立,需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往往对创设一种心理环境能起到促进作用。它有助于学校全体成员由被动到自觉、由少数到多数,主动积极地参与课间身体锻炼实践,形成稳固的课间操锻炼习惯。

从学生体操运动的意义上来讲,课间体操运动的实施,对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有着很重要的促进意义。

  在我国从小学开始课间就会安排全校学生集体做广播体操,相信这一惯例,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00后都经历过,有些可能还正在经历中。对于学生课间体操运动的认识,我们中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走过场的感觉。那么,你真的知道学生体操运动的作用吗?

  下面,先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学生课间体操运动的发展历程。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校园广播体操见证了新中国的社会变迁。从1954年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到1997年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再从90年代初教育部牵头推广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到2008年7月的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历时六十多年,时至今日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在使用。可以说,学生体操运动伴随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同时也将继续陪伴我们的后代成长,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体操运动的作用与意义。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具体地诠释一下学生体操运动的作用与意义:

  研究和试验证明,长期进行广播体操运动,可以具有以下功效作用——

  1. 提高机体主要关节的灵敏性;

  2. 促进骨骼发育,增强肌肉力量;

  3. 增强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传导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功能性;

  4. 提高人体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5. 有利于提高人体内的排毒功能,降低疲惫程度,减少乳酸的积累等。

  从学生体操运动的意义上来讲,课间体操运动的实施,对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有着很重要的促进意义。学生通过学习单个和成套动作,不但强健了身体,还能起到培养自信、坚毅、果断、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的作用。

  几十年来,我国施行学生体操运动的成效已经有目共睹,新中国各行各业都已经有了一班又一班的优秀接班人。就目前来讲,国家对学生在校体育运动更加重视,在校期间学生的课间运动内容已经不仅仅限于体操运动,各种武术操、保健操也被广大院校所实施。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国人的身体和精神素质将会越来越好。

我国学校体操源于古茨姆斯德国体操体系,这一体系是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唯一一个专门为学校体育设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体操是较为科学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而这一体系曾经风靡欧美学校,对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被各国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是其它任何运动项目都难以替代的,因此也被誉为“所有体育项目的识字课本”。

如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在其学校体育教育各个极端的大纲或课程标准中都将体操列为必修内容。自20世纪末至今,由于种种原因体操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陷入困境学校体操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一些体操器械被拆除或被移出学校体育教学场地,体操教学内容也被剔除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操在学校体育中逐渐成了少有问津的运动项目。与这一现象巧合的是我国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持续走低。

而这种巧合是必然还是偶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本研究以此为着眼点,从深入剖析我国学校体操发展困境及其归因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求抛砖引玉,为促进我国体操事业的发展做一些有益探索。从一些学者所做的调查和本研究的实际访谈来看,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学校体操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中小学生从最初的只学习一些简单的技巧、支撑跳跃、单双杠动作。

到现在除了一些队列队形练习和广播体操之外,再也没有接触或接受过支撑跳跃、单双杠甚至技巧项目,即便是在有限的课外活动时间里也无法触碰到体操器械。很多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不重视体操课,甚至对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只要不出事故,随便玩玩就行”。因此,绝大多数学校不让、教师不愿、学生不选体操课,所以他们对体操特有的健身健心价值也就知之甚少,多重因素致使学校体操被边缘化甚至被排除在学校体育之外。

学校体操场地、设施不完善二十一世纪初为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受伤,一些学校拆除了原有的体操器械,使其荒废或空占体操场地,跳箱、山羊等被堆入器材室。长期以来,虽然我国区域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地区之间办学条件存在极大差异,然而在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中,明确规定有最低标准的体操器械和器材配备要求。但是,即便是在一些发达地区的许多学校甚至是重点学校。

难以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场地、设施等的配备,也有学校将这些设施当作一种摆设,没有真正地投入使用。一些欠发达地区学校情况就更糟糕,这样的体育设施根本无法保证体操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体操师资质量不高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操专业技术和技能学习时,由于对体操基本动作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体操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扎实,再加上长期不进行体操教学,造成原有的一些体操动作技术也逐渐消退,体操教学能力低下,再加上学生人数较多。

教师实施保护与帮助比较困难。因此,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操教学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中小学对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出现了困难。二十世纪末,学生体质监测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年来持续下滑,人们将这种现状归咎于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不理想所致,但许多专家对此并不认可。20世纪到21世纪初,大规模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凸现出来。

总结

在此方面准备不足造成一部分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增多,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方式都在深刻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健康隐患,而这些现实情况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校体操教学的开展。

时下,随着大课间的推行,体操运动已成为时代的新宠,尤其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体操运动的价值,大力推行这项运动。体操运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既能全面、又能重点地锻炼身体。体操运动可以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提高灵敏程度,塑造健美形体;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练习以达到平衡发展和矫正某些畸形的目的,这些特点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

一、理解体操运动意义特点,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

体操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充分表现人体控制能力,具有一定艺术要求的体育运动项目。体操是我国体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体操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普及的特点,有较强的艺术性和不断创新性的特点;能够全面和有重点地锻炼身体。在教学训练中广泛采用保护与帮助,提高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各项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在各种环境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的优良品质及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共同奋进的精神;同时它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体操的专门性活动及各种活动形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操是我国体育的主要项目,它既是奥运会比赛的重点运动项目,又是体育运动的基础项目。

二、革新教学方式模式,培养学生浓厚兴趣

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技能学习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广泛运用导学法、启发式等,适合学生的就是有用的。同时对不同年龄层和性别的学生,其心理和生理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教师应根据其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让其在无意中或是在一种求知欲望中主动地接受和学习,从而激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掌握学生的心理,这对教师在教学教法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另外,教师对体操运动的认识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体操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

三、运用灵活新颖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在多项目、多层次、多方法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所选用的教学对所解决的教学任务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对学生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和可接受性,才易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体育课不枯燥、单调、乏味,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改变观念,更新知识和教学手段,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有趣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现代家教学的探究式、合作式等一系列的教学方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也会在现有的基础不断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都要与学生的学法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练得积极性。

四、倡导自主交流合作,兵教兵互为促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发展。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教学模式,树立教与学双方相互沟通、平等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树立“多向交流”,把学生的个体自我信息反馈,向师生间、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转换,形成多层次的交流网。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在加强学生之间横向交流的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贯穿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体育课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展开的过程,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时,为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分步推进增强实效

在体育课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教一些简单易练,实用性强的内容。如基本体操中的各种攀爬、搬运、跳绳、徒手或持轻器械的练习等,这些练习如果设计得当,很容易在体育课中开展,也容易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其中有些内容与生活贴近,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另外,对技巧、器械体操这些竞技性强的内容进行改造,淡化竞技性,增强实用性,也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如利用技巧课在垫子上练习跌倒时的自我保护动作,在单、双杠上作各种支撑和悬垂移动练习,利用跳箱做各种越过障碍的练习等。在这些练习中增加一些紧急状态下的自救、互救情景,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精选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安全

体育课中体操教学的安全是影响体育课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体育教师应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对这些课进行创新,教师应精心选择体操内容,降低动作的难度,提高动作的趣味性,如各种象形动作—兔跳、蛙跳、海狮行、象行、鲤鱼打挺、双人猴滚翻等,这些动作学生一见就想练。又如,把体操中的肋木、平梯、单双杠、跳箱、垫子等器材巧妙组合,编成成套的攀爬钻越练习,能引起学生较高的练习兴趣。还有学生非常喜欢的街舞中有一些技巧动作,教师如能在课上指导这些动作的学习,一定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又能减少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搞好运动推普工作,适当开展友谊比赛

体操运动的推广,搞好体操梯队建设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体操运动推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及所处的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取代过去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小学多以游戏的模式开展教学,中学则以教学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同时在比赛中指导学生学习。初级阶段的比赛主要以非正规的比赛为主,如前滚翻、后滚翻、跳马、单杠等基本动作。各校还可以开展区域性的校际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达到培养学生兴趣、促进体操运动推广的目的。

八、采取多种形式评价,培养学生辩证思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课堂评的“主体”。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而这恰恰违背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导致自我系统完善的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乐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敢于对别人提出批评和建议,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纠正,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材重难点,及运动技术的动作要领,激发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别人和听别人“评”自己的过程中接纳新知识、新技能,又通过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使新知识、新技能得以内化。

早操(或称早锻炼、课前操)是在清晨或课前、课间隙进行。凡在学校住宿的学生,每天清晨起床后都应做15~20分钟早操。课间隙,为避免疲劳,提高学习知识兴奋度,进行课间操。早操和课间操的内容一般以广播操和慢跑为主,或者是锻炼身体素质的简单练习。通过早操和课间操,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由抑制、被动状态逐渐进局面入积极活动状态,精神振奋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早操和课间操,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对于学校,则可以从早操状态中看出学校的、每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看到学生早操中整齐有力的步伐、优美的动作及节奏感,是学生精神面貌的体现。 所有名校的中学、小学生每天都按时上操、做课间操。但是,有些学生上操积极性都不高,这是认识不到位,伸伸手,抬抬腿,甚至跑步,每一个动作都没做到位。还说做早操、课间操没有意思,不愿好好做。其实做早操提醒大家,新的一天到来了,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挑战。早操、课间操对我们精神上的帮助远远大于对身体素质的帮助, 你可以把它叫做一种形式,就像军队上的“方阵”,踢正步,站军姿,它们有什么用呢?可是你去问任何一个将军,都会告诉你这是不可缺少的。一定的形式代表着一定的内容。人总是喜欢在安逸中享受生活,懒惰之心也由此产生,富兰克林说:“懒惰象生锈的铁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我们要坚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作为要打好基础的中、小学生,做早操是一天的开始,是每一位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也是增强抵抗力的方法之一。同时做早操、课间操的好处有:(1)强身健体(2)改善运动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早操活动,可使肌肉组织的贮氧能力提高,改善肌肉组织的能量供应,增强肌肉组织的耐久力,从而使肥肉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和力量增大弹性提高,肌肉变得发达,结实而有力。(3)早操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能力。(4)提高和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5)养成勤劳的好习惯,不使懒惰缠身。(6)增强集体凝聚力,使我们更团结向上。但是很多同学在安逸与彷徨中走过了自己最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约翰生说:“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早操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你问题的关键,并“强迫”你去体验坚持,理解坚持,坚信坚持。我们要早点认识到做早操和课间操的作用和意义。

摘 要:广播体操是初中时期学生的“必修课”,由于其活泼性以及运动性广受体育教师的重视,在课间或者体育课上都能得到广泛的运用,广播体操是一项值得全面推广的体育项目,由于其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感受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广播体操;学生;影响;意义;作用

一、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现行的初中广播体操是第九套广播体操,主要由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等共计八节徒手操组成,由其名称就可很明显地看出各个章节的做法技巧。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标题了解不同的内容。在教学之前,笔者就给学生讲各个章节的不同重点,比如伸展运动主要是伸展身体的各个部位,体转运动主要是活动腰肢,同时也教给学生每个章节之间的过渡技巧,让他们发现这八个章节是逐步提高的,在跳跃运动时达到高潮,最后以整理运动结束体操,以此来丰富学生对于广播体操的想象空间,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学习,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们进行学习、工作必备的能力之一,但是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在课堂上活泼好动,往往很难集中精神进行学习,这也是初中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在笔者看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广播体操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广播体操在各个体育教学项目中显得活跃、有力,特别能展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能得到学生的喜爱也是这个原因,也就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于动作都有特殊的要求,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留心,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各个章节之间的变化、连贯是需要学生认真学习、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好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一种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三、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

简单来讲,意志就是一个人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广播体操简单、实用,而又显得青春、活跃,做得好还可以得到同学的赞扬与老师的表扬,甚至可以在学校举办的比赛中一展身手,这些都是吸引学生进行广播体操学习的目的。有了这些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显得格外努力。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耐力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疲惫,特别是在“跳跃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而教学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停滞不前,所以在教学“跳跃运动”的时候,我就首先让学生进行欣赏,让他们看到学成之后的精彩表现,虽然在学习过程中,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蹦蹦跳跳,很多学生都显得十分疲惫,但是教学视频的精彩表演让他们又有了学习的动力。从另外一个层面讲,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力、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使他们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体会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意义,为以后的工作、学习作基础,所以,广播体操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些目的。

四、陶冶学生的情操

情操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一种心理状态,体育教学是一项开放的、活跃的教学,可以对于自卑、自闭的学生起到很好的纠正作用,特别是广播体操的教学,让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来蹦蹦跳跳,可以很好地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实现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当然学生良好的情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培养的,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广播体操,就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

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操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广播体操是一项集体运动,也是一项对于协调能力有一定要求的教学项目,而这种节奏又具有鼓舞人心的感染力量。特别是在集体环境里,人们会把郁积多时的低沉烦闷情绪统统涤除干净,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很多学生都对此给予肯定,不少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不敢在人前说话,惧怕表演,现在可以在人群中自然表现。”

六、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

广播体操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人体在多次受到刺激后,一个对音乐节奏感受力较差的人也会自然地调节功能,适应节奏,提高感受力。广播体操教学实践也证明,初接触广播体操训练的女生中,大多节奏韵律感差,只有少数能合乐有节奏地运动。通过十几堂课的练习后,学生都能随乐有节奏地运动了,并能熟练自如地跳完整套广播体操。

参考文献:

[1]向苏龙,黄仲强.快乐大早操.广东教育:综合版,2005(1).

[2]姚明焰,李燕.“舞动青春”教学培训心得.体育教学,2008(8).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第四中学)

体操运动是一种身体的操练,它通过各种有目的的、人为创编或自然形式的身体练习来发展身体机能,塑造形体,展示人体在时空交替中的律动与健美。

体操运动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其动作内容不断丰富、分化,动作难度不断创新、提高,其健身、实用、审美及心理拓展的价值不断被开发、挖掘,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内涵。分析体操运动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演变、价值及趋向,对于正确认识体操运动,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增强体育课程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以后,我们提倡学校的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中体操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技能。由于他们天性爱玩。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體操教学的引入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是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操;小学;体育;教学;作用

在开展体操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多个关节和肌肉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参与学习,教师就必须要时刻吸引其注意力。那么让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兴趣引导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本文要探讨体操在小学运动中的教学作用,是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的基础之上。

一、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小学体操教学时,我们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不借助器械辅助的徒手操,二是借助器械的如沙袋操生操的,那么在开展每一项教学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辅助,这样才能够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而且不同的体操运动具有不同的特点,课堂应该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选择适合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而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同学之间协作能力是否可以借助体操运动全面提升,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技能,又可以在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过程中,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协作精神。

例如:我们在学习器械辅助类徒手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配合的形式完成任务,在做仰卧起坐这个简单的腹部运动时,我们要让一个同学在下面压住另一个同学的腿,这样训练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腿部无法固定而耗费更多的力气。

二、为学生开展课堂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小学体操教学的过程中,徒手操的应用往往是在课堂教学一时帮助学生来放松肌肉的课堂学习之前,我们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到位,这样才能够避免在运动过程时造成的不必要运动伤害。与此同时借助体操运动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进入到体操运动环节,就已经标志着本节课的课堂已经开始了。学生在徒手操中可以得到放松肌肉,提高身体灵活性。徒手操的开展可以不借助任何器械,随时随地帮助学生来活动身体,这样他们走出校园以后,在居家开展锻炼时,也可借助徒手操来放松关节。

例如:我们在练习立定跳远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将身体的各个关节进行充分的活动,这样才不会造成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损伤和软组织的挫伤。

三、提高学生身体的运动素质

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为他们编定不同的体操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度,也能够让他们在体操运动中来增强自己的神经反应速度,而且借助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的血流量,加快神经反应,这样在新陈代谢水平提升的前提下,促使免疫力细胞快速分散。在体操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跑步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腿部肌肉能力,这是在体育学角度上能够看见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层面上,我们还可以发现学生长久的跑步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有顽强的意志来克服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抗挫折能力。

四、奠定了终身体育的观点

体育运动从小抓起,在小学阶段这一黄金时期,我们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人的身体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着物质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来引导他们参与到每一次体操运动中,借助简单的武术动作和舞蹈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放松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够为他们今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并帮助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五、为课外体育活动带来影响

体育活动是人一生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项运动,那么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更要注重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在课堂上教师所开设的体操运动,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影响学生将这种运动习惯带到课外,当他们走出学校以后,同样能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例如:有些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参加各种兴趣班,但是如果没有有强健的体魄,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在课外借助课外体育活动提升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学生锻炼的一种主流形式。

六、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以后,我们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到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虽然在我们日常学习中不会以考察的形式来体现,但是却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从而树立终身运动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吴青峰,宋广哲,贾旭明.小学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身体发展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版),20xx,16(09):21~22.

[2]刘大奎,董树亮,徐学武、以图为媒:多措并举,共同实施——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时效性的保障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版)20xx(15):233-234.

它包括有竞技体操,技巧运动,艺术体操和弹网运动等。它们都有各自的国际组织,特定的技术规程,竞赛规则,评分和计分方法。竞技性体操包含有许多难度技术大的动作,协调性高,具有全面性,复杂性,准确性,惊险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它对人体的体能,技术和心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体操中的高级部分。

竞技体操是指运动员根据特定规则,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完成各级大纲所要求的动作难度、成套编排及动作质量并给予评分的一项竞技性运动”。独创性、惊险性、稳定性及优美性,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它作为竞技体育难美项群项目之一,其最大特点就是技术发展追求难度大和新颖因素,主要通过难度动作的编排与创新,高标准的动作规格与良好的稳定性等因素表现出来。

竞技体操技术是指体操运动员借助外力(杠子弹力、重力等)通过内力,改变身体与身体各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身体重心沿着一定轨迹运动,以符合动作本身要求的方法。竞技体操技术寓于动作之中,运动项目多,动作类型也多,完成动作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扩展资料:体操是所有体操项目的总称,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 、蹦床等奥运项目,以及竞技健美操、技巧运动等非奥运会项目。竞技体操是体操的一个分支,是一项在规定的器械上,完成复杂、协调的动作,并根据动作的分值或动作的难度、编排与完成情况等给予评分的运动。

摘要 自有体育课程以来,体操就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学生、家长自身意识观念及学校教师、领导认识问题等原因,体操教学在中小学中渐渐淡化。体操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身体机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意志品质。因而分析体操运动在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对于如何正确认识体操运动,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增强体育课程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体操;体育

  

  体操运动是一种身体的操练,它通过各种有目的的、人为创编或自然形式的身体练习来发展身体机能,塑造形体,展示学生身体的律动与健美。体操运动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其动作内容不断丰富、分化,动作简单而不断创新、提高,其健身、实用、审美及心理拓展的价值不断被开发、挖掘,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内涵。但是近些年体操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体育中逐渐淡化,体操教学不论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还是对学生身体意志的影响来说都应该加强。

  1 体操淡化原因分析

  1.1 学生自身

  现代的中学生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对一些稍有难度的体操运动。再加上从小受家长的过分溺爱,一点儿不如意就觉得委屈,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丝毫没有健身健体的意识,意志力薄弱。少数学生思想上重视了也有行动,但往往缺乏自控能力,意志力不够坚强,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缺乏恒心。这就使得本来就有点枯燥的体操运动更加缺少学生参加。

  1.2 父母原因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唯一的寄托,平时就对孩子溺爱,不舍得孩子受一点儿的委屈,更不舍得孩子受到一点儿的伤害。体操运动种类较多,动作大都是翻滚、转体、跳跃、屈伸关节等活动,这些动作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者思想不集中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还有一些器械体操如单杠、双杠、跳马等在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正确的技术动作下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大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平平安安,不希望也不舍得孩子在学校受伤,因此反对孩子在学校做一些容易受到损伤的运动。

  1.3 教学改革误解

  “健康第一”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传统的健康相比,其领域更宽,不仅仅停留在体质健康的层面上,而且还要关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取消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限制和具体要求,但有些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解上有些偏差,他们认为只要学生上课开开心心不受到伤害就可以了,忽略了体育课本身的任务,使学生的身体承受相应的负荷强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4 教师领导承担责任

  体操可分为徒手体操和器械体操,体操动作种类繁多、复杂多样,大都是翻滚、腾跃等动作,这样的动作较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器械体操如果自身和教师保护不到位,加上学生不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思想上麻痹或者胆怯,对学生的损伤将会更大。学校和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或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宁可放弃体操课中学习的内容,这使得体操的学习就更加简单化了。学校和教师减少体操的学习虽然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对学生体操的学习上甚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上都是一大损失。

  2 体操强化必要性

  2.1 体操教学在我国学校体育有着重要地位

  我国学校体育自有体育课程以来,体操就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课程背景下体操教学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内容,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包括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的指导下,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它的锻炼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及它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面也显示出独特的作用。

  2.2 体操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体操教学重点是强调学生要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如在体育游戏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等的练习。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如一些体操游戏能发展学生的动作的灵敏性,大多数体操动作都能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平衡木等器械或体操的平衡动作发展身体的平衡。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如利用体操燕式平衡、侧平衡等平衡动作练习平衡能力,跳马练习能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体操运动的许多技能在生活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克服障碍、自我保护的能力,如基本体操中的攀登、爬越、荡绳、搬运,技巧中的各种滚动、滚翻,器械体操中的各种上法、下法等。这些技能的掌握对人们在生活中特殊情况下的自我和相互救助、保护有很大帮助。联想到目前学生生活经验和实用技能的缺乏,在体育课程中进行此类练习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2.3 体操教学增强学生的心理意志

  心理拓展训练借助身体练习达到促进心理发展的目的,这一点给学校体育工作者以很大的启示。体操运动中的许多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承受较强的心理负荷,需要练习者具备一定的勇敢、果断和相互合作与信任的心理品质等。例如,当学生在跳箱上练习跪撑――向前挺身跳下这一动作时,完成这一动作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练习者只有在克服了恐惧、担心等心理障碍后,才有勇气向前跳下。这一动作对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所具有的独到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另外,体操的特点之一就是保护和帮助,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精神,体操的集体游戏更能表现出合作的行为。

  3 结论与建议

  体操不同于球类、田径其他运动项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平衡协调能力,更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而且通过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在体操比赛和体育游戏当中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由此,学校为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使学生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应多开设体操课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可增加一些简单的体操动作。

  参考文献

  [1]张猛,吕春永.中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

  [2]张允蚌.我国学校体操教学现状的社会学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5)

  (作者单位:山东省泗水实验中学)

体操的特点包含以下4点:

1、体操包括有竞技体操,技巧运动,艺术体操和弹网运动等。它们都有各自的国际组织,特定的技术规程,竞赛规则,评分和计分方法。竞技性体操包含有许多难度技术和心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体操中的高级部分。

2、竞技体操是指运动员根据特定规则,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完成各级大纲所要求的动作难度、成套编排及动作质量并给予评分的一项竞技性运动”。独创性、惊险性、稳定性及优美性,高标准的动作规格与良好的稳定性等因素表现出来。

3、竞技体操技术是指体操运动员借助外力(杠子弹力、重力等)通过内力,改变身体与身体各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身体重心沿着一定轨迹运动,以符合动作本身要求的方法,竞技体操技术是一种复杂的技术系统。

4、正确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正确技术中包含着先进技术,先进技术是在正确技术基础上,用更合理、更完美的方法调动身预示着这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摘 要:大力开展基本体操锻炼对学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基本体操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大学生健身、健心、健美最佳运动方式.针对基本体操的教学特点,运用正确的动作示范是基本体操教学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基本体操;高校体育;教学;作用

1 基本体操简述

体操是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充分表现人体的控制能力,具有一定艺术要求的体育运动项目.现代体操的正式名称是竞技体操,它是体操的一个分支,简称为体操.目前体操的分类普遍是以完成体操任务为依据进行的.据此,可将体操分为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培养基本技能为主要任务的基本体操和以挖掘人体潜能提高竞技能力为主要任务的竞技性体操. 基本体操是发展一般身体能力的一类体操,其目的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工作能力,它是体操练习的最基本内容,也是开展竞技性体操的重要基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较强的针对性特点.基本体操主要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机械体操、专门机械体操等.

2 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

高校大学生在生长发育上正处于高峰期,身高、体重增长最快,骨骼成分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化,无机盐增多,水分减少,坚固性增强;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心脏发育逐步健全,心率趋于稳定;神经系统基本完善.在生理方面变化的基础上,心理方面也相应发生变化.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语言和动作发展快,竞争性和自觉性逐渐增强,喜欢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具有集体主义荣誉感,喜欢与同伴交际.

3 基本体操教学

体操类课程是以徒手、持轻器械和利用器械的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健身、健美和发展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塑造学生健美体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以美的教育为目的的体育实践性课程.

3.1 徒手体操教学

徒手教学是基本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动作比较简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易于开展普及.它不仅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群众体育中也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

徒手体操包括单人动作、双人动作和多人动作.它是体操中最基本的练习,动作简单易.

3.2 轻机械教学

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体操的基础上,手持绳、圈、球、火棒、带等轻器械做的体操.在中国还使用纱巾、棍棒、实心球、哑铃、彩旗、彩球、花环和扇子等.

轻器械体操用具简单,一般不受场地限制,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运动水平的人都可以学习操练.各种轻器械体操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不同.如火棒操有助于提高上肢关节的灵活性;绳操有助于发展弹跳力、速度、灵敏和耐力.和徒手体操一样,都是基本体操项目,有很好的锻炼效果,而且简单易学,都是靠四肢、躯干和头部互相配合,向各个方向做屈伸、摆振、旋转等动作,使身体得到一定锻炼.

与徒手体操不同之处是手拿哑铃、棍棒、花环等轻器械做各种体操动作,这样可增加做操人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收到锻炼效果.

3.3 队列队形教学

队列队形练习是基本体操的内容之一,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还能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协同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采用队列队形练习,还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提高教学质量.

4 基本体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4.1 基本体操对增强大学生体质有重要的作用

基本体操动作丰富,变化多样,运动负荷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锻炼的目的、任务和做操者的特点来全面或有针对性地安排内容,并随时可自我调节运动量,这样就能合理地引起能量物质的暂时消耗,即刻引起导化过程占优势;但锻炼后,经过休息,能量物质的恢复会超过原有的水平,即异化诱导同化过程的加强,使同化过程占优势,这样导致机体细胞得到更多的物质补充,合成更多的新物质,使身体得到发展,体质得到加强.

4.2 基本体操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基本体操特别强调站、立、走、跑、跳等动作要姿势正确且有美感,这样有利于大学生骨骼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发育平衡;而且大学生基本体操要求运动时四肢舒展伸平,有利于身高增长;同时适当的运动量可控制大学生的脂肪增多,减少肥胖怔的出现.因此说,经常进行基本体操练习,可促进大学生四肢和躯干匀称健美体型的形成.

4.3 基本体操对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

基本体操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能增强大学生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淀粉变为葡萄糖,吸收到血液中成为血糖以供应大脑的需要.由于大脑对身体的感觉和运动是异侧支配的,所以,通常是左半球较发达.大学生在进行体操锻炼时,能使平常较少活动的左手得到锻炼,这就有利于发掘大脑右半球的潜力,使大学生的智力全面发展.

5 结束语

基本体操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带动校园文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由此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大学生参与基本体操訓练不仅可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有利于体育健康课程的开展,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培养学生创新年精神、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康乐,邰崇禧,陈瑞琴.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基点及措施[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02).

[2]南天涯,杨风,刘洪.高等院校体操普修课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4,(03).

[3]王宗枝.校本体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以遵义地区校本体操课程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6).

[4]龚明.普通高校体操教育现状及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

(一)健美操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健身、休闲、娱乐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需要,尤其是自从政府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体育锻炼不再象以前一样是一种行政手段,而变成了人们自觉的行动。

体育消费正成为时尚,人们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自觉自愿地为健康投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掀起了一个全民健身的热潮。

健美操做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目前,在社会上不仅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健身中心遍布大中型城市,而且在大中小学健美操也被列入教学大纲,作为正规的教学内容传授。

另外,各种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的播出,也促进了健美操运动的普及与开展,使更多的人认识了健美操,并加入到健美操锻炼中来。因此,健美操已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健美操练习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健美操做为一项有氧运动,具有所有有氧运动的健身功能,如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肌肉耐力,促进肌体各组织器官的协调运作,使人体发挥最佳技能状态等,因此,健美操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除此以外,健美操不同于其他有氧运动项目之处在于它是一项轻松、优美的体育运动。。

在健身的同时,带给人们艺术享受,使人心情愉快,陶醉于锻炼的乐趣中,减轻了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更增强了健身的效果,因此说健美操练习是一卓有成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操锻炼的作用有哪些图片

艺术体操是以艺术和健美为主要特征,以节奏为中心,以人体自然动作和自我表现为基础的运动。它也是一项新型的,在美的享受中培养少女艺术欣赏能力、表现能力的,非常符合少女心理、生理特点的体操运动。

少女练习艺术体操,可以增强肌肉韧带的柔韧性。身体各部位通过绕环、屈伸和波浪、摆动跳跃、转体等复杂综合动作,不仅使全身各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而加大关节活动的幅度,而且使各部位肌肉韧带的长短和弹性得到均衡的发展。练艺术体操还可以增强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由于人体必须与器械、音乐协调地完成复杂多变的动作,因此通过训练可提高大脑皮质的反映,使视觉、听觉、肌肉本体感觉等机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练艺术体操也是发展灵敏协调的很好运动项目。做操时,神经中枢指挥肌肉协调工作,使原动肌和对抗肌合理使用,锻炼肌肉主动放松能力。肌肉放松做动作时,则能使关节活动时所受肌肉牵制的阻力减小,越小则活动范围越大,这样就使动作的幅度加大,灵活而不僵,轻盈优美,协调省力。艺术体操还可塑造健美的形体,使少女胖瘦适中,健壮有力,匀称而有弹性,灵活而有韵味。

另外艺术体操与音乐、绘画、舞蹈、竞技体操,以及造型艺术都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学习、锻炼、竞赛,可有意识地美化人体发育,在力的美、健的美、动的美、形的美、声的美、色的美的培育过程中培养人的灵敏、果断、刚毅、坚定的品质,使人具有文明开朗的道德修养,音体美多方面文化素质,高雅健美的身材仪表。如果你在艺术体操的锻炼中真正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人见人爱的优秀少年的。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处在这一价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不,正处于各个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构建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构建体育教育模式和确定中心教学思想十分重要,教师应当坚持特续创新理念,不断地优化教育过程,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念不正确

  如今,国家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较多的要求。但从具体的情况来看。仍有部分学校未能真正重视体育学科的改革教学机制不够完善,缺少体有器材等问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体育学科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有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未能从心理的角度进行指导,而这会导致学生在上课时带着负面情绪,而这就违背了体育学科教学中的第一原则,即健康第一。

  2.教学氛国不够浓厚

  无论是何种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师能营通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无法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需求的良好氛围,也就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树立先进教学思想

  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思想,提高对先进教学思想的认识程度,以期逐步提高体操教学效率,树立学生积极锻炼的思想,为此,在体操教学时,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还应注重实效性,有意识、有步骤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励学生题跃参与其中,丰富知识、掌提要领,培养学生迎难而上,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时对学生交流合作意识进行培养,提高学生认知程度,完善学生人格。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生体育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实施体操教学的关键因素,为了又快又好提高体操教学,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对体操教师进行常规化培训,不断提高体操教师政治觉悟、业务能力等,为体操教学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还要对教师的体操教学能力提出要求,以期激励他们深人研究,积极实我,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拓宽自身视野,制定一套完善的奖励和惩罚制度,结合每位体操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能力,以期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3.完善场地设施

  体操教学中,场地和设施是其最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为此,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为体操教学活动有序和高效开展提供有利契机。此外,完善的场地设施也对学生身体形成保护,预防身体损伤事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体操教学下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学生训练需求,为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身体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期灵活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发展和创新。此外,体操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精神层面,引导学生积极摆脱恐惧心理,积极参与,对于影响体操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深人研究和积极实践,切实有效地推动体操教学方法改革,为提高体澡教学效果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贡献力量。

  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针对体操特点,积极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立足于学校具体情况实施体操教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同步发展。

总之,体操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能力培养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